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積極搭建育人新平台 著力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品質

播放GIF

「大家看,這個是天南星,它塊莖呈扁球形。」來自我校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系的教師張國斌正指著一株綠色的植物,向身邊的生物工程專業同學們介紹道。為了讓同學們更直觀了解課本上一些植物的特徵,張老師這一天特地將課堂從教學樓移到了學校的梅南山上。這堂「走出去」的戶外課,同學們聽得格外認真,大家跟隨張老師的步伐,緊圍在他的身旁,目光一直鎖定在他所指的植物上。

特殊的課程

除這堂課,在今年一月份時,張老師也曾帶領過該專業的30餘名學生來到梅南山上實地教學。在山上,他教學生們認識了卷柏、側柏、何首烏、紫荊花、樟樹等植物及其作用,並給大家重點講解了何首烏等植物中所含的藥用價值。張老師表示:「雖然這些植物的圖片也能夠利用PPT展示給同學,但是在現實中讓大家近距離的接觸,會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生命科學學院中,不僅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們享有這種特殊的上課經歷,在環境工程、製藥工程、藥學等專業裡,該院同樣也會針對不同專業的特色,開展各種個性化教學。

近年來,生命科學學院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個中心工作,狠抓品質建院,傾全院人力物力扶持教學一線,鼓勵青年教師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養的教學活動之中;積極搭建特色育人平台,大力實行教學、科研、生產、培訓「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推動學校內涵發展,促進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也為我校其他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專業特點

一直以來,根據專業的特點,生命科學學院的人才培養理念始終堅持「理論為基礎,實踐為主導,實戰為手段,應用為目的」這個方向在前行。該院是湖北省同類高校中首批改革試點學院,也是全省同類高校中率先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學院,擁有協同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省級高端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及科研平台。該院學生近三年參加國家、省市各類專業競賽和科技創新獲獎210多項,10餘名學生榮獲全國三好學生、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湖北省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比例平均達到36.1%;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多年超過92%,50%以上在國內重點企事業部門就業。

能夠取得這些令人矚目的成績,院長阮金蘭教授表示,那是因為學院始終將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作為學院的第一使命在執行,重視激發學子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意識,積極提倡並組織大學生「早進實驗室、早進課題組、早進企業合作項目」。

製藥工程1501班的唐寒在談及這幾年她在學院的學習經歷時告知,在大一的時候,如果同學們有做實驗的想法,就可以跟著本院研究生或者高年級學長學姐一起做,待自己具備一定實驗基礎知識之後,就可以向老師提出申請,獨自來完成課題。她說:「因為我很早就走進了實驗室,有很多練手的機會,實驗基礎比較紮實,所以我在後期處理課題時才不會顯得生疏。在實驗過程中,當我遇到本科階段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時,會有研究生和老師過來主動給我提供思路,通過不斷探索,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激發了我的科研熱情。」

自我想法

回想起自己在實驗室第一次做出洋蔥口服片劑的時候,唐寒現在依舊非常興奮。首先提取洋蔥中的一種成分,然後加一些輔料,通過相關操作後,就會產生許多米黃色的小顆粒,最後壓片機成形,就是藥片的形狀了。「雖然整個過程很簡單,但是真的做出一片葯的那種感覺,是真的很棒。」唐寒說。

生命科學學院黨總支常務副書記南小烈介紹,為了滿足各專業教學要求,目前學院建立了藥物製劑、無菌操作室、細胞培養室等25個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實驗室,積極推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打通了大學生早期接受實驗室和科研訓練的通道。

在大三就提前嘗試考研的製藥工程1501班的唐智瑋也肯定地說道,「實驗動手能力更為關鍵」,考研需要對書本知識反覆學習,但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往往能讓人更容易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正是這兩者相互作用,讓我萌生了提前考研的想法」。

「理論知識很重要,它是學好一門專業的基礎。但僅僅具備理論知識卻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學生必須在實驗室和大自然中多多動手、豐富自己的見識,才能全面發展,進而適應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要。」這是張國斌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會對自己學生講的一句話。

博導帶頭講課

「如果把人類基因組比喻為一本有10億單詞的百科全書,這本書可分為23章,每章為一個染色體。而每一個染色體上又包含著數千個被稱為基因的『故事』。這些『故事』由一系列3個字母單片語成,其中每個單詞是四個基本化學『字母』的任意排列組合。」這是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阮金蘭教授在給該院大一大學生課堂上講解人類基因組計劃工作內容時所打的比喻。

藥學1601班的李雅欣在上完阮教授的課後興奮不已,她表示:「我聽說很多大學的博導隻給碩士生和博士生上課,我們學院的阮教授居然親自為大一學生講課,真贊!」「院長講課很風趣,他能把我們聽不懂的名詞、定義簡單化,或者用打比方的形式讓我們理解得更加透徹,聽他講課我們從不覺得瞌睡或者走神。」製藥工程1601班的曾嘯琳說道。

對於博導為大學生講課的事情,該院副院長劉陽教授認為,以阮教授為代表的博導們擁有深厚的學術造詣、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他們親自給大學生上課,不僅能讓學生接受最佳的教育資源、保證大學生的教學品質、幫助學生更快更紮實的掌握基礎知識,還能讓學生領略專業學科的前沿和發展,感受所學專業的魅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

此外,學院還針對生命科學學科專業特點,在校內率先推出了大學生導師製,負責對學生進行觀念品格引導、學業輔導、專業指導和就業嚮導等五個方面指導,其中以學業輔導和專業指導為核心。擔任大學生導師的都是學院精心遴選出的一批學術水準高、工作經驗豐富、熱心關愛青年學生的優秀教師,每位導師帶4至10名大學生,他們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興趣愛好將為其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專業性的指導幫助。

全面提升人才培養實效

談到自己的導師時,環境工程1501班的老樂華豎起了大拇指,他的導師崔海容教授是ISO/TC183/WG24國際標準制定的項目全球召集人和負責人,並獲得過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能成為崔教授的「徒弟」,他表示「很幸運也很激動」。從大二開始,老樂華就在崔教授的指導下,開始進入離子色譜分析實驗室,開展實驗前處理和分析測試實驗,還參與了離子色譜國際標準的一些樣品準備工作。「崔教授務實求真的科研態度和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深深感染了我們,讓我們對科研產生了興趣。」在崔教授的指導下,去年,老樂華憑藉其全英論文受邀參加第九屆亞洲-太平洋地區離子分析學術交流會議,他是該會議唯一一位參會的大學生,其論文還以牆報形式獲得展出,受到參會的中日韓三國專家廣泛關注。

崔海容教授說:「目前學院正在積極爭取兩項離子色譜分析國際標準的立項,如這兩個立項成功,我們學校就掌握了2-3項離子色譜分析國際標準的話語權,可以顯著提升我校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國際影響力。」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優秀同學成為他的「徒弟」,並參與到他的科研項目中來。

成果累累

「我們做實驗的辣木籽都是自己一粒一粒剝出來的。」製藥1501班唐寒的導師是劉陽教授,回憶起劉教授指導他們在實驗室剝辣木籽的情景時,唐寒說,辣木籽有著堅硬的外殼,老師對待實驗很嚴謹,要求大家剝出來的籽都必須是完整的,「為了剝一小捧,往往需要花費1個多小時」。憑藉著這股毅力和求真務實的精神,唐寒和實驗室其他4名同學一起隨導師劉陽教授攜科研論文《辣木籽蛋白的提取及其對A549細胞抑製作用研究》參加了第十屆全國大學生葯苑論壇。首次參加此論壇,他們就榮獲了創新成果一等獎,是全國同類高校中唯一獲此殊榮的學校。

「把實踐應用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通過實驗操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將專業知識內化為學生能力和素質。」這是劉陽教授始終秉承的教學理念,在她看來,理論離不開實踐,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求職中十分重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