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天到了 ,點滴防中風的模式又被開啟,隻不過效果有點意外

秋冬兩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除了日常注意保暖之外,為了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和病情的穩定,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會在秋季一到,氣溫逐漸下降的時候選擇到醫院點滴「通血管」,認為這樣做對中風、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發作有預防作用。但事實卻往往並非如此,秋冬季節點滴「通血管」對於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作並沒有太大的效果。

藥物代謝,點滴防不了中風或心梗

很多人去醫院點滴「通血管」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血栓對血管的堵塞,從而防止心梗或中風的發生,認為輸點滴、「通通」血管,不但能夠預防血栓的形成,還可以保持血管的通暢,從而防止動脈血栓的發生,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點滴時使用的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在點滴當時來說,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因為藥物進入人體後也是會進行代謝的,且通常在停止點滴的時候,藥物的半衰期就過了,而等藥物完全代謝完了以後,也就失去了它活血化瘀的作用;另外,點滴是通過人體的靜脈注射進入人體的,然後經過血液循環最終到達人的右心房,而整個靜脈點滴的過程都與人的動脈並無關係,因而點滴對於預防動脈硬化、血栓的形成、出血等癥狀的發生其實一點作用也沒有。

活血化瘀的藥物對於疏通人體血管起不到作用

人在選擇點滴「通血管」的時候,往往寄希望予所點滴體中含有的活血化瘀的藥物,認為輸進身體的這些具有活血化瘀效果的藥物可以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從而能有效的防止血栓的形成。但事實上,臨床上打通血管所對應的癥狀是對急性中風或心梗的治療而且預防,如有些急性中風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溶栓、血管支架等方式,把那些處於缺血邊緣狀態的組織搶救回來,這才是實際意義上的打通血管的意義所在,同時因具體病情的限制,打通血管的工作只有在極短的數個小時之內完成才是有效的。所以說,想要通過點滴和活血化瘀的藥物達到疏通血管的做法,是無論如何也不靠譜的。

點滴改變不了血液粘稠度

還有部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認為,點滴時進入人體的除了少量的藥物外,大部分成分是水,那就就好比是在粘稠的血液中加入水分,從而可以稀釋血液的粘稠度,改善血液粘稠的狀態。其實,這種理解也是完全錯誤的,所謂人體血液粘稠與否,主要是由人體內每百毫升血球所佔的百分數(即血球壓積)和纖維蛋白原所決定的,而且血液粘稠與否的影響因素也有許多,並非僅僅是人們想像的以水稀釋便可解決的。其實血液粘稠與中風、心梗的發作關係是否有關係,現如今還尚未明了,所以想要通過點滴來改善血稠、預防中風,其實是並不可行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