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奧平:抓住時代變量背後的確定性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奧平

  當前全球政經格局與經濟形勢愈發撲朔迷離,影響後續經濟走勢的變量極其複雜,且每一個微觀變量都具備引發後續走勢大變的蝴蝶效應。對於市場主體、企業家、投資者而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動態環境中,理解時代變量背後不變的本質,才能抓住屬於自己的增量機遇。

  一、俄烏衝突:上遊通脹與金融市場劇烈波動

  俄烏衝突的演化以及當前複雜程度早已遠超預期,最終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難以量化,但化繁為簡,對中國經濟的關鍵影響主要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在產業端,國際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國內經濟造成持續的供給衝擊,最終將使得處於產業鏈中下遊的中小微企業復甦遲緩。

  俄烏兩國均為強資源型經濟體,是重要的能源和農產品出口國,主要貿易商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煤、鐵礦石、鋁礦石、小麥、大麥、玉米等。俄烏衝突愈演愈烈的同時,涉及兩國的貿易商品價格也被大幅推升。此外,西方國家對俄羅斯製裁的不斷升級,將對全球受疫情影響後,本就脆弱的供應鏈體系造成新一輪衝擊,使得被推升的商品價格雪上加霜。

  2021年,因國際定價的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國經濟持續受上遊輸入型通脹影響,疊加國內能耗雙控、限電限產,使得處於中下遊的中小企業受到供給端的原材料成本衝擊,發展信心持續轉弱。2021年,代表產業上遊通脹的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上漲8.1%。進入2022年,PPI依舊維持在高位震蕩,1月PPI同比上漲9.1%,2月PPI同比上漲8.8%。

  從2月PPI環比數據來看,因去年以來的國內保供穩價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煤炭等國內定價品種價格繼續回落,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煤炭加工價格均下降2.4%,但在俄烏衝突等國際因素影響下,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出現上行,其中石油開採價格上漲13.5%,精煉石油產品製造價格上漲6.5%,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2.0%,國內國際品種價格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走勢。

  在當前的俄烏衝突持續膠著下,國際定價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將易漲難落,對中下遊中小企業將造成持續的供給衝擊,使得中小企業復甦遲緩。

  另一方面是在資本端,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最終將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發展。

  自2月24日俄烏爆發戰爭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各國尤其新興國家的資本市場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與下跌,而當前下跌最嚴重是中國港股、A股以及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數據顯示,自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15日,香港恆生指數與上證綜指分別下跌了約21%與16%,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更是自去年高點以來平均下跌近65%。

  此外,美聯儲已於2022年3月16日宣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25bp至0.25-0.50%目標區間(開啟疫情後的加息周期),雖然短期來看,加息幅度符合市場預期,但美國後續通脹走勢所影響的加息節奏依舊充滿不確定性。

  且不論是什麽原因造成了此前國內上市公司及中概股的股價遠超其他國家上市公司股價的大幅下跌,在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關鍵時期,最終的結果將會使得國內上市公司及中概股的再融資的信心與機會被壓縮,實體投資將大幅減少,而上市公司作為各行業頭部企業,其實體項目投資的大幅減少,最終將使得整個行業的發展被按下“暫停鍵”,甚至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從這兩方面來看,俄烏衝突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對中國經濟的本質影響,最終是大幅削弱了市場投資者以及企業投資發展的信心。

  為應對俄烏衝突帶來的國際定價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從而造成對中下遊中小企業的供給衝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等,以及“各方面要圍繞貫徹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細化實化具體舉措,形成推動發展的合力”。

  在財政政策部分提出,“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兆元以上”,“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於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

  在貨幣政策部分提出,“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融資便利度提升、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兩會後的記者會中,更是提出“我們退稅優先考慮小微企業,因為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支撐的就業人口多,而且現在是他們資金最緊張、最困難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一次性退到位,把製造業、研發服務業等一些重點行業的留抵稅額在年內全面解決,對小微企業的增量留抵退稅逐月解決”,“可謂水深魚歸、水多魚多,這是涵養了稅源,培育壯大了市場主體”等。

  這不僅僅是給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打氣,更是實打實的明確政策將落地支持的方向,最終將形成實物工作量。

  而為應對俄烏衝突帶來的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國內及海外中國上市公司資本價值的大幅下跌,所造成的投資者投資以及上市公司融資發展信心轉弱,3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指出,“關於中概股,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關於香港金融市場穩定問題,內地與香港兩地監管機構要加強溝通協作”,“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頒布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頒布收縮性政策”,以及“保持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長期態勢,共同維護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這已是十分明確的“政策底”。

  在316會議結束後,資本市場開始強勢反彈,市場則又出現了“質疑聲音”,認為後續市場依舊會出現一定的波動。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何況在當前國際形勢極其複雜的階段,但從此次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所釋放的清晰信號來看,作為長期主義投資者,當前已是最好的時機。

  此外,此次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除了對資本市場釋放了重要政策信號外,對平台經濟、房地產等市場所關心的問題,也都給出了明確回應,在下文我們一一討論。

  當前,為應對俄烏衝突所帶來的兩大關鍵影響,實現經濟平穩運行,宏觀政策既有空間,又有手段,可預計,伴隨著後續經濟實際的運行與發展,宏觀政策將持續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堅持邊際寬鬆立場,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核心痛點,最終使得國內上市公司及中概股、中小微企業、投資者投資發展的信心得到有效恢復,發展的預期逐步轉強,從而助推中國經濟走向新一輪復甦期。

  二、5.5%左右經濟目標:政策全面調整或精準有效

  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了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根據在2021年,央行網站發布題為《“十四五”期間我國潛在產出和增長動力的測算研究》的2021年第1號工作論文中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潛在產出增速在5%-5.7%。

  所以,全年要實現在去年經濟增速8.1%的高基數下,並超過兩年平均經濟增速5.1%的中高速增長,接近“十四五”期間我國潛在產出增速5.7%的上限,政策不僅需要充足發力,更需要靠前發力,快速走出自去年以來經濟進入的衰退期(2021年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同比下滑,四個季度分別為:18.3%、7.9%、4.9%、4.0%)。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依舊面臨著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供給衝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雖然,1-2月份投資、消費和工業生產等主要經濟數據全線超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漲12.2%,比去年全年加快7.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漲6.7%,比去年12月份加快5.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上漲7.5%,比去年12月份加快3.2個百分點),但是,當前經濟發展依舊面臨著俄烏衝突所帶來的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疫情對經濟影響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市場主體發展預期疲弱的三大痛點。在三大痛點未得到全面緩解之前,三重壓力將依舊延續。

  從1-2月份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們絕不能盲目樂觀,但也不必過於悲觀。1-2月份的經濟數據出來後,市場主體與投資者產生了與數據全面回升不一樣的“體感”,宏觀經濟分析師對1-2月經濟數據的解讀參照不同的“錨”(即用相對直觀的本期同比增速和上期同比增速進行對比;或用剔除上期數據基數擾動的本期同比增速和上期兩年複合增速進行對比;或用更多的歷史數據,通過本期三年複合增速和上期兩年複合增速進行對比),最終得出了不一樣的結論,仁者見仁。

  但是,從經濟的先行指標,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可以看出,當前政策推動的社融相關科目正在實現快速回升,即票據融資、政府債券、企業債、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多增2.3兆,而與市場自主融資意願相關的社融科目依舊較弱,即企業中長期貸款、居民貸款同比少增1.4兆,尤其是2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量歷史上首次為負。僅從社融的一多一少,便可以清晰看出,當前實體融資發展需求疲弱,信心依舊不足。

  此外,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確立了房地產作為經濟的重要支柱,需健康發展的總基調後,房地產開發投資出現了一定的復甦跡象,1-2月增速為3.7%,結束了去年連續4個月的當月同比負增長的局面。

  但是,房地產新開工、銷售和購地支出等指標均出現了顯著負增長,因房地產的邏輯是:拿地—新開工—施工—竣工。相關指標的顯著負增長,表明當前房地產行業仍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

  從寬貨幣(政策落地)到寬信用(實體投資)中間還隔著一層最關鍵的寬信心。1-2月經濟數據出來後,市場擔心經濟已實現復甦,後續寬信用與寬信心的政策發力是否會逐漸“躺平”。但從上文中所提到的,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所釋放的清晰信號來看,寬信心與寬信用的力度只會更強。

  除上文提到的關於“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部分以外,此次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還提出以下四大重點,需要我們深度學習理解,從而把握方向:

  1、會議指出,“在當前的複雜形勢下,最關鍵的是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這是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之後,再次重提“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並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兩會後的記者會中所提出的,“中國現代化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需要在這個過程當中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內涵一致。體現了後續經濟工作要實現質升量增,既著眼於質,又著眼於量,質與量並不是站在對立面,改革與發展也並不是站在對立面,依然要通過發展解決一切發展中所出現的問題。

  2、會議提出,“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的提法是極其少見的,當前一季度僅剩不到六分之一的時間,雖然1-2月經濟數據全線超預期,但從社融等相關數據來看,市場主體、投資者信心疲弱,“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背後的深意便是切實振作當前市場主體以及投資者的信心。

  此外提出,“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在3月16日中午,人民銀行也在第一時間傳達學習了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精神,會議也再次要求,“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可預判,從現在開始到整個二季度結束,將是政策的密集發力期。信心具體如何振作,貨幣政策將主動應對,邊際寬鬆政策將逐步實現落地,要保持新增貸款適度增長。後續我們大概率會更快的看到降息(當前財政資金相對充裕,降息比降準效果更大)。

  3、會議提出,“關於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房地產是當前實體寬信用的最大壓力,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風險因素,後續將有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陸續頒布。此外,房地產政策目前已邊際放鬆,但長期依舊不能延續老發展模式,需要向新發展模式轉型,房地產更長期、更健康的新發展模式配套措施也將實現落地。

  4、會議提出,“關於平台經濟治理,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完善既定方案,堅持穩中求進,通過規範、透明、可預期的監管,穩妥推進並盡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紅燈、綠燈都要設置好,促進平台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

  此部分徹底打消掉了此前市場對“全面打擊大型平台公司發展”的傳言,平台經濟是中國進入2000年互聯網時代後的“科技房地產”,其佔經濟的比重、貢獻的就業及為社會創造的價值與房地產行業不相上下,此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來制定發展方案,並且僅是對此前存在壟斷與資本無序擴張的平台公司進行整改,設置好紅綠燈後,依舊要促進平台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並提高國際競爭力。

  此次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所提出的重點,也是對去年以來多行業政策調整,造成市場主體、投資者預期與認知產生偏差後的再一次糾偏與統一。回到經濟發展上看,5.5%左右的經濟增速,背後蘊涵的是穩增長與更積極又務實的發展。此前市場對多行業政策調整理解過度、有所偏頗,認為將全面調整、重新洗牌,而調整的本意始終是更加的精準有效。

  2022年將是確定性的宏觀大年,不僅僅是經濟發展大年,更是政策細化落地大年。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作為市場主體、投資者而言,我們都應堅持“以我為主”,把更多的時間精力用來思考我們腳下的路,理清相關政策脈絡。

  在波動與變化中找到確定性的方向,理解時代變量背後不變的本質,堅持長期主義,走在政策周期(宏觀政策充足發力期)及經濟周期(新一輪復甦期)的曲線之前,為後續的發展注入新動能,更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危中之機。

  *本文作者張奧平系知名經濟學家、創投專家,增量研究院院長,同時兼任人民網人民創投專家谘詢委員會特聘專家、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青企協特聘經濟顧問、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智庫專家委員、越南建設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會特邀講師、正和島資本服務顧問等,2021年獲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青年經濟學者。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創投專家、財經作家,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