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圖集 | 梁思成古建築手稿,解密中國營造密碼

石皓 / 本報記者

《營造法式》(陶本)大木作製造圖樣之一

梁思成古建築手稿,解密中國營造學密碼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中國營造學社紀念館供圖

1925年梁思成24歲,正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念建築。他的父親梁啟超寄給他一本巨著,是北宋李誡寫的《營造法式》。中國古代的建築靠師徒口傳心授,很少寫成書,所以能夠傳世的古建築專著可謂鳳毛麟角,《營造法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可以想象,年輕的梁思成收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像得到武功秘笈一樣開心。可接下來是巨大的反差,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本北宋時代的書像天書一樣沒法讀懂。1930年梁思成加入了中國營造學社,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古建築的學術機構。1931年他升任法式部的主任,專攻《營造法式》。梁思成和他的同事們破譯天書的第一步,是在中華大地上遍尋唐宋遼金時期的古建築。其中最重要的三座建築,分別是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還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

《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材有八等”示意圖

發現獨樂寺觀音閣

梁思成非常幸運,1932年第一次專門尋訪唐宋遼金建築,居然發現了獨樂寺觀音閣。

觀音閣建於公元984年,是一座遼代樓閣,而且唐風猶存。用梁思成的話說,其特色在於外觀酷似敦煌壁畫裡的唐代樓閣。如果是一個熟悉敦煌壁畫的人驟見此閣,就像身臨極樂淨土一樣。更精彩的是室內。它其實是為一個高16米的觀音巨像量身定做的樓閣,信徒首先可以在樓閣的底層仰視觀音。隨後可在中間的暗層,繞著觀音的腰部一圈。最後來到頂層,能近距離欣賞觀音的真容。梁思成對這座建築渾身上下進行了仔細的測繪,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寫下洋洋數萬言的考察報告《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更重要的是,在這次的研究當中,他已經接近破譯法式的秘密了。報告當中畫有一大批精美的圖紙,包括巨幅的水彩渲染圖:

梁思成繪製的獨樂寺觀音閣渲染圖/ 選自《薊縣獨樂寺》

觀音閣縱剖面圖 / 選自《〈影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

觀音閣縱剖面圖 / 選自《〈影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

冒險測繪應縣木塔

梁思成的古建考察生涯中最驚險的一次,是測繪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有67米多高,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建成於遼代,非常雄渾,孔武有力,很像《天龍八部》裡蕭峰所具有的契丹人氣概。木塔外觀是五層,內部加上暗層其實有九層。梁思成和他的得力助手莫宗江兩人,花整整兩個星期的時間,把木塔從下到上一層一層地全都測量了。最後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是塔頂和十幾米高的塔刹。

莫宗江後來回憶,他們兩人從塔刹基座一個維修用的小門走出來,到屋頂上。本來塔刹的頂上有八根鐵鏈拴著屋頂的八個屋角,防止大風把塔刹吹走,由於年久失修,這些鐵鏈都垂了下來。梁思成居然握著冰冷的鐵鏈雙足懸空往上爬。學生一看老師都帶頭爬了,只好硬著頭皮也跟著爬上去。他們就這樣把塔刹也測量下來。

梁思成同時代的學者傅斯年,有一句名言形容考古工作,叫“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梁莫二人測繪這個應縣木塔真是上窮碧落,而且只要一松手就真的下黃泉了。

這次應縣木塔之行,林徽因由於身體和家庭的原因錯過了。同為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實際上她是梁思成絕大部分古建築考察的同行者。即便是爬梁上柱進行測繪的危險工作,林徽因也是巾幗不讓須眉。

山西應縣木塔立面渲染圖(左) 剖面圖 / 選自《〈影像中國建築史〉手繪圖》

1932年的梁思成與林徽因

1933年林徽因在河北正定開元寺鍾樓梁架上

林徽因曾特別自豪地宣布,自己是古往今來第一個登上天壇屋頂的女人。不僅如此,她可能也是唯一一個曾經穿著旗袍登上古建築的女人。

不過,身在北平的她也沒閑著,她用了一種即便是今天看來也非常前衛的方法和梁思成合作——把梁思成和莫宗江的測繪工作進行了一次直播。

她在1933年10月7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表了一篇報導,描述如火如荼進行當中的測繪工作,而且用略帶埋怨的口吻描述了梁思成對應縣木塔朝思暮想的情景:

“……思成自從知道了有這塔起,對於這塔的關心,幾乎超過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臉的時候,他會說“上應縣去不應該是太難吧”,吃飯的時候他會說“山西都修有頂好的汽車路了”。走路的時候,他會忽然間笑著說,“如果我能夠去測繪那應州塔,我想,我一定……”

另一邊,冒著生命危險測繪木塔的梁思成也給林徽因寫來了家書:

“今天正式地去拜見佛宮寺塔(即應縣木塔),絕對的Overwhelming,好到令人叫絕,喘不出一口氣來半天!……

我的第一個感觸,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幾體投地的傾倒!回想在大同善化寺暮色裡面向著塑像瞠目怎舌的情形,使我愉快得不願忘記那一刹那人生稀有的,由審美本能所觸發的銳感。……

這塔真是個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了什麽程度。我佩服極了,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裡不知名的大建築師,不知名的匠人。”

這對研究古建築的伴侶雖然相隔兩地,但是默契十足。實際上,他們心中對中國古建築一生不渝的愛,才是兩個人情感最牢固的基礎。

夢圓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1937年6月至7月是梁林夫婦考察古建築人生的黃金時刻——他們二人和莫宗江、紀玉堂組成的調查隊,在山西五台山發現了佛光寺唐代大殿。

佛光寺全景俯瞰

在此之前,同樣進行過廣泛長時間調查的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大地上已經沒有一千年以上的唐代木構建築,如果想看唐代建築,必須去日本。這對中國營造學社的每一個人都是種刺激。從1932年到1937年,梁思成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了許許多多兩宋遼金的木構建築,就是沒有發現唐代建築。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前夕,他們終於夢圓佛光寺。據王軍先生考證,1937年7月7日這一天,梁思成向北平的中國營造學社發去一封電報,匯報了發現唐代建築這個特大喜訊。

佛光寺大殿近景

佛光寺大殿剖面圖

發現佛光寺唐代大殿有一個小插曲。他們一行人見到這座大殿,欣賞它的外觀,鬥栱雄大、廣簷翼出,全部龐大豪邁之象,一望而知是唐末五代之物。這是他們根據多年來的考察以及大量文獻閱讀獲得的經驗,可是找不到確鑿的證據。這個時候林徽因又一次立了大功。因為她是遠視眼,只有她發現大殿的梁底下隱約刻著字。大家趕緊搭起腳手架,然後用布擦去梁底下的千年塵垢,終於看到了梁下題記。把這些題記和殿前經幢上的碑文互相印對,最後發現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57年——佛光寺大殿確鑿是唐代建築無疑。

大殿內部有35尊唐代塑像,有面積很大的唐宋壁畫,再加上梁底下的唐人書法,所以梁思成把它稱為中國第一國寶。

佛光寺大殿歷代鬥拱演變圖

附錄梁思成手繪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