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Waymo“入華”:中國的馬路可不好走

似乎是悄悄地,Google 系的無人駕駛公司 Waymo 就進入了中國。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顯示,一家名為慧摩商務谘詢(上海)有限公司的外國法人獨資公司,5月25日在上海自貿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50萬元人民幣,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 Waymo 持股100%,公司法人也為Waymo的負責法務的高管。

消息一出,炸了鍋。但其實,Waymo 進入中國並非什麽意外新聞,此前早有預兆。無論是 Waymo 還是上海市政府方面,都早已為此在做準備。

根據上海經信委官網的消息,7月17日經信委主任陳鳴波帶團走訪矽谷多家企業,其中就包括 Waymo。官方通告中寫道:

經信委積極爭取重大項目落戶上海,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經積極爭取,與一批企業在重大項目的落地方面形成了共識。代表團還試乘了無人駕駛汽車,進一步堅定了上海加快發展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和產業的決心

之後在7月25日的美團無人配送的發布會上, Waymo中國負責人王敏首次亮相。據媒體當時報導,王敏表示 Waymo正在籌辦中國辦公室。

除此之外,矽星人還發現,在 Waymo的官網上,招聘供應鏈崗位的需求中,也特地強調了需要亞洲經驗。

而作為“Google 系”公司,Waymo 的消息也與最近 Google 涉中國市場的舉動相應。據彭博社報導,8月17日谷歌創始人布林首次在每周例會上公開討論了為中國單獨設計一個搜索引擎的計劃,是退出中國以後首次表態希望重返這個市場。另外,上個月還傳出消息Google 與騰訊、浪潮等中國進行談判,試圖合作將Google的雲服務產品引入中國。此外,還有不斷傳出的新招聘、在微信上推出的小程式等等。

截至發稿,Waymo 官方尚未回復矽星人的問詢。

“入華”之後 挑戰才真正開始

Waymo 入華在今年年初還被業內人士形容為“機會不大”,但今年以來無論大環境還是具體的政策,對於外資車企和無人駕駛技術企業都帶來機會。

今年5月,三部委印發的《智能網聯汽車路線測試管理規範(試行)》正式實施,在對一系列關鍵問題作出規定的同時,也將具體操作權下放給各地政府。7月6日,戴姆勒成為首家獲得北京市Level 4 路測牌照的外資車企,7月12日,馬斯克訪華並敲定特斯拉在上海獨資建廠。

不過,與造車的特斯拉不同,作為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技術公司,Waymo 設立中國分公司後,究竟如何在中國開展業務,才是真正的挑戰所在。

根據目前中國的監管規定,自動駕駛測試和產品中使用的地圖應用不得來自外國企業,而地圖數據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十分關鍵。在此之前,特斯拉入華時也不得不放棄馬斯克最愛的Google Map,而與騰訊投資的四維圖新合作。Waymo 擁有自己的高清地圖並且被認為業界領先,在中國開展測試的話,如何解決地圖問題是個挑戰。此外,無人駕駛大量依賴數據,而目前中國的法律規定需在本地建立伺服器將數據留在本地。

Waymo 入華後的業務重點會是什麽?從工商資訊上所顯示的業務範圍來看,Waymo 中國公司的經營範圍為“商務資訊谘詢,企業管理谘詢,貿易資訊谘詢,供應鏈管理谘詢,物流資訊谘詢,自動駕駛汽車部件及產品的設計、測試,提供相關配套裝務”。其中的供應鏈和自動駕駛部件是比較明顯的業務場景。

與特斯拉相似,雖然選擇獨資建廠的特斯拉依然會被視為進口產品而繳納25%的進口關稅,且很難得到政府針對電動車的優惠,但這依然能夠幫助特斯拉更靠近零組件供應商等而降低成本。Waymo 在中國設立公司也會幫助其在供應鏈上節約成本。

而因為許多自動駕駛相關產品的國產化程度還不夠,為中國汽車廠商及自動駕駛公司提供自動駕駛相關部件或解決方案,也是外資公司的機會。比如被 Intel 收購的 Mobileeye,今年7月就宣布,將為百度提供其 AI 驅動的EyeQ芯片,用於處理攝影頭捕獲的有關汽車周圍環境的視覺資訊,之後的客戶還包括其他中國汽車製造商。Waymo 也可以考慮這樣的業務。

而在大家最為關注的路測方面,真正大規模路測需要牌照,即便政策優惠也依然需要時間。不過上海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已經正式開園,如果 Waymo 要在中國進行路測,可能會從這些封閉的基地開始。

此外,Waymo 已經與美團展開合作,在無人物流領域進行探索,這與 Waymo 在美國國內同沃爾瑪的合作類似。這些都是可能的業務機會,也對正在探索商業化的 Waymo 會有幫助。

有望對中國自動駕駛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Waymo 是行業公認最領先的無人駕駛技術公司,它進入中國必定會對火熱的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帶來影響。

Waymo 脫胎於 Google 的無人駕駛項目,它起步早,目前積累的裡程數已達800萬英裡,並開展了各類實際運營測試,搭建了用戶體驗反饋系統,加之依托 Google 的海量數據以及人才儲備優勢,Waymo 無疑是領先其他競爭者。

在矽谷的高速公路、地方路線等各類路線上,都能看到 Waymo 測試的身影。Waymo 也開展了各類實際運營測試,搭建了用戶體驗反饋系統,加之依托 Google 的海量數據以及人才儲備優勢,Waymo 無疑是領先其他競爭者。

根據DMV(車輛管理局)發布的年度報告,2017年 Waymo 路測中人為乾預頻率繼續減少,為每千英裡0.18次,領先其他廠商。

矽星人參加的 Waymo 年度分享大會

這種優勢已經給美國的自動駕駛市場帶來改變。據紐約時報最新的報導,美國自動駕駛領域另一個主要玩家優步,最近在如何處理其自動駕駛部門上猶豫不決。公司內部很大的聲音希望將自動駕駛部門出售,因為這各部門一直在燒錢。

《長尾理論》作者、無人機公司3D Robotics 創始人Chris Anderson 認為:

“知道自動駕駛領域裡正在發生什麽的人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 Waymo 比其他人要領先5到10倍,無論是在核心技術還是數據上。看起來優步沒有繼續堅持的必要了。”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製造業智能化公司的創始人對矽星人說,由於自己公司擅長的技術,與無人駕駛背後的技術十分相似,於是不少國內投資人都會詢問,為何不做自動駕駛。“這很好地證明了現在國內自動駕駛行業泡沫很大。”他說。而他給出的答案正是,Waymo 已經太強,再進入已經沒有機會。

過往,中國的科技行業已經吃過“閉門造車”的苦,在如今大紅大紫的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業界最頂尖的公司有望不再缺席。國內公司和投資人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真正一流的技術積累是什麽樣子,而想要證明中國無人駕駛技術實力的公司也有更多的交流和比較的機會,這些都是好消息。

讓這個領域最強的玩家進來,而不是靠著故意建立起來的壁壘一味寵愛自己的公司,是實現真正進步的最好辦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