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儒敏:現在語文教學最大弊病就是少讀書、不讀書

教育部統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溫儒敏 鍾欣 攝

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身為教育部統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大學人文社科一級教授溫儒敏坦言,教育領域的改革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讀書人要了解社會,多做建設性的工作,能做一點就是一點。

《溫儒敏談讀書》一書日前由商務印書館首發出版。出版座談會上,溫儒敏和一眾嘉賓回應了一些社會關注熱點。例如,主持人問到,社會上對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背誦72篇古詩文有不同聲音的,這個量是不是有點大?讀多少比較合適?語文教學如何和其他學科達到一種平衡?

溫儒敏表示,高考一直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新課標推薦72篇背誦文章,實際上並不是從14篇突然變成72篇,2016年、2017年高考提綱背誦也有接近70篇。

他坦言,高考、中考對考生來說都是大事,“為高考而讀書”也是應該的,但適當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可以讓自己的愛好與潛力得到更好地發展。如果一個學生有較多的自由閱讀,語文素養也會提高,考試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北京豐台二中特級教師陳維賢直言,溫儒敏老師的理念就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一個動態的平衡點。語文教學為了高考卻不能唯高考,如果閱讀和高考沒有建立一定的關聯,當下社會,我們光有理想,沒有現實,恐怕也不行。

上海複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說得更是直白,“負擔重不是讀書引起的,而是被動刷題導致的。正確的讀書有利於生命的成長,並不會加重孩子負擔。”他說,大量的閱讀不僅僅對語文有好處,對其他學科同樣有很好的幫助。讀書不應該單單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追求人生的快樂與幸福。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老師引導學生去讀書,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新的知識。

《溫儒敏談讀書》一書,結集了溫儒敏十餘年來談讀書和語文教學的文章40余篇,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對語文教學與讀書、通識教育與讀書、網絡時代經典閱讀等問題的觀點,書中還收錄了十餘種名家名作導讀,提示閱讀方法,揭示解讀關鍵,顯示了作者作為專業學者寫普及文章的大家手筆。

他在《部編本語文教材“專治”不讀書》一文中回答“為何要提倡閱讀教學的‘1+X’?”,因為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讀書、不讀書。教材只能提供少量課文,不拓展閱讀量,怎麽用力,語文素質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所謂“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乾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係,慢慢就弄懂了。這就是為了增加閱讀量,改變全是精讀精講而且處處指向寫作的那種教學習慣。

同樣還是在這篇文章中,溫儒敏非常直接地回答了要不要把“國學”當做課程的問題——“沒有必要”。他說,“國學”這個概念很複雜,範圍太大,很籠統,而且精華與糟粕糾纏,又很複雜。“我看還是提‘優秀傳統文化’為好,至於‘國學’不‘國學’,學界都還弄不清楚有爭議,中小學生就不要去套用。”

但溫儒敏特別明確地指出語文教學不要濫用多媒體,低年級或許可以用一點,越往高年級走越要減少。在他看來,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各種畫面、音響與文字,目迷五色,課堂好像活躍了,可是學生的閱讀與思考被擠壓了,文字感受與想象被干擾了,語文課非常看重的語感也被放逐了。

“如果有讀者,特別是中小學老師看了《溫儒敏談讀書》以後不覺得失望,甚至能夠引起某些探究的興趣,我就非常滿足了。”溫儒敏說。(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