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浙大工科女學霸斬獲國際科研大獎,她是唯一一位大學生

用來獎勵在材料研發、高品質測試平台開發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人才的第十屆ZwichRoell年度科學獎不久前揭曉。其中銅獎花落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5級畢業生趙雨婕

趙雨婕是這一獎別唯一的本科獲獎者,其他三位則是來自牛津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和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有著多年研究經驗的博士後工作人員。

談到獲獎時的心情,趙雨婕說:看到在科研路上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結果,非常高興,當然也要感謝浙大老師、前輩們的悉心引導和支持。

學習之餘,她和團隊成員常逛博物館,不僅了解更多材料方面的知識,更為自己的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從科研小白進階到

課題組中堅力量

大二參加浙江大學的校級科研項目SRTP,大三申報國家創新創業項目,大四用畢業設計的其中一章節生發出來的項目獲得國際獎項……參加科研不到三年的時間,趙雨婕一次次取得進步,科研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她獲獎的研究課題有著很強的創新性,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規範的力學測試。所以在提交參賽論文的時候,趙雨婕還不是很自信,但事實證明,老牌的公司也期待更多的革新設計。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理論學習固然重要,但是通過實驗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學科敏感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大二剛開學還沒有任何科研經歷的趙雨婕就和當時的室友一起聯繫到了浙江大學功能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彭華新老師,申請加入了彭老師的課題組。

“去了一次實驗室,彭老師介紹了他的研究,又帶我們體驗了一節複合材料預浸料鋪層的實驗課,我就決定留在這做實驗了。”

一名大學生進入到“大佬”雲集的實驗室,趙雨婕也遇到過很多的挫折。實驗做不出來的時候,數據一直算不對的時候,她也會感到挫敗感。但趙雨婕通過從失敗中找原因、吸取教訓走出迷局。“每一次遇到實驗失敗的時候,我都會以很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們也都會給予我安慰。”

指導老師對這個剛開始起步的科研“小白”給與了非常重要的指導。彭華新教授、秦發祥研究員以及外聘專家Makhnovskiy博士不光在課題上有指導,更是在她遇到難題的時候身體力行地幫助她。

“在開展國創項目的時候,我們組裡的老師們一直指導我,作息時間基本都和我一致,指導我安排實驗任務,支撐我更快速更容易地開展實驗。”趙雨婕回憶說,“在三個老師的幫助下我完成了很多之前不敢想的任務,其中就包括這個獲獎的項目。”

培養良好的科研習慣,是趙雨婕進入實驗室的第一課。剛進課題組的時候,趙雨婕在一次偏置磁場下對材料進行改性的實驗中,中途換樣品時沒有關閉磁場。當時課題組的學姐就指出這是不嚴謹的,雖然只有短短十幾秒,但也可能成為造成實驗失敗的因子。從那之後,趙雨婕對實驗操作日益嚴格,在很快的時間內養成了規範的實驗操作習慣。

雖然做實驗的過程是絲毫不容馬虎,但大家的學術研究非常自由開放。老師們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權,讓學生自己決定實驗方向。這樣的氛圍為同學們進行創新給予了足夠的空間。實驗室的設備搭建還會考慮到同學們的興趣與需求,盡最大的能力滿足同學們的科研需求。

優秀的背面

是數不盡的日日夜夜

大學四年,一項專利,兩篇第一作者的SCI,兩篇國際會議論文,成績從一百到前十,三次獲得獎學金……

趙雨婕完全是別人眼中優秀的代名詞,但是趙雨婕這優秀的背後,又有著多少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呢?

她有個工作作息叫“716”:即早上7點,晚上1點,每周6天,雖然老師不提倡大家熬夜科研,但是有時候面對解決不出來的問題,總是想著熬夜做完了再回去。

做好科研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如何處理與本科課業的關係,趙雨婕從科研之中找到了方法。“我不太擅長從書本上死記硬背地學東西,一看到概念就會很頭痛。但是在科研訓練過程中,我就能有機會將書本上的知識應用起來,我的很多知識都是通過做實驗才融會貫通起來。”

今年三月,趙雨婕收到了三所世界名校的offer,最終她選擇了去到物理專業常年位居英國第二的聖安德魯斯大學,加入歐洲歷史最悠久的EPR(電子順磁共振)課題組直接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忙碌了半年的申請,在趙雨婕的口中,那些種種辛苦也只剩下輕描淡寫的一句,“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須厚積薄發,前期的時間投入必不可少。

趙雨婕在浙江大學的時光剛剛畫上句號,但是趙雨婕更為精彩的人生時光“一切都未結束,一切都只是開始。”

每周逛一次博物館

學霸的單休日這樣過

趙雨婕在日常生活上很平凡,過著和許多浙大學生一樣的生活。抽空去看喜歡的話劇,不遠千里和好友共赴一場林俊傑的演唱會,在科研壓力不那麽大的時候會去進行志願服務。

但是趙雨婕最喜愛也一直堅持的休閑娛樂方式是逛博物館。她和課題組要好的師兄師姐,以及Makhnovskiy博士每周都會利用休息時間去博物館看展覽,而且每次一呆就是一整天。粗粗算來,一年有30多次

去博物館,不僅僅是為了放鬆,其實還是為了學習。

在看展覽的時候,趙雨婕和課題組的師兄師姐們都會花很長的時間去觀察每一件文物,去觀察分析文物製作所使用的材料,去分析它背後的原理,還會思考類似於“青瓷、白瓷所含的不同元素”“瓷器上冰裂紋的產生原因”“元素決定顏色的控制”“燒瓷器的溫度範圍的控制”等專業話題。

趙雨婕表示當自己看見這些實物展品之後,能夠更好地去理解課堂上老師對這些內容的講述,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而且還能鍛煉自己的思維和分析能力。”

花很長的時間去觀察文物,去看見那些普通人根本不會在意的細節,結合學科知識“品鑒”文物,讓趙雨婕有了更多角度的思考、更發散性的思維,也讓她從博物館裡面找到了更多的啟發。“每次逛完博物館我們還會寫報告,整理出自己看到的有趣的現象,進一步完善相關知識體系。”

趙雨婕還分享了科研經驗:

1、努力提升理論基礎

2、事無巨細地記筆記

3、實驗過程中嚴格控制變量,出了問題逐步變換變量進行排查

4、堅持(關於這點趙雨婕特別提示我們——幫劃重點)

文字記者:浙江大學人民號 李榮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