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涼山女孩13歲才上小學讀兩年就輟學 同學21歲念5年級

曲莫曲裡是個孤兒,出生兩個月父親就去世了,隨後母親改嫁,她在叔叔嬸嬸家長大。家就在學校旁邊,她卻沒有按時入學,在家裡幫著分擔家務勞動。在支教陳老師的勸說下,曲裡終於從三年級開始上學。還沒念完五年級,因為物質生活的困頓和學習進度嚴重落後,曲裡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而五年級同班同學裡,很多都是和她一樣在入學年齡被耽誤的涼山孩子,最大的21歲。這群涼山大齡學童的出路,究竟在哪兒?

圖文&視頻/小野人 編輯/lynnh

策劃/中國人的一天×螢火計劃

出品/騰訊新聞 騰訊公益

點擊觀看視頻:13歲入學上三年級,數學僅考23分,她說:能念書已經很開心了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爾哈小學,屬於村教學點。2016年,村小還在村口一塊比較開闊的平地上,兩間老舊的小房子,一間是支教老師的臥室兼辦公室和廚房,另一間是教室,沒有窗,堆滿橫七豎八的桌子。50多個三年級學生,除了上課,其他活動都在教室外面。

早些年,涼山地區的師資和辦學條件都很差,上學路途遙遠且崎嶇,加上傳統觀念對教育不重視,很多孩子到了入學年齡都不送去上學,而是在家放豬放牛或者看弟弟妹妹。即使到了現在,大齡學童現象仍普遍存在。

2018年,爾哈小學還有二年級和五年級兩個年級共94人,其中五年級年齡最大的學生21歲,13-15歲的居多,全班有九成學生是晚入學的大齡學童。到2018年底,幾個五年級學生輟學外出打工,如今只剩下80多個在讀生。

涼山彝族地區的日常用語是彝語,上課教材卻全是漢語,這對孩子們來說無異於學習一門外語,是很大的挑戰。上學的孩子算得上是村裡漢語講的最好的一批人,畢業後出外打工也能較快融入。

2016年時,爾哈小學只有一個年級,兩個老師,每人上課半天。一位是村裡上了年紀的代課老師約布,教數學,他也是一位畢摩(“畢”在彝語中為“念經”之意,“摩”為“有知識的長者”,“畢摩”是彝族專門替人禮讚、祈禱、祭祀的祭師),經常有一些家務俗事處理,遇到農忙季節或被請去做畢時,全校就得靠支教老師一個人盯全天。

支教老師陳興龍來自山東,教語文兼班主任。正常支教老師是半年製,有人扛不住,待幾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就撤退,但是陳老師說他一到這裡就愛上了這個村子和這群野馬一樣的孩子,想待久一點。

陳老師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上課一起學習,下課一起做運動、玩遊戲,周末也不例外。學生們也用自己特別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愛,有時候是一捧園子裡現摘的青菜,有時候是一把青蔥;彝族年的時候,教室的梁上則會掛起一條條大肉;春天來了,他們又會爬樹上摘香椿頭。一年四季,總是不缺各家菜園裡的時令蔬菜。

有的學生離家較遠,學校中午會發牛奶、餅乾、火腿腸,但孩子們也都會自帶午餐,包括烤土豆、白米飯、酸菜和乾辣椒等。每到中午,同學們就放在地上圍坐一團,分享各自的午餐。

教室最後一排桌子是支教老師的廚房,散放著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幾顆長芽的土豆在菜板邊等著被削皮下鍋。

在涼山,土豆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孩子們無論是到遠山放牛羊還是去上學,每天從家裡帶的乾糧都是蒸煮土豆和一撮辣椒鹽沫,支教老師也不例外。在漫長的冬季,土豆幾乎是唯一的蔬菜,炒著吃,煮著吃,燒著吃……從剛出土時的一掐一股水到變軟生芽,在涼山生活過的人都無比了解土豆每個階段的滋味。

15歲的曲莫曲裡是涼山州美姑縣爾哈村五年級學生,有害羞的眼睛和愛笑的嘴巴,身材高挑,像一朵含苞的花蕾,雖然穿的多是別人送的舊衣服,仍然難掩青春單純的美好。

曲裡坐在教室第三排靠右的牆邊,上課聚精會神,但總帶著茫然的神色。在剛結束的這場考試裡,她數學23分,語文35分。在這個高山上的鄉村教學點,像她這樣的成績並不鮮見。

在家裡,懂事的曲裡承擔了很多家務活,抬土豆、抱柴生火、喂豬、放牛,她都做得十分熟練。

爾哈小學五十來人的班裡有好幾個孤兒,曲莫曲裡就是其中之一。曲裡出生兩個月父親就去世了,隨後母親改嫁。幸運的是曲裡被嬸嬸抱回家,視如己出,和堂姐住在一起,吃穿都沒受到虧待。

然而,曲裡的上學之路並不順利。家就在學校旁邊,她卻沒有按時入學,當同齡的小夥伴念到三年級時,她還在家裡放豬放羊。恰好那年陳老師到村裡支教,家訪時發現了還沒念書的曲裡,多次勸說後曲裡終於從三年級開始上學。陳老師經常給她補課,但因為功課落下太多,曲裡再努力也很難把成績趕上來。即便如此,能念書已經讓她很開心了。

曲裡最要好的朋友叫金星。金星也是一個孤兒,三歲時爸爸去世,媽媽改嫁,金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年前十一月份去世後,金星只好跟著叔叔一起生活。金星的理想是能讀高中,但是她又覺得自己成績太差,可能連初中都考不上。

“不想讀書了,學不會,在家裡又沒有自由,也沒有錢花。彝族年過完我就要去打工,這樣日子才能好過一點。”金星踢著路上的小石塊。

“我也不想讀。”曲裡跟著說。山裡的暮色來得迅速,兩個女孩在暮色籠罩的路邊無聊地站著。

當被問到“如果爸媽還在,你們還想不想繼續讀”時,曲裡和金星又異口同聲地答道:“想!”

爾哈小學的情況正在改善。201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爾哈小學蓋起了一層新校舍,新房一共有4間,稍大的兩間做教室,小一點的兩間分別做了雜貨鋪和臥室兼廚房,支教老師也增加到兩個。

然而,老師還是不夠,因此幼兒園該升小學的孩子只能一直在幼兒園待著,等五年級的學生畢業之後才能招新生,最長的要等三年,最後三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起念一年級。

像曲裡這樣的大齡學童面臨的困境在於,他們渴望上學,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但因入學太晚,進度落下太多,再念書似乎也沒有什麽希望。物質生活的困窘讓他們不想再過伸手也要不到錢的日子,他們迫切想要進入社會,用自己的勞動改善當下困頓的局面。

2018年彝族年過後不久,曲裡、金星,還有她們的堂姐妹就都不再去學校了。曾說過“想繼續念初中”的曲裡,不得不輟學外出打工。

曲裡從三年級入學,五年級沒有讀完,便輟學打工,沒能繼續念初中,還有更多像她一樣在入學年齡被耽誤的涼山孩子。

如果你想幫助改善涼山地區教師資源缺少的情況,請點擊【支教青春如此亮麗】進入騰訊公益平台捐款,為支教老師深入涼山提供生活補助和培訓,讓更多孩子在入學年齡有學可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