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空腹血糖高出正常值!這6大原因你找過嗎?

體檢空腹血糖高?!怎麼辦?

本文提要

  • 空腹血糖高我該擔心嗎?

  • 引起空腹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

  • 2型糖尿病年輕化的原因是什麼?

  • 文中有投票哦~

我一朋友,27歲,公司組織體檢時查了空腹血糖,數值是7.8(部門:mmol/L)。他特別擔心是否患了糖尿病,來電顧問。

我跟他說偶爾一次的檢測以及單個化驗值不能下定論! 這可能是血糖一過性增高。

空腹血糖(GLU)是什麼?

指在隔夜空腹(至少 8~12 小時未進任何食物,飲水除外)後,次日清晨早餐前所測的血糖。它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檢測指標,代表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

測定空腹血糖的最佳時間段在早晨 7 點~ 9 點。

單從GLU的定義上來看,似乎只要保證患者測定血糖時確實是空腹,還有測定的時間也符合基本要求,就應該是測到了準確的空腹血糖了。可事實上遠非這麼簡單。如果我們對定義僅從字面上作簡單的理解,不但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還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這些因素可能引起空腹血糖不穩定

空腹血糖7.8 確實是偏高的,但是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很多情況可引起血糖一過性增高。那麼,哪些因素會潛在地影響空腹血糖的測定結果呢?

1、遇到特殊疾病,「空腹」可能是假的!

測定空腹血糖需要非常嚴格的條件,即隔夜空腹至少 8~12 小時未進任何食物(飲水除外)。可是一些疾病(如不完全性腸梗阻)可能導致腸道蠕動緩慢,進而發生胃內食物瀦留。表面上來看,這樣的體檢者確實 8~12 小時未進什麼食物,可實質上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空腹了,這時測得的空腹血糖值就是一個假象值。

另外,對於一些肝功能異常的患者,由於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的存在,會引起患者肝甘糖儲備的增加,最終導致其出現血糖一過性升高。

2、對「空腹」的認識有誤

有的體檢者可能會想,空腹就是不讓我吃飯嘛,索性連前一天的晚餐都不吃了,這樣測得的結果一定準確了吧!

事實是,這只是一種想當然。我們強調要空腹 8~12 小時,但並不是說空腹時間越長越好。要記住「空腹」不是要你「保持飢餓」。

3、檢測前的不合理飲食

有的體檢者測定空腹血糖前天晚上,無意間攝入過多難以消化的食物,或者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導致了就餐時間比平時晚些,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測到的數值偏高,而另一部分體檢者知道第二天早上要測血糖,刻意地減少了前天晚上的進食量,這樣又會導致測得的數值偏低。

4、「長途跋涉」去檢查

部分人有好習慣,早起,晨跑、做瑜伽、游泳、打太極等等;他習慣了,即使知道要測空腹血糖也不例外。因為,(有幾個體檢者拿著報告單跑來科室跟我講)「醫生隻規定說不要吃東西,沒有說不能鍛煉呀!」 ——是我錯了!

有些人很環保,來醫院不開車,走了好幾公里路才到達醫院。這是個好習慣,放在平時,我一定點贊!可必須提醒您:如果是為了測定空腹血糖,就暫時例外一次吧。

圖片來源:www.weixinyidu.com

5、有些藥物會引起血糖升高

如果受到某些藥物的影響,如激素類藥物、口服避孕藥(指女性)等,也可能會引起其血糖出現一過性增高的情況,但是在停葯後又會逐漸發生好轉的情況。

(相關閱讀:當心!這14類葯易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

6、其他因素

  • 睡眠不足或者患者的情緒不穩定可能會引起空腹血糖升高;


  • 還有比如當身體發生突發情況如劇烈疼痛、感染、顱內出血、外傷等,由於此時身體會處於一個應激狀態,血糖會出現增高的情況。但是,待身體逐漸適應,此時其血糖則會隨之正常;

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

我國最新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為:

由此看來,確診糖尿病並不能單純憑藉一次空腹血糖超過正常值。應當要分析受檢者空腹血糖增高的可能原因,才能最終排除其他疾病。

一般情況下,臨床醫生此時要綜合受檢者的病史體征和實驗室檢查,觀察TA此時是否具備有糖尿病典型臨床表現「三多一少」(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是否伴有其他糖尿病併發症的存在等,才能最終確診是否患有糖尿病。

朋友不罷休,追問我:現在糖尿病年輕化(他應該是指的2型糖尿病),是不是跟我們喝太多「肥宅快樂水」以及加班熬夜有關?

「你知道的,加班嘛,一定會猛抽煙猛喝可樂提神!」他說。

2型糖尿病人增多或跟這些因素相關

最新《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到:2010年中國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調查了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情況,顯示糖尿病患病率為9.7%。2013年我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顯示,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為10.4%。顯然是升高了!

我跟朋友說:你問的這兩個問題,我沒有做過大的流行病學調研和社會學調查,不合適回答。單就個人觀察而言,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增高的確跟攝入過多糖分、不運動以及熬夜有關。

醫學界內分泌頻道之前發過的3篇文,還有一篇關於無肥胖癥狀下突發2型糖尿病的文,有功夫都建議再細細看看,說得很明白:

主要參考資料:1.林果為,王吉耀,葛均波.《實用內科學(第15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中華糖尿病雜誌》2018年1月.

年輕人:戒煙,少熬夜;

周末早起陪爸媽買菜、遛彎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