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懂茶 | 茶樹的分類及其分布

懂茶 | 茶樹的分類及其分布

書茶生活 小茶墅

《茶經》開篇第一句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在陸羽的年代

巴蜀之地就有兩人合抱的大茶樹

茶樹,屬山茶科山茶屬

為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

一般為喬木或灌木

茶樹的生長習性略為矯情

喜濕,又不宜過濕

喜光,又不宜暴曬

還需要適宜的海拔高度

總結一下就是

——

茶樹要生長在弱酸性砂質土壤之上

(還要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呦)

年平均溫度在18℃~25℃

最好是有一定海拔高度的雲霧繚繞的坡地

喝了那麼的茶

我們也來溯源看下茶樹的分類及其分布

【茶樹分類】

一、按樹型分類

主要以自然生長情況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習性而定

喬木型:樹形高大,主乾明顯、粗大,枝部位高,多為野生古茶樹,在雲南發現的野生古茶樹,樹高10米以上,主乾需二人合抱。

小喬木型:有明顯的主乾,主乾和分支容易分別,但分枝部位離地面較近。

灌木型:主乾矮小,分支稠密,主乾與分枝不易分清,我國栽培的茶樹多屬此類。

二、按葉片大小分類

主要以成熟葉片的長度,併兼顧其寬度而定。

葉面積=葉長×葉寬×0.7

特大葉種:葉面積≥60平方厘米

大葉種:葉面積≥40~60平方厘米

中葉種:葉面積≥20~40平方厘米

小葉種:葉面積≤20平方厘米

一般大葉種葉大柔軟,葉面的革質層也比較薄;小葉種葉片小而脆硬,葉面革質層較厚,葉片脆硬,對製茶品有影響但具有抗逆性。大葉種茶葉茶多酚、咖啡鹼等有效物質含量較高,製成的茶味道較濃烈;小葉種茶葉胡蘿蔔素、茶黃素總量高,製出的茶葉香氣較高。

三、按進化選擇方式不同分類

生物進化的方式一般分為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

野生型:是指在一定地區經長期自然選擇所保留下來的茶樹類型。數量較少,有些還帶有毒性,不適宜飲用。

栽培型:是指人類通過對野生茶樹進行選擇、栽培、馴化,創造出的茶樹新類型。是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兩者結合的產物,雲南當地的古茶樹絕大多數都是栽培型而非野生型,系雲南茶區先民栽種。

過渡型:栽培型茶樹由野生型茶樹進化而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既具有野生型特徵又具有栽培型特徵的茶樹類型。

四、按栽培方式分類

種植環境的不同對茶葉品質有很大影響。

台地密集型:多依山開闢,在起伏平緩的山地、丘陵依照等高線修築環形梯田,以播種或扡插的方式栽種茶樹,栽種的茶樹密度較高,需要定型修剪來人為乾預其生長,限制其生長高度,以利於採摘和增長。但由於生態環境單一、土壤肥力不足等問題需要施肥、打葯來保證產量。

山地野放型:多生長在距離村莊較遠的山林中,以茶籽播種繁育,粗耕野放,極少的人為乾預,任其自然生長。採摘較為不便、產量較低且不穩定,但茶質較好。

五、按繁殖方式分類

有性繁殖:種子植物是有性別的,兩性細胞結合後產生種子,以種子進行繁殖的方式叫有性繁殖,也叫種生。種生新植株生命力強、壽命長、富有遺傳變異型。

無性繁殖:實為營養繁殖,即由植物的部分營養器官,根、莖、芽、葉在一定條件下形成新個體。方法有:分生、壓條、扡插、嫁接等。茶樹的無性繁殖早期採用壓條方式,但因繁殖速度慢,後改為扡插育苗。現在我國大多數茶都採用這種方式。無性繁殖的植株隻具有親本的遺傳特性,不易產生變異,早開花、早結果,但根系弱、壽命短,會產生退化現象。

【茶樹分布】

大量的歷史資料和近代調查研究材料,不僅能確認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而且已經明確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

當今世界廣泛流傳的種茶、製茶和飲茶習俗,都是由我國向外傳播出去的。據推測,中國茶葉傳播到國外,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約於公元五世紀南北朝時,我國的茶葉就開始陸續輸出至東南亞鄰國及亞洲其他地區。

中國茶葉分布

我國主要的產茶地區按目前劃分方式分為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這4個。

江北茶區

區域 :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括甘南、陝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

特徵 :江北茶區地形較複雜,茶區多為黃棕土或棕壤土;不少茶區鹼度略高。氣溫低,積溫少,茶樹新梢生長期短,因此,茶樹凍害嚴重。不少地方,因晝夜溫度差異大,茶樹自然品質形成好,適製綠茶,香高味濃。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個別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空氣相對濕度約75%。江北茶區中不少地區種茶的不利條件是冬季既旱又凍,致使茶樹遭受旱寒兩害,生長髮育受阻。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代表茶 :信陽毛尖、嶗山綠茶、日照綠茶、紫陽富硒茶等

江南茶區

區域 :在長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以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和蘇南等地。

特徵 :江南茶區大多處於低丘低山地區,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壤。土壤酸鹼度一般在5.0~5.5。有自然植被覆蓋下的茶園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園土壤,土層深厚,腐殖質層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蓋的土壤層,土壤發育差,結構也差,土層淺薄,有機質含量很低。整個茶區基本上屆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則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但晚霜和北方寒流會對該茶區的北部帶來危害。降水量比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為多。部分茶區夏日高溫,會發生伏旱或秋旱。該茶區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

代表茶 :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福鼎大白茶等

西南茶區

區域 :在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鬥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東南。

特徵 :西南茶區大部分地區為盆地、高原。在滇中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和棕壤,江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壤為主,酸鹼度一般在5.5~6.5,土壤質地粘重,有機質一般含量較低。西南茶區各地氣候變化大,但總的來說,水熱條件較好。年降水較豐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該茶區霧日多,但冬季仍顯乾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由於氣候條件較好,適宜茶樹生長,所以栽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茶樹。

代表茶 :雅安藏茶、普洱茶、滇紅等

華南茶區

區域 :位於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台、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特徵 :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全區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不少地區由於植被破壞,土壤暴露和雨水侵溶,使土壤理化性狀不斷趨於惡化。整個茶區高溫多濕,大部分地區四季常青。全年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形成旱季。茶樹資源極其豐富,薈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或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加工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


一杯茶,打開一扇窗

中華茶道學會 | 蓮語學堂 | 書茶生活-城際聯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