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治通鑒》二十句,以史為鑒,讀史自省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也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歷來與《史記》並稱為「史學雙璧」。《資治通鑒》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毛澤東自稱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鑒》,並評價說:「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由此可見,《資治通鑒》的歷史地位。今日精選《資治通鑒》20句,與大家共讀。

01、口有蜜腹有劍。————《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口頭上溫和親近得像蜜一樣甜,內心裡卻刁鑽歹毒得像劍一樣狠。這句是唐人對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

《資治通鑒·唐紀》載:「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已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擊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樣甜,心計像利劍樣狠,多麼形象地刻畫出陰謀家陰險奸詐的嘴臉。從此「口蜜腹劍」成了形容陰謀家和嘴甜心毒之輩的專門用語,長用不衰。

02、用人如器,各取所長。——《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各取其長處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來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據各人的長處來使用。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優點,只看到人的短處,那麼世上就沒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為一代英主,在他統治時期出現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與他的開明的人才觀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無關係。

03、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資治通鑒?周紀》

釋義: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所以察選人才者經常被人的才乾所蒙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

04、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資治通鑒?周紀》

釋義:不辨別事情的是非對錯只是喜歡別人讚揚自己,沒有比這更糊塗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邊而一味地奉承討好,沒有比這更讓人討厭的了。

05、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功而遂。——《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只要把難點解決了,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了;做人要取長補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決好了,自己的長處自然也就會得到加強。

06、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明達事理;聽信片面的意見,就會愚昧糊塗。此名句是魏徵勸告君王納諫的著名格言,王符(漢)《潛夫論·明暗》就曾說過:「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簡潔精警,發人深省。兩句從「明」、「暗」兩種不同效果,說明應「兼聽」,不能「偏信」。只有兼聽,才能全面了解情況,明辨是非,作出正確判斷;而偏聽偏信很可能會上當受騙。尤其是對於不同意見,更應認真聽取,這樣才能免於失誤。可用以勸誡人們特別是領導應廣泛聽取意見,克服片面性。

07、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謄日損而禍至——《資治通鑒·晉紀》

釋義:常常聽到別人說你的過失,過失就會日益減少而福氣就會來到;常常聽到別人對你的稱讚,聲譽就會日益受到損害而災禍就會降臨。聞其過則過改而福至,聞其譽則過生而禍臨。我們千萬要多聽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辭沖昏了頭腦。當然,這裡的「禍」、「福」應理解為人事而不是指天命。

08、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疏忽。——《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富貴會產生驕奢,疏忽會導致禍亂。富貴雖然不一定產生驕奢,而驕奢則必然產生於富貴,因為富貴給驕者提供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條件,這是富貴者不可不警惕的。疏忽大意,漫不經心,往往會對災禍的苗頭視而不見,使其由小而大,最終導致災禍發生,這是必須警惕的。這告誡人們富貴時要特別注意戒驕奢,處事要時刻注意戒疏忽。

09、短於從善,故至於敗。——《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不肯向善者學習,這便是失敗的原因了。

10、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11、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

12、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木心不直,它的紋理就會歪歪斜斜,用這種木材製造的弓,雖然強勁,可是發射出去的箭矢也不會直飛目標。

13、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千鈞重的弩弓,不會為了射一隻小鼠而開動;萬石重的大鐘,不會因為一根草莖碰撞而發出聲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處,大事不會因小的動靜而啟動。

14、好勝人,恥聞過,騁辯給,眩聰明,厲威嚴,恣強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爭強好勝,不願意聽到別人提缺點,喜歡放開自己的舌尖而馳騁辯才,顯示小聰明,對人過於苛刻嚴厲,頑固不化且自以為是。這六點,都是君主應當特別加以警惕的毛病。

15、不誠於前而曰誡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事前不誠實而事後卻表白自己誠實,這必然會引起人們的懷疑而讓人不相信自己。

16、聰明流通者戒於太察,寡聞少見者戒於壅蔽。——《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聰明通達的人要警惕過於明察;聽得少、見得少的人要避免閉塞無知。

17、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資治通鑒?宋紀》

釋義:能選擇別人的長處去學習它,這種長處自然也就屬於自己了。

18、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標杆彎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頭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潔潔的。

19、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資治通鑒?唐紀》

20、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實際上,認識自己的錯誤也是很難。人們經歷中的種種判斷形成自己固有的經驗,從這個「己見」中審視我們周邊的事物總是帶有自己的觀點。有些觀點和判斷是正確的,有些錯誤,怎麼辦?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己見」,多聽別人意見,如果認為某個人的意見不靠譜,那就多聽聽幾個人的意見,當了解到多數人的意見和自己相左了,那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做出相應的調整。

來稿請投:[email protected]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