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益體驗丨在微瀾圖書館,為流動兒童打開一扇窗

書籍給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我來訪微瀾圖書館的這天,圖書館裡站滿了學生,他們有的在書架上發現了自己中意的偶像,興奮地叫著他們的名字,有的則迅速拎出兩本登記借閱。志願者李寧寧告訴我:“明顯感覺到孩子閱讀的那扇窗在打開。”這個圖書館就是為了讓流動兒童能夠進行長期、穩定地閱讀而建立的。

體驗官|秦寬

騰訊谷雨特約撰稿人,香港浸會大學碩士,曾任職於香港01、新京報等媒體。

編輯 | 秦旭東

體驗項目|流動兒童微瀾圖書館

體驗時間|2018年11月13日-11月17日

下午三點半,北京大興區忠誠學校放學了。教室裡發出挪桌子的聲響,孩子們三五成群,從學校的各個角落跑出來。

這天是2018年11月13日,霧霾很大。氣象預報說,北京迎來了首個重汙染日。但這沒有影響孩子們的心情,下課鈴響後,踢毽子的,打乒乓球的,追逐賽跑的,一下子湧向了操場。

學校右側是一排平房,不時有人結伴走進去,滿意地捧著幾本書出來。那是我和嶽毅樺約見的地方——第8號微瀾圖書館。

孩子們排隊借閱圖書

這是一座由半間教室改裝而成的圖書館,面積很小,佔地16塊瓷磚。館內的圖書雖然不多,但類型豐富。從6歲兒童讀的《丁丁歷險記》到10歲孩子的《植物大戰僵屍》,再到法國作家菲利普·貝松的《十月的孩子》,各種學齡兒童的書籍滿滿當當,不一而足。

自2018年4月圖書館成立後,它已為這所打工子弟學校9個年級、736名學生提供了持續的閱讀服務,全校歷史總借閱量達8300多本次,平均每個孩子的閱讀量達11本之多。

這天下午,圖書館裡站滿了學生,他們自覺在書架面前選書、排隊,並掃碼借書。有的在書架上發現了自己中意的漫畫偶像,興奮地叫著他們的名字:淘氣包馬小跳、歷險的丁丁。有的則迅速拎出兩本,跑去登記借閱。

開心閱讀的孩子們

就像“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新公民計劃副總乾事兼項目負責人之一的嶽毅樺告訴我,他們希望,通過建立微瀾圖書館,一點一點改善中國流動兒童的閱讀現狀。截至目前,新公民計劃已開設了36座微瀾圖書館,其中23座設於北京的打工子弟學校和社區,1座於長沙,另兩座圖書館剛剛完成開荒工作,設於廣州。

打開孩子們閱讀的那扇窗

我第一次探訪微瀾圖書館是在11月9日,地點是位於北京南四環十八裡店鄉的博文學校。

清晨七點半,我從北四環大屯站搭乘地鐵5號線出發,16個站後到劉家窯換乘地鐵。抵達南三環後,再轉乘通往房山的839號汽車,20分鐘後到站。馬路對面是十八裡店構件廠的入口,我一路走,兩旁是由KTV娛樂城改裝成的瓷磚廠,“世紀輝煌娛樂城”四個字,已變成了“世紀軍皇娛樂成”。水溝散出一股惡臭,路旁是破舊的小店,和掛滿內衣褲的職工宿舍。

“這是學校嗎?”我問。

有保安從值班室裡走出來,端著水杯,睡眼惺忪地回答我:“是的。”

上午10點半,剛剛結束一堂課,孩子們三三兩兩地從教室走出來,不約而同地走到圖書館。值班的管理員叫李寧寧,大高個兒,說話愛笑,聊起微瀾帶給孩子們的變化,她鏡片背後,眼睛放著光。

曾在IBM、埃森哲等多家外企工作的李寧寧是職場上的女強人,2018年4月加入微瀾,做博文學校圖書館的志願者。8個月過去,她說,“明顯感覺到孩子閱讀的那扇窗在打開。”

孩子們在借閱圖書

探訪微瀾時,我發現,由於打工子弟學校普遍缺乏資金投入,校園內,除了教室、食堂、操場外,基本沒有其它設施,圖書館就是孩子們為數不多的休閑場所。

但令人詫異的是,最開始,大多數孩子們感興趣的並不是書,那把為圖書掃碼的“槍”似乎更能挑起他們的興趣。李寧寧記得,出於對高科技的好奇,下課後,當時總有孩子主動找來,爭著搶著要給圖書掃碼。

熱鬧的氛圍營造了強大的吸附效應。圖書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大家常常拉出幾張椅子,就旁若無人地讀書。

沉浸在閱讀樂趣中的孩子們

李寧寧發現,5個月裡,孩子們閱讀的書籍,越來越難,越來越深。一開始,他們還只看《大嘴巴嘟嘟》《鎧甲勇士》。一段時間後,轉而借閱各種詩歌、百科這類圖書,它們文字很多,常常需要高度投入才能持續讀下去。

不愛看書的孩子也可以在這裡找到樂趣。四年級的男孩李正勝(化名)喜歡在圖書館嬉戲打鬧。開館後一個月內,李寧寧向老師申請幾位學生做志願者,李正勝特別要求加入。為同學服務的過程令李正勝感到滿足。此後,他定期來圖書館,給圖書掃碼、擺書,還監督同學還書。從前不怎麽守規矩的他,現在做志願者時,總把規矩放在嘴邊——“一次只能借閱兩本”;“有書沒還完,就不能借閱”……

更令人欣喜的變化發生了。大約三周前,李正勝每次離開圖書館,都要借上兩本書。這還不能滿足他的閱讀量,為了鼓勵他,李寧寧用自己的借閱卡,多給他借幾本書。

孵化愛和溫暖的種子

在新公民計劃總乾事魏佳羽看來,愛和溫暖才是孩子成長的催化劑,而這正是打工子弟學校缺乏的,卻也是微瀾堅持孵化的種子。

魏佳羽身材不高,樣子憨厚,早年他放棄了中國工程院物理學院的博士學業,投身公益事業。加入新公民計劃前,他曾在一家知名公益機構的鄉村圖書館負責項目運營。

為圖書館開荒的志願者們

2010年冬天,在一家政策倡導機構舉辦的一場公益講座上,有兩所打工子弟學校的校長做分享,其中一位穿著邋遢的校長站在講台上,支支吾吾,令魏佳羽印象深刻。他以前眼裡的校長全是西裝革履、正襟危坐的城市精英形象。

恰逢2011年,作為長期關注流動兒童教育領域的機構,新公民計劃正在打算請人負責兩所打工子弟學校的提升工作。當時,新公民計劃已與116家民間機構合作完成163個農民工子女教育相關公益項目,開辦了多所打工子弟學校,項目聲名遠播,一度被業界稱為第二個“希望小學”計劃。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魏佳羽覺得,除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城市的流動兒童也應該是關注重點。據《流動兒童藍皮書: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現狀報告(2016)》,中國流動兒童數量接近1900萬。從2004年到2014年,十年間,規模就增長了80%。

孩子們的燦爛笑臉

對於這些流動兒童來說,城市裡的生活並不見得美好。由於沒有城市戶籍,在底層打工的父母大多沒有體面收入,他們只能上民辦打工子弟學校。新公民計劃曾對北京一個班級43個流動兒童進行過追蹤,發現他們返鄉後無一例外地出現成績倒退的現象,一些輟學留在老家,一些則再返城跟隨父輩打工——通過知識和考學跨越階層的那座橋梁最終還是斷了。

多年來,魏佳羽一直想,在流動兒童變動不居的環境裡,究竟什麽樣的“穩定”是可以持續保障的?2017年,他們找到了一個答案。

隨著大城市控人政策日趨嚴厲,陸續出現打工子弟學校關停的現象。據新公民計劃統計,在他們曾經追蹤的121所打工子弟學校中,半年內就有22所被拆遷、關停。從2017年5月開始,新公民計劃決定去記錄這些消失的學校。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有新的發現。許多企業曾大批量地為打工子弟學校捐贈圖書,但很少見到一座圖書館在正常運營。圖書大多堆積在廢棄的教室裡,落上灰。

嶽毅樺曾在打工子弟學校開辦過圖書館,在她看來,孩子們閱讀能力的培養和發生,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保障孩子“持續、自由自主的閱讀”。一個直接的思路是:招志願者,用人力激活這些塵封的圖書館。

微瀾圖書館志願者招募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面向打工子弟學校的公益活動中,捐物捐錢是一種主流模式,但微瀾圖書館卻截然不同。他們運營依靠的是公眾參與,項目的運作更依賴於志願服務團隊的穩定性。

2017年9月,他們啟動了第一次志願者招募工作,很快收到了82份申請。不僅僅有以往慣常見到的大學生,大批城市中產、北京機構退休幹部、互聯網技術人才、全職媽媽也來了。據新公民計劃統計,截至目前,微瀾圖書館的志願者成員達到五百多名。

豐富的志願人群結構背後,是微瀾圖書館追逐的理想。在城市控人的大背景下,他們希望,微瀾可以幫助城市人群跳出自己的圈子,在日常中接觸這些活生生的孩子,在官方對外來人口的話語體系外,構建對這個陌生的群體的真實理解和認知,才能感受到,“外地人不再是我們生活中一個遙遠的概念”。

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參加培訓

趙陽(化名)是華奧打工子弟學校的圖書館志願者。她三十多歲,北京本地人,從美國留學回來後,在一線媒體工作。自從加入微瀾圖書館志願服務,她每個周二下午都盡可能到校開館。

一個男孩令趙陽印象深刻。他讀四年級,言語不多,膽膽怯怯,他不借畫冊、不看漫畫,專挑《小王子》這類有一定難度的書。趙陽總是鼓勵男孩,“你要多看書,這些書對你的成長很有幫助。”男孩微笑回應。

“你能看得出他是有不錯的閱讀能力的。”趙陽說,她偶爾會想到自己在北京入讀公立學校的孩子,“為什麽城市裡的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而他們卻只能在彩鋼房搭建的教室裡學習?”

孩子們自由閱讀的幸福

嶽毅樺記得,在忠誠學校的8號圖書館開館時,有一個女孩總在下課後跑到圖書館。她喜歡笑,但面相看起來像是患有“唐氏綜合征”,從外表看好像是個“智商有缺陷的人”。由於相貌問題,周圍的同學老嘲笑她,女孩也以暴力的方式回擊——要麽罵回去,要麽回敬對方一巴掌。

日積月累的暴戾給她蒙上了陰影,在圖書館,她總悶聲不說話。嶽毅樺得知她的情況,打算邀請她讀書,專挑情緒繪本類圖書。令人驚訝的是,當準備給女孩講書時,她丟開了其他所有的繪本,隻留下《我好生氣》。

從此,嶽毅樺總陪著她一起讀書,繪本成為她憤怒情緒的出口。打開內頁,裡面全是像她一樣大哭和怒火中燒的卡通式人物,但旁邊是一行行教孩子控制情緒的法則——“別人罵你,你可以報告老師”,“但不能以暴製暴”,“學會轉移注意力”。

嶽毅樺說,雖然這個孩子沒有辦法很快領會法則,但此後一旦生氣,她就來圖書館找這些書看。嶽毅樺覺得,“或許,這會一點一點改變她。”

圖書館志願者正在為小讀者服務

事實上,只有保障了環境的穩定,每個學童才能建立對周圍世界的信任和安全感,這也與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但對於流動兒童,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流動兒童因為教育問題不得不返鄉。各個打工子弟學校也由此出現一個現象——年級越高,學生越少。李寧寧曾統計過,博文學校四年級有學生69人,五年級時銳減到27人,到了六年級,一個學生也沒有了。

李寧寧記得,今年七月,一個學期接近尾聲時,陸續有孩子找她退還借閱卡。原因無一例外——“因為下個學期不能讀書了,媽媽要我回老家。”

孩子們的微瀾借閱卡

11月末,我與魏佳羽會面時,提到了這個場景。他感到遺憾。魏佳羽說,在如今的形勢下,流動的兒童的困境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但新公民計劃也希望做一些事,比如建立微瀾圖書館,讀書時不受打擾,被溫柔對待,並最終將它內化成穩定的閱讀能力,和外面變動不居的環境對抗。

與此同時,他更呼籲更多的社會人士參與微瀾,通過公眾參與,令流動兒童的困境讓更多人看到。在更多學校和社區開辦圖書館,令更多的孩子知道,在這個不受打擾的空間,自由閱讀是多麽幸福的事。

如果你想幫助城市邊緣身處教育困境的弱勢兒童。點擊右側超鏈

【流動兒童微瀾圖書館】

進入騰訊公益,33元,一張圖書館年卡,支持流動兒童閱讀計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