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眾集團核心品牌利潤下跌,或調整在華合資企業股比

大眾汽車集團(VLKAY)最新披露的2018年度財報顯示,其銷售收入和利潤實現雙增長,但核心品牌大眾和奧迪的利潤有所下滑。目前,大眾集團正加快電動化和自動化的步伐。不過,第一財經記者今日從大眾集團方面獲悉,至2023年,自動化將導致5000到7000個工作崗位流失。為了消除影響,大眾集團將停止招募繼任者來代替因退休原因離職的員工。

中國銷量佔比近四成

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大眾集團實現產品交付1080萬輛,同比增長0.9%;在銷售收入方面,大眾同比增長2.7%達到2358億歐元;營業利潤同比微增0.4%,至171億歐元,利潤率7.3%。

“對於大眾集團而言,2018年是成功的一年。"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對業績表達了滿意。另外,作為大眾全球範圍內最大單一市場,2018年,中國為該集團貢獻了421萬輛的銷量,佔大眾全球銷量的比重的39%,大眾中國對業績的貢獻功不可沒。

對於跨國車企面臨的中國合資企業股比調整問題,迪斯表示正在評估未來對包括一汽、上汽、江淮等合資夥伴進行股比調整的可能性,相關談判正在進行中,明確答覆將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公布。

值得注意是,作為大眾集團旗下兩大核心品牌,大眾和奧迪的利潤出現了同比下滑,其中,大眾品牌實現了6.8%的銷售收入增長,達到846億歐元。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利潤總計32億歐元,而2017財年為33億歐元。

奧迪品牌取得了592億歐元的銷售收入(2017財年為598億歐元),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利潤總計47億歐元,相比於2017財年的51億歐元,下滑了7.8%。大眾公布的業績顯示,其核心品牌的營運利潤率受到新排放測試的衝擊,以及對電動汽車的投資增加。

自動化將致數千工作崗位流失

大眾集團披露,2019年,大眾汽車品牌正在著手推進重要舉措,在可持續的基礎上加強企業競爭力。一系列舉措包括啟動電動出行戰略、優化生產效率並進一步提升生產力和利潤率。同時,大眾汽車品牌正在推出一項收益提升項目,旨在從2023年起實現每年59億歐元可持續的收益增長。措施包括降低複雜性、優化用料成本。這一項目將在2019年至2022年期間逐步起效。

為此,大眾汽車品牌正在降低用料成本和多樣化數量。此外,預計工廠的生產力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銷售收益和利潤的增長也在計劃之中。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管理董事會成員阿諾·安特利茲(Arno Antlitz)表示,收益提升項目所采取的措施,將使大眾品牌在2022年達到6%這一具有競爭力的回報水準。這一提升將會為大眾轉型所需的前期支出提供資金基礎,也為大眾在電動化時代實現戰略性願景奠定基礎。大眾將加速推出零排放汽車,在2028年之前公司計劃推出多達70款新電動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集團提出,在非員工類的管理費用和行政方面的人員需求將各削減15%的預算。大眾指出其關注點正日益轉向數字化轉型,落實數字化戰略規劃是為了幫助員工為全球數字化工作做好準備。大眾汽車將在IT系統方面投入46億歐元,以實現行政管理流程的數字化。

據大眾估計,至2023年,日常工作的自動化將導致5000到7000個工作崗位流失。為了消除影響,大眾將停止招募繼任者來代替因退休原因離職的員工。在三個特定期間出生的具有“部分退休”資格的員工總數可能達到11000人。因此,可能會根據人口曲線變化進行結構重組。與此同時,大眾計劃將在與電子體系結構和軟體有關的技術發展方面,新增約2000個就業機會。針對所采取的所有措施,大眾為其員工提供了至少到2025年的工作保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