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脈脈的脈搏:做自己的內容平台

脈脈是什麽?

一款建立職場「人脈」關係的社交軟體還是一個職場吐槽軟體?

剛完成 D 輪 2 億美元融資的脈脈或許要給出新的答案了。在 8 月 21 日脈脈的品牌更新會上,脈脈的創始人兼 CEO 林凡一上場就以「脈脈是什麽」作為演講主題開場,在林凡的演講中,幫助職場中的人建立高效的連接仍然是脈脈最基礎的功能;但另一方面,林凡也強調脈脈接下來的重點將放在加強內容運營建設,「平台」成為林凡提及最多的關鍵詞之一。

D 輪融資完成距離脈脈上一次融資其實過去不到 10 個月的時間。在國內其他互聯網公司愁錢的時候,脈脈這輪融資只等了 17 天,錢款就已到達銀行账戶。

融資的速度越來越快,意味著投資者對脈脈的發展是看好的。但對脈脈來說,這筆融資不是給那個以「人脈」為核心的脈脈,而是一個平台化的脈脈。具體來說,脈脈創始人、CEO 林凡認為,接下來一段時間,脈脈的重點將是「職業教育的平台,包括泛職業教育的平台」。而作為承接這個重點所在的產品則是一項名為「天梯計劃」的產品。

在這個旨在「打造全職場職業成長路徑」的天梯計劃的項目上,獨角獸脈脈打算投入 10 億元。

下一步:內容平台

天梯計劃是什麽?

通俗點來說,脈脈的天梯計劃是脈脈打造的一個泛職業化教育平台。脈脈希望通過天梯計劃,職場人士能夠清楚自己的職位處在行業哪個位置,未來發展轉型的方向有哪些,不同職位的薪資待遇如何等具體問題。

林凡認為天梯計劃可以解決每個職場中人在做決策時遇到的痛點。「如果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職級體系,讓你知道你可能去的領域大家都是怎麽走的,你就會很清楚該問誰,跟誰學習,怎麽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直接的幫助。」

據脈脈 HRVP 凌雋介紹,「天梯計劃」預計投入 10 億元,與各行業的 1000 個合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為各行業職場人實現職業成長再度提供強力賦能。目前脈脈合作的企業包括 BAT、工行、萬科、微軟等世界五百強及各行業領軍企業。在林凡心目中,天梯計劃將成為覆蓋職場人群中需求最核心的產品。

從天梯計劃的產品定位不難看出,當初主打「人脈」社交的脈脈正在進一步向「內容」社區轉移。事實上,向「內容」靠齊在天梯計劃之前早有征兆。基於高端職業人脈網絡,脈脈曾推出脈脈業問付費產品。通過脈脈業問,用戶可以付費向各大公司員工提問,了解行業職場資訊。

(從投資人對脈脈的寄語我們也不難看出,他們希望脈脈成為專注於職業人群的提升發展、持續成長的平台,為商業社會創造連接和信用的基礎設施。這顯然和一個以「人脈」——認識更多人的定位不再一樣。)

中國不像美國,生活和工作尚未形成明確的分界線,垂直職場社交在當前的中國幾乎行不通。。外媒記者 Michelle Zhang 曾在中國體驗過中國的工作後發現,中國的生活和工作社交常常混在一起。她認為,北美的人傾向於把工作和私人的世界分隔開來。

在國內這種強的社交聯繫已經為微信所壟斷的情況下,此前嘗試過做職場垂直社交的產品如沈博陽的赤兔,阿里的釘釘都算不上成功。脈脈雖然最開始主打的就是職場版的微信,但直到它選擇了「匿名社交」這種平台化內容輸出,才真正建立起自己在用戶心目中的形象。

脈脈因為匿名社區有了職場八卦市集的坊間別稱,但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員工在脈脈上透露最新的資訊和八卦,使其一躍成為最大的職場資訊交換平台之一。

2014 年 8 月 B 輪融資時,脈脈僅有 80 萬用戶;2016 年時,脈脈的總用戶注冊數約為 2000 萬;到 2017 年,用戶量已經上漲至 3000 萬;到這次的發布會,脈脈的用戶量已經超過了 5000 萬。這背後,匿名社區的存在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對於一款社交軟體來說,只有了活躍度才意味著產品有被商業化的價值,2017 年脈脈獲得 C 輪融資時,許多媒體笑言,「你的爆料又幫脈脈融了 7500 萬美元」。

雖然匿名社區在法律層面存在一定爭論,但即使被相關部門勒令關閉,脈脈還是很快重新通過整改使匿名欄目回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匿名社區的討論無疑使得脈脈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內容平台,林凡提到的「開眼界」、「找工作」、「塑形象」、「談合作」、「破邊界」、「拓人脈」都是基於脈脈的平台,而脈脈業問和天梯計劃也正是基於此才有了真正被討論和落地的可能。

天梯計劃背後有何深意?

如果僅把天梯計劃當作脈脈內容社區的一部分,似乎並不能解釋為什麽脈脈要將本 10 億元投入到這樣一個旨在促進「職場成長」的產品中,這背後究竟有沒有別的深意?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回歸到商業模式的討論上。我們可以先來看下脈脈和世界最大的職場社交軟體 LinkedIn 的營收模式。

按照微軟 2017 年度財報介紹,LinkedIn 擁有多種業務模式,主要收入來自征才解決方案(LinkedIn Talent Solutions)、市場解決方案(LinkedIn Marketing Solutions)、銷售解決方案(LinkedIn Sales Solution)和個人高級账戶(Premium Account)。從 2015 年的一份互聯網分析師報告來看,主要由以下三個層面組成:

征才解決方案,佔總營收的 60% 左右。主要為企業提供發布職位、搜索全球人才庫、宣傳雇主品牌的、管理招聘流程等的工具(2017 年微軟年度財報顯示,領英的主要收入也是來源於此);

市場解決方案,佔總營收 25% 左右。主要幫助企業在專業人群裡宣傳品牌;

銷售解決方案和個人高級账戶,佔總營收 15% 左右,主要提供一些個人就業谘詢等業務。

脈脈方面,按照 2017 年媒體披露的數據顯示,脈脈目前的營收的組成部分為:

80% 來自品牌廣告,開屏廣告、Feed 流廣告、直播廣告、招聘業務等(其中,招聘業務佔 10%);

20% 來自會員服務,類似領英會員,可以查看特定人群聯繫方式。

作為職業社交軟體直接面對的 C 端用戶,打通行業資訊交流的障礙。但對職業社交軟體公司本身而言,領英用十多年的經驗探索出來的結論是,幫助企業尋找人才、企業招聘才是真正的收入重點。領英憑借著職場通訊建立起了一定的產品壁壘,但對脈脈來說,由於微信的存在,這卻是一個短期內近乎無法逾越的大山。

但志在為企業招聘服務的職場社交產品,無疑又是非常依賴規模和數據的。找工作或者了解行業情況是一種低頻次的被動社交,十分依賴產品的活性,越多人用產品越有價值。對於脈脈而言,憑借匿名社區、「二度人脈」等手段將用戶規模做起來了,下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要著手建立合理的盈利模式。

脈脈當前的盈利模式是存在缺陷的,最明顯的是廣告收入受限於規模。林凡對此頗為清醒,在接受採訪時,他提到「產品已經大到了一定程度,用戶的密度已經蠻高了,差不多有將近 20% 的白領在使用脈脈,再往後走,就自然而然的到了社交的臨界點,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不用花特別大的力氣會成長起來。」用戶規模撐起來的廣告業務未來前景如何並不好判斷。

對於脈脈而言,如何建立更加長期、穩定的營收就成了關鍵所在。借助內容社區成為一個全新的職場成長平台是脈脈作出的新選擇。

向 LinkedIn 學習,繼續做強做大企業服務無疑是最簡單、最行之有效的做法。事實上,平台化或者說職場教育平台的定位是在讓脈脈更加接近「LinkedIn」。從天梯計劃的內容來看,其目除了進一步養活內容社區,也是在為不同企業吸納、儲備人才庫做準備。

不過,相比 IM 即時通訊來說,內容平台是一種弱驅動屬性的產品,職業選擇和培訓更是低頻次的需求。但對於脈脈而言,並非絕對行不通。技術出身的林凡對於做產品頗有心得。林凡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提到目前脈脈的用戶一線城市的比例過半,二三線城市比例接近四成。規模鋪得夠廣,免費職場培訓的產品吸引力值得樂觀看待。

另外,這個天梯計劃不止是面向普通職場人群,脈脈還打算將這款產品推向中小企業。對於中小企業來說,並沒有財力、精力和專業能力來打造內部員工的職業成長體系,脈脈則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彌補這個短板。

除此之外,相似產品的成功或許也是林凡底氣來源之一。林凡在接受採訪時謹慎的提到了小紅書的名字。主打內容的社交平台,通過大量優質內容的分享,讓小紅書迅速成長為當今最熱的內容平台之一,更撐起來小紅書獨角獸的龐大估值,模仿者追之不及。雖然針對的對象不同,天梯計劃想要做的精品內容社區卻似乎隱隱有小紅書的影子。

易觀數據的職場大數據報告顯示,脈脈在國內職場社交領域的用戶滲透率已經達到 83.8%,遠超領英等競爭對手。但即使已經是國內社交軟體的頭牌,脈脈能否成功在職場社交領域複製類似小紅書的成長路徑,恐怕也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責任編輯:臥蟲

圖片來源:脈脈、易觀、極客公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