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不可虛得:啟功收藏的那些碑帖

晚清民國學人大多受到金石學、碑學思潮影響,加上習字書寫的臨摹需要,收藏一些碑帖拓本或者影印本,是比較普遍的習慣。啟功先生青年時期以詩畫出道,旋又矢志於書,他的金石碑帖收藏頗具學人代表性。

藏品自成體系

啟功舊藏 明拓本柳公權《玄秘塔碑》

啟功先生生前常為友人鑒定題跋碑帖,頗多雋句妙語。後來先生家人整理遺物,發現兩個未曾開啟的大箱子,於是有了近年來新整理的《啟功先生金石碑帖紀事》,以及《啟功舊藏金石碑帖展存目》這樣一些文獻資料,粗略統計藏品約在四五百件左右。從先生留下的內容豐富的封簽、考訂、題跋看,他對金石碑帖的研究是極為深入又自成體系的。這些難得一見的藏品給我們留下了幾方面的深刻印象。

啟功舊藏明拓本柳公權《玄秘塔碑》題記

一是先生對篆隸金石類的重視,比如石鼓文有五六種版本,《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經典金文皆為精拓,甚至還有原器已失、原拓極少的西周曶鼎清中期拓本。此外,漢篆石刻妙品《袁安碑》是最初的拓本,題簽的《禮器碑》有多種版本,秦權、漢量等也是數種並列,琳琅滿目。

二是先生對於魏碑的重視,諸如龍門造像、元氏墓志、石門雲峰焦山諸處摩崖等經典作品各類俱有,有些碑刻既有剪裱本,又有整拓本。其中先生最為珍視的,可以《張猛龍清頌碑》明代淡墨精拓本為代表,他為此碑連題六絕、鑒跋三番,倚重非常。

《張猛龍碑》明拓善本題跋局部 縱32厘米 橫16.5厘米

三是先生精心對待這些本子,有些是自配工具,親手粘裝成冊,或者自署簽題,並且常留下大段的鑒賞、考訂、辨證文字,記錄了大量珍貴的研究資訊。

四是先生所有手書的文字清逸端和,或楷、或行、或草,都有濃鬱的書卷之氣,讓我們得以窺見先生在書法技法上的全面修為,也打破了很多人關於啟先生不會寫篆隸的偏見。

收藏只為實用

啟功先生藏 《范巨卿碑》

當然,啟先生收藏金石碑帖的宗旨,主要是為了深入研究和臨習方便,在《范巨卿碑》封面,有他的一段小字題記,借題抒懷,將自己認同的收藏立場表達得很明確:“此冊拓雖不甚舊,而前三行末字俱存,亦得略矜為善本矣。虞山邵海父先生舊藏,是考校者之藏,非好事者之藏也。啟功。”

出於學者、書法家的實用立場,啟先生也大量購買善拓的影印本,以石印和珂羅版為多見,很多這樣的字帖,從封面到內頁都留下了先生考索辨證的痕跡。

治學一絲不苟

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性學者,啟先生認真不苟的態度、細致深入的觀察力、不同流俗的判斷力在題記和跋語中隨處可見,這些難得的資料因此也蘊藏著豐富的學術性與藝術性。茲舉數例言之。

《石門銘》

首先,對於喜愛的碑帖,他盡可能收藏不同的版本以方便比對、整合、校勘。像《漢禮器碑》,他即收有清初期拓本、清晚期拓本、影印明拓本數種。從題簽看,既有碑陽碑陰的合本,也有親手粘存的碑側的本子。藝苑真賞社影印明拓本的封面上,則題寫著“碑陽、碑陰、碑側全有周季木先生題識”,隸書清婉可愛,亦可見漢隸中他對《禮器碑》的偏愛。又如《石門銘》,先生根據行數字數設計了釋文表格,逐字填入,所據為《圖書季刊》新第二卷第二期董作賓先生的校考釋文,通篇為墨書然後旁批、眉批為朱筆張伯英先生題跋及校勘考異之字,兩家不同觀點並列,極具學術考辨價值。

啟功在《金天王神祠題記》上的題字

其次,對於晚近出土的金石,他盡可能收藏初拓本,比如《袁安碑》,穿中空白位置有官印朱文“偃師縣縣立第十三初級小學校之鈐記”,拓本右下角有當地碑帖摹拓名工的印章“郭玉堂摹拓金石文字”,可見這是袁安碑自1929年發現至1938年消失這之間的拓本。此碑發現以來,時有文獻學者懷疑這是近代新出的偽劣之作,啟先生則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袁安碑書寫藝術的鑒賞觀點:“字形並不寫得滾圓,而把它微微加方,便增加了穩重的效果。這種寫法,其實自秦代的刻石,即已透露出來,後來若乾篆書的好作品,都具有這種特點。”

啟功藏《吳皇象書急就章》

再次,緣於對書法藝術的熱愛,他對重要碑帖的精心護持與學習研究達到了常人難及的程度。我們知道啟先生從26歲開始關注《張猛龍碑》,自存有正書局石印本,並以商務珂羅版明初拓本相校,得11處不同,40歲、49歲又兩次再為石印本題跋,後從此碑悟得“一劑強心健骨方”,在此基礎上結合隋唐楷書特點又提出了著名的結字“黃金分割率”,可見用心、用功之深。尤為值得大書的,是他次年始以7種舊拓,終於換得淡墨精工《張猛龍碑》明拓本,如獲至寶,又將碑中殘泐處用炭末蘸白芨水,以響拓法補足,鉤摹之精心,通篇之渾然,觀者多難識別所補何在。

熱愛的程度,決定探究的深度和造詣的高度。名不可虛得,這大概是先生用一生行動做出的最為誠懇的誡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