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書》20句vs《後漢書》20句,不忘古而知今

如您閱讀後有收獲,歡迎關注並分享“雅理讀書”(yalipub)。

《漢書》

20 句

《漢書》

又稱《前漢書》,由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讀史明理,知古鑒今,今日與大家分享《漢書》20句。

01

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出處】 《漢書?王嘉傳》

【釋義】受到眾人的指責詛咒,即使沒有病也會死掉。

02

既往不咎,來事之師也。

【出處】《漢書?李尋傳》

【釋義】事情過去了就別再追究了,可以作為將來事情的借鑒。

03

不加功於亡用,不損財於亡謂。

【出處】《漢書?楊王孫傳》。

【釋義】不在無用的事情上花工夫,不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耗費錢財。

04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

【釋義】站在潭邊羨慕別人捕到了魚,不如自己回去編織魚網。

05

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

【出處】《漢書?東方朔傳》

【釋義】那時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怎能相提並論呢?

06

良藥苦口利病,忠言逆耳利行。

【出處】《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

【釋義】好的藥雖然苦,但利於治病;忠言雖然刺耳,但有利於自己修養品行。

07

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乾。

【出處】《漢書?枚乘傳》

【釋義】泰山之水向下流,積年累月,能夠擊穿石頭,井上木欄因常年汲水,會被繩索磨斷。

08

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

【出處】《漢書?韋賢傳》

【釋義】留給兒子滿滿一筐黃金,不如教他熟讀一種經書。

09

禍固多藏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

【出處】《漢書?司馬相如傳下》

【釋義】災禍本來就大多藏匿在隱蔽和細微的地方,而在人們的輕忽中產生。

10

款言不聽,奸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出處】《漢書?司馬遷傳》

【釋義】不聽假話,就不會發生邪惡的事情,賢和不肖自然界限分明,白和黑也會明顯地區別開來。

11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出處】《漢書?賈誼傳》

【釋義】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實則是習慣成為自然。

12

知其一未睹其二,見其外不識其內。

【出處】《漢書?揚雄傳》

【釋義】你了解其一,未見其二;只見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質。

13

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其基,絕其胎,禍何自來?

【出處】《漢書?枚乘傳》

【釋義】福禍都有其產生的根源。除去它的根源,災禍又如何產生呢?

14

事不當時固爭,防患於未然。

【出處】《漢書?外戚傳》

【釋義】遇到事情不能在當時據理力爭,應該在事故或災害發生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防備。

15

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善者不疵細瑕。

【出處】《漢書?陳湯傳》

【釋義】評定人的大功勞,就不必記他的小過錯;推舉高才能的人,就不必挑剔他的小毛病。

16

福善之門莫美於和睦,患咎之首莫大於內離。

【出處】《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

【釋義】福分和親善的來路沒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災禍和凶險沒有比內部分離更甚。

17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不修廉隅以徼名當世。

【出處】《漢書?揚雄傳》

【釋義】不追逐富貴,不擔憂貧賤,不故意修煉品性來在世上求取聲名。

18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出處】《漢書?成帝紀》

【釋義】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19

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饑之於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

【出處】《漢書?食貨志》

【釋義】在寒冷的氣象,人們不會去等待狐裘或絲綿做的輕暖的冬衣(寒不擇衣);人在饑餓的時候,不會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饑不擇食);人在饑寒交迫之時,也就不會考慮到廉恥之心了。

20

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

【出處】《漢書?項籍傳》

【釋義】先出擊就能製服敵人,隨後應戰只會被控制。

《後漢書》

20 句

《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後漢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巨集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北宋時,有人把晉朝司馬彪《續漢書》志三十卷,劉昭注,與之合刊,成今天《後漢書》。

01

今不慮前事之失,複循覆車之軌。

【出處】《後漢書?竇武列傳》

【釋義】今日不記得以前的失誤,就會又走上翻車的舊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02

傳聞之事,恆多失實。

【出處】《後漢書?臧宮傳》

【釋義】傳聞的事情,大多數都是不真實的。這兩句點明了道聽途說的不可靠性。《論語》指出“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就是這個道理。

03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出處】《後漢書·第五倫傳》

【釋義】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教導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隻流於言論,說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會生出是非。

04

當為秋霜,無為檻羊。

【出處】《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列傳》

【釋義】要成為那摧毀萬物的秋霜,不做那被關在木籠裡待宰的羔羊。比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受製於人,任人擺布。

05

夫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知其善。

【出處】《後漢書?爰延列傳》

【釋義】喜歡一個人就不容易察覺他的過失,討厭一個人就往往看不到他的長處。

06

牆高基下,雖得必失。

【出處】《後漢書?郭太傳》

【釋義】高聳的大牆,其基礎卻十分低矮,這樣的牆雖然建成了,但一定會倒塌。做什麽事情,一定要打好堅實的基礎,沒有堅實的基礎,後患無窮。

07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原。

【出處】《後漢書?周紆傳》

【釋義】細小的水流雖小,但匯集起來會漸漸成為江河;小火把雖微弱,最終能夠形成燎原大火。

08

傳聞不如親見,視景不如察形。

【出處】《後漢書?馬援列傳》

【釋義】憑借傳聞了解事情,不如親眼觀看;只看看影子,不如直接觀察事物的形狀。

09

物暴長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壞。

【出處】《後漢書?朱浮傳》

【釋義】物體突然猛長,必定中途夭折,成功來得突然,必然很快毀壞。

10

反水不收,後悔無及。

【出處】《後漢書?三王世家》

【釋義】 潑出去的水再也無法收回來了,說錯話、做錯事後悔也來不及了。

11

堤潰蟻孔,氣泄針芒。

【出處】《後漢書?陳忠傳》

【釋義】 一個小小的螞蟻窩可以使堤壩被水衝毀,一個小小的針眼可以使氣全部泄出。比喻忽視小處會釀成大禍。

12

敗不可悔,時不可失。

【出處】《後漢書?馮衍列傳》

【釋義】 既然失敗了,就不必老是後悔,重要的是要抓緊時間再乾一番。

13

兵久則力屈,人愁則變生。

【出處】《後漢書?馮衍列傳》

【釋義】戰爭時間持續過長,力量就會衰弱;人過於愁悶,意外就會發生。

14

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出處】《後漢書?耿純傳》

【釋義】 投放香餌,必有魚兒上鉤;重賞之下,必有敢於拚命效死的人出現。

15

狐死首丘,代馬依風。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

【釋義】 狐狸將死的時候總是把頭朝向自己生活過的山丘,北方所產的馬不論走到哪裡都依戀著北面吹來的風。現常用“代馬依風”比喻人心眷戀故土,不願老死它鄉。

16

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遊,則日生邪情。

【出處】《後漢書?爰延列傳》

【釋義】 同品德高尚的人相處,就會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為不軌的人鬼混,就會天天產生邪惡的思想。

17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後漢書?馮異傳》

【釋義】早晨受到損失,傍晚挽救回來。此句是千年流傳的俗諺,它勸導人們正視變故,正視損失,以積極的態度,從眼下做起,來彌補失誤,不能因過失而失去心態平衡。

18

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

【出處】《後漢書?孔融列傳》

【釋義】小時聰明的人,長大以後不一定會出眾。

19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

【出處】《後漢書?荀悅列傳》

【釋義】 得和失只是暫時的,榮和辱則是長久的。

20

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托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

【出處】《後漢書?隗囂列傳》

【釋義】蒼蠅飛起來,不過十幾步遠;但如果依附在駿馬的尾巴上,就能騰飛千里遠的路程。現常用“托驥之蠅”喻指追隨賢能之人而得以顯名的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