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生中醫世家的陳寅恪,卻對中醫「誤解」很深,這是為什麼?

長久以來,中醫和西醫到底哪種方式能為人類謀取更大的生命價值,一直是業界爭論不休的話題。而近幾年來,中醫的盛行,更是將中醫到底能不能作為國粹提到了更新的高度。我們都知道,中醫講究通過號脈,觀察病人面相或者表徵的一些明顯癥狀,做一些調理。慢慢觀察變化,從而達到效果,並起一些保健性的作用,因此耗時比較長。相比之下,西醫的方式更為簡潔,通過儀器或者病理培養,多用開刀的方式,減少病人痛苦周期,能夠更快的幫助病人減輕痛苦。

我國著名大師陳寅恪先生,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卻對中醫一直有很深的誤解。這是為什麼呢?受家庭因素影響,陳寅恪從小飽讀詩書,瀏覽各國文學名著,興趣愛好廣泛,造就了他文學大家的文化底蘊,正是因為他的博學,加之當時的新中國正處於「五四運動」的高峰時期,高舉「科學」和「民主」旗號的年代,使得中醫這種帶有半偽科學的文化在當時社會引起了小小的風波。再加上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以及魯迅先生的父親就是被中醫醫治身亡等,社會因素導致,陳寅恪對中醫一直保持觀望態度。

再者,陳寅恪生活的年代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人們渴望用真正科學或者有足跡可尋的理論依據支撐社會上出現的一些現象。而醫學本身就是集科學、哲學、生物學各種學科融合的一門集成學科,很難用單一的某一學科說明或者解釋清楚某種病理現象,更加不要說我國的中醫,即使有古典書籍作為理論依據,但是有些特別的現象,依舊沒有辦法用科學的常規途徑解釋清楚。可陳寅恪一直秉承的是務實的理念,對於中醫這種見效慢,重調理的解決辦法,一直都不太看好。


如今,我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文化甚至生活方方面面都在交匯的一個大時代,任何一種新的事物的出現,一定是建立在一個舊的或者幾種舊的、已經出現的事物至上,很難用單一的理論或者科學依據去說明。如果說西醫都是直接切除病灶來減輕病人的痛苦,那麼在醫院,醫生也會開一些中成藥,輔助調理。如果說中醫總是通過望聞問切的方式來診斷病情,必要時還是會通過拍一些病根的照片或者用一些儀器輔助治療。所以,中醫和西醫沒有明確的界限,也不一定非要辨別清楚那個是最好的,只要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那麼相互融合也是可以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