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龍湖地產:沒有好故事,只有大事故!

“沒有故事就是好故事。”

這是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在公司中期業績會上拋出的觀點。如果單看業績,龍湖的確沒有故事,也仍然是一個好故事。

2019年上半年,龍湖實現合約銷售額1056.2億,營業額385.7億元,同比增長42.2%。毛利同比增長24.9%至125.8億元,毛利率為32.6%。核心淨利潤47.0億元,同比增長26.0%。

銷售額半年破千億,毛利、淨利均大幅增長,龍湖似乎正在向著“好故事”的方向在發展。但就在這時,出了“事故”。

一名自稱從長沙趕來香港現場的龍湖業主,激動地講述起了他和他身後的那一群龍湖長沙業主遭遇的維權問題……

龍湖:沒有“故事”,卻有“事故”

“我不得不來,我想問一下吳女士,您是不是已經知道龍湖在長沙是維權的代名詞?龍湖在長沙的建案都在維權,無一例外。”

“您知不知道龍湖的進氣口和燃氣出氣口只有五十公分。”

“吳女士,我很欽佩您,我聽說您是因為您買房子不滿意才創辦了龍湖,我不知道為什麽會成這個樣子,真的,我不知道,不知道為什麽會成這個樣子,我跟龍湖溝通多少次……”

這位業主的控訴,讓很多人想起了大話西遊裡面的那段控訴,“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勝舊人,叫人家牛夫人!”如果不是長沙的“牛夫人們”不遠千里也要跑到香港去找吳女士討個說法,龍湖在長沙只能用一直賺錢一直爽來形容了。

根據龍湖集團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19年1-6月,公司在長沙市銷售額為46.14億元,排在集團第8位,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76%。

就在這個時候,龍湖被維權業主們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如果查閱相關數據,我們會發現,龍湖在長沙不出質量問題才是偶然。

以長沙龍湖為例,13年投得谷山地塊折合樓面價只有1440元/平米,但到了2016年的水晶酈城地塊,折合樓面價5637元/平方米。然而,谷山龍湖的均價大概在8000元上下,而水晶酈城的均價也不過1.3萬元左右。

一個企業如果毛利率得不到保證,那盈利也就無從談起,這一點尤其適用地產公司。也正因如此,幾乎所有地產公司都會把毛利率的控制放在相當重要的地位。

但是,土地成本在拍地的時候已經被錨定了,建材、人工、物流等成本又只會逐年上升,房價再被壓住上不去,毛利率必定被擠壓。這時候,想要講一個“好故事”,就得動點小心思了……

當然,要說明的一點是,就這件事而言,業主也不是全對的,比如,根據今年5月1日開始執行的《住宅新風系統技術標準 JGJ/T440-2018》,進風口和燃氣出氣口距離的確要求不小於60cm。但在此之前,國家標準就是50cm,用五十公分說事兒,沒有什麽說服力。

至於業主說的動用黑社會打壓業主維權的事情,咱也沒見著,咱也不敢亂說。

儘管在建築質量標準上,業主顯得並不專業,但一眾“牛夫人”控訴龍湖的房子存在房屋質量問題,這個鍋吳女士還是要背好的。

長沙的業主維權還只是龍湖房子質量問題的一部分,根據媒體報導,去年6月底,北京龍湖長城源著的業主們收房時發現,小區內有多處路面開裂、樓梯坍塌、牆皮脫落。

今年8月,有自稱為上海龍湖天璞二期業主的網友爆料,龍湖地產涉嫌虛假行銷、奇葩道路設計等問題。

龍湖,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龍湖之所以能夠成功,與最開始強調品質有很大關聯,這也是業主在業績會上拿來怒懟吳亞軍的核心觀點。龍湖一直講吳女士關於“買房不滿意,自己做地產”的勵志行為作為自己的品牌故事。

據媒體報導,早在2016年,在一個龍湖內部微信群裡,吳亞軍就曾對龍湖一個項目產品提出不滿。

當時她是這麽說的:“剛才看了項目,很失望,建築不及格,粗陋,門廳很小,本來可以做得精細雅致一點,但從壁紙、線條、燈光來看很潦草,景觀無記憶點,這種不講究我不相信是這個城市人民的審美,也不相信是成本的限制(許多細節是因為水準和不走心)。

龍湖的質量曾經讓恥笑萬科“產品質量粗糙、人臉皮厚”的宋衛平都讚不絕口,他曾這樣說過,“全國房企裡,造房子的品質能比得上綠城的只有一家半,其中半家是星河灣,一家則是龍湖。”

現在不知道看到這些新聞後,宋衛平作何感想。或許,雞湯文裡面的這樣一個金句最適合現在的吳亞軍,“最終,我們活成了曾經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房地產開發的運作模式大多只有兩種,一種是恆大、碧桂園所推行的高周轉模式,這種模式的開發、銷售周期相對較短,相對來說資金使用率就會很高。

另一種是曾經龍湖所推崇的模式,追求品質,長線投資。但相應的,這樣運作資金成本會變高,企業收益相應的會降低。自2012年以來,儘管每一年龍湖地產都要對外宣傳自己對高周轉的堅持。但在當時,龍湖還是強調質量的。

不過,很多時候就怕來自同行的刺激,也是在2012年左右,萬科提出了所謂的“5986”高周轉模式,即“拿地5個月動工、9個月銷售、第一個月售出八成,產品必須六成是住宅”。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2015年前後,房地產企業營收紛紛破千億,恆大與萬科在的銷售額很快達到了3000億。甚至不少開發商開始實行更加激進的“3456”模式,即“3個月開發,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為正,6個月回籠資金”。

在房地產行業,失去了規模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所以吳亞軍雖然嘴上喊著質量,但在行動上已經開始變了。2015年以後,龍湖一改以往策略,開始瘋狂拿地,快速開發,高效出貨。

到2018年,龍湖銷售額已經突破2000億元。今年上半年,龍湖實現合約銷售1056.2億元,居於行業前十,達成全年2200億銷售目標的48%。

不論是誰,想要“多快好省”,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喪失質量。難怪很多人都認為,吳亞軍還是那個吳亞軍,但龍湖已經不是曾經的龍湖了。

畢竟,如果連總部的面子都不要了,裡子是如何的我們可想而知。

地產行業凜冬將至?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龍湖只是現在地產行業的一個縮影。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房屋建材類的投訴有27916件,比2017年增加30%;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類的投訴有17352件,比2017年增加100.6%。

今年上半年,房屋建材類的投訴有14343件,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類的投訴有8473件。

與投訴激增相對應的是行業萎縮,今年1~7月,全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29.4%,新增貨值破千億元的企業為15家,同比減少了2家。房企前十強的銷售額門檻值為1236.8億元,同比降低14%。

如果說地產的調控政策讓房企難過的話,信貸政策的收緊無異於釜底抽薪了。在今年6月份的陸家嘴論壇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批評房地產過度融資,擠佔信貸資源。

7月底,央行召開“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結構調整優化座談會”,要求各類銀行控制房地產貸款投放,加強對“存在高杠杆經營”的“大型房企”的融資行為的監管。

沒錢意味著拿地變少,根據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二級市場拿地金額為802.7億元,同比僅僅微漲5.3%,和2017年相比簡直可以用不值一提來形容了。

沒錢——沒地——沒錢,整個行業陷入了惡性循環。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龍湖跑起來加快周轉也能理解,因為稍慢一點就可能會滑入泥潭不能自拔。

更何況,今年以來,很多大房企的日子本身也不好過。新城以41億拋售了10個項目,華僑城8次轉讓項目股權,世貿80億至少接盤泰禾11個項目,陽光100相繼出售兩個項目股權……

而不少“小魚兒們”就直接死掉了,根據中國經濟周刊的報導,2019年1月以來,截至7月24日,全國範圍內至少有279家房地產企業在人民法院等處公告破產文書。

但是,不論如何,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都是不能被原諒的。

畢竟市場行情有好有壞,調控政策也能不可能一直這麽緊,但品牌做壞了,難道要換個名字重頭再來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