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書畫大家啟功:我買藝術品不是為了收藏

啟功

啟功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學者,也是名揚海內外的書畫大師,他獨樹高標的成就來自天分,更來自他的勤奮學習。更難能可貴的是,啟功先生買藝術品並不是為了收藏。

啟功收藏的吳鏡汀《江山勝覽圖》(局部)

1997年12月15日,我陪同啟功先生去京廣大廈參觀瀚海拍賣公司舉辦的書畫拍賣會的預展,展櫃中有兩個手卷吸引了先生。先生非常高興地請保管員取出來欣賞這兩個手卷,一件是清代著名學者王鳴盛為經學家費玉衡《窺園圖》作的題記,另一件是畫家吳鏡汀先生的山水長卷《江山勝覽圖》。

吳鏡汀作畫留影

他仔細地觀賞後,對我說:“看見這兩個手卷,讓我回憶起很多往事,也想起了我的老師。”他當即決定用存在北師大出版社的稿費,買下這兩個手卷。

王鳴盛的《窺園圖記》是由其本人口述,另由江艮亭用篆字書寫的。楊鍾義題簽,先後有著名學者章炳麟、陳垣、黃節、余嘉錫、楊樹達、高步瀛等人的跋語,正是這些跋語引發了先生對久遠往事的回憶。

啟功重繪《窺園圖》

1933年,由於陳垣先生慧眼識才,啟功先生得以先後執教於輔仁附中和輔仁大學,能夠與在手卷上題跋的幾位前輩學者同校共事,因而與這個手卷結緣。當時這個手卷由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沈兼士先生收藏,啟先生因與楊鍾義有親戚關係,曾經應沈先生的要求,代沈先生求楊先生為手卷題簽。這樣,啟先生對手卷非常熟悉,而先生也曾經畫過《窺園圖》(此圖現收藏於北京師范大學檔案館)呈給陳垣先生,以助老師題跋之興。

沈先生1947年逝世後,手卷從家中散出,半世紀後又在拍賣會上重現,啟先生怎能不高興呢。

啟功為吳鏡汀《江山勝覽圖》題跋

啟功先生解釋這些學者的題跋,是他們針對王鳴盛的文章各抒己見、展開討論,而且後跋往往駁難前跋,反映了當時學者們生動的學術思想和開明的學術氛圍。先生覺得,這種群言堂的學術精神值得後輩學習發揚,由此引發了先生買下這個手卷設法廣為流布的強烈願望。

啟功先生看到的另一個手卷,是他青年時期的繪畫導師吳鏡汀先生的山水長卷《江山勝覽圖》。見到此圖,啟功先生倍感親切。他說:“1932年我跟吳老師學畫時,親眼看見他作這幅畫。幾十年過去了,當時的情景如在眼前。但這幅畫完成裝裱以後,我就再沒有見過,所以今天能再見到它真是奇緣,倍感親切。”啟功先生還說:“吳老師長我九歲,當年他一邊作畫一邊對我說:‘我正是在十八九歲的時候用功出成績的,你應該在這個時候努力進取,打好基礎。’老師的這話讓我永遠銘記在心。”

啟功先生說:“我買下這兩個手卷,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紀念老師,是紀念品”。

不久,啟功為了讓這些墨寶公諸於世、永遠流傳下去,決定出資請香港翰墨軒出版公司將這兩個手卷影印出版了。

類似此事在啟功身上還很多,比如,啟功買舊拓《玄秘塔碑》就不是為了收藏。196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啟功在琉璃廠的慶雲堂見到一本舊拓《玄秘塔碑》,就買了回來。原帖是粘貼本,由於受過潮,有的地方已經發霉,他便親自用手把拓本捂濕、再慢慢揭開,又花了幾天時間把揭下的拓片重新粘貼在新的紙上,裝訂成冊。然後題寫書簽,名為《柳公權書僧端甫塔銘》。原帖有缺失的字,他又找了《唐文粹》對照原文把字補上,校正過程中還對《唐文粹》的疑問之處做了考證,提出自己的見解批注在貼上。

啟功得到這本帖後經常臨寫,對臨寫的情況有所感慨則記錄在貼上。1974年他在帖上注有:“余獲此帖,臨寫最勤,十載以來已有十餘本,平生學業無進,漸老自勵,庶以補過。”1995年又補充記有“今距此冊時已三十周歲,目力漸衰,小於此字,則需用眼鏡矣,1995年9月7日臨一本畢,余八十歲後所臨第一通。”從上述記載看,啟功所臨《玄秘塔帖》至少有十一本,但現在家中一本臨寫的墨跡也沒有,早已都被朋友索走,散落在收藏者的手中了。

啟功對書畫的鑒定,有兩個方面是某些專家所不及的:一是他知識面廣,他研究過書法史、繪畫史,對古文字學、古典文學、訓詁學、避諱學、目錄學、考據學都有研究,又熟悉古代的典章制度、民俗禮儀等,遇到鑒定中的問題,他可以綜合利用已掌握的資訊,作出正確判斷。二是他本人有書法和繪畫的實踐經驗,熟悉駕馭和利用這些資訊的方法,從學術研究和藝術鑒賞的角度去分析,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看到別人熟視無睹的問題,發表別人不能發表的卓見,獨樹一幟。

作者:侯剛

編輯:王富聰 孫靖琪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