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鼾潛在危害大,四個穴位搞定它!

打鼾並非病,打起來可真是要了旁人的命!小編也最近可能不注意飲食結構,也開始打鼾了,這不,結果就是:和老婆分房睡!打鼾的朋友們是否會注意到,一開始聲音小,慢慢的聲音越來越大了,這就說明沒有去在乎這件事。一般打鼾的人,都睡得踏實、深沉。這可就苦了身邊人,陣陣鼾聲此起彼伏,可謂是失眠的伴奏曲,擾人心煩,待次日頭昏腦漲,影響工作和學習。那麼,打鼾真的說明睡的香嗎?其實不然,反之,這是健康的天敵。

長期打鼾者或是打鼾嚴重的人往往都伴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會造成大腦、血液嚴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誘發高血壓、腦心病、心率失常等疾病。胖人、咽喉部肌肉鬆弛的人和嗓子發炎的人最容易打鼾。

在中醫方面講,打呼嚕的原因是肺氣不宣、痰堵氣道造成的,止鼾當從宣肺祛痰入手。但是如果為了不打鼾而去吃那些宣肺去痰的藥物,未免多餘了,常人也無法接受。小編搜集了相關文獻,發現艾灸療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用艾灸療法來調理緩解打鼾癥狀,需要對症以下四大穴位:陰陵泉穴、豐隆穴、中脘穴和天樞穴。下面小編給大家逐一介紹每個穴位的位置及功效。

1 陰陵泉穴

該穴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此穴是脾經五腧穴裡的合穴,能調節脾臟功能。脾主運化,利水滲濕,濕生痰,所以陰陵泉有強身、祛痰作用。

2 豐隆穴

此穴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2橫指(中指)。豐隆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胃經的絡穴。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濕不化,易聚集成痰。豐隆穴調和脾胃,除濕祛痰效果尤為明顯。中醫常用它來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3 中脘穴

該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此養生穴位是腑的會穴,凡是脾胃失調、運化失常導致的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療。肺臟病變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虛引起的痰多等問題,用中脘都有極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療打鼾的理想穴位。

4 天樞穴

天樞穴在腹中部,臍中旁開2寸。此穴屬於胃經,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調理胃腸、補虛化濕的作用很好,濕生痰,天樞與中脘協同作用,能夠增強治療打鼾的功效。

以上穴位,每天每個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20分鐘左右,每周休息一天。有見好轉後,可以減少為一周3至4次,每次每穴20分鐘左右。平時注意保暖並進行適量的運動。穴位的艾灸順序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如果有時間,最後可艾灸足部湧泉穴,避免上火。如果沒有可以艾灸的條件,每天按摩這四個穴位,也能起到更好的止鼾效果。灸哥希望所有打鼾的朋友們,都可以調整靜音模式,切勿再傷及他人。

知艾者福,善艾者壽。小編願為大家解答一些關於艾灸的問題,一起弘揚艾灸文化,將養生保健進行到底!歡迎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