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國最大睡佛像所在的寺廟,究竟有什麽特殊之處?

甘肅張掖的大佛寺創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北宋元符元年),是甘肅境內古代遺留下來的最大的西夏建築,原名“迦葉如來寺”。明永樂九年,敕賜“寶覺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改稱“宏仁寺”,俗稱“大佛寺”或“臥佛寺”。寺內現存大佛殿、藏經樓、土塔等建築,主建築大佛殿,面闊9間,進深7間,總面積1370平方米,大殿供釋迎車尼涅槃像(右側臥),大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木胎泥塑,餾金彩繪。臥佛神態自若,柔和安祥,眼睛半開半閉,嘴唇微張欲笑,正如殿中對聯所言:“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佛身後塑有迦葉、阿難等十大弟子;殿內南北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塑像或站或立、或喜或哭、形態各異,這是釋迦牟尼涅槃時舉哀的群像。殿內有磚雕兩福,一幅叫“入三摩地”,一幅叫“祗園演法”。四壁繪有金剛、天女、西遊記故事、西方極樂世界及道教題材的大量壁畫。寺內藏經閣藏有明英宗皇帝敕書頒賜給大佛寺的佛經,有華嚴經、報思經等共計三千多卷。寺內的土塔原名“彌陀千佛塔”,相傳是埋葬和尚屍骨和頭髮的。

張掖古稱甘州,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商埠,亦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金張掖”的美稱。西夏年間,異域僧人嵬咩來到張掖。

嵬咩眉分八彩,目若朗星,精於佛學,德高望重。他雖然年邁,仍能隻身雲遊河西走廊。他到張掖後,信步徜徉街頭,飽覽鬧市風光,進寺禮佛,焚香求聖,忙得不可開交,竟忘了已到歸期。

一天清晨,雄雞報曉,旭日初升。嵬咩念罷早課,從蒲團上起身開窗透氣,猛聽外面傳來一陣絲竹器樂之聲,音調起伏跌宕,若隱若現,儘管聽不大清楚,但還是能從中感受到無限肅穆莊重的氣氛。嵬咩靜立片刻,見過往行人並無驚異之色,不由浮想聯翩,記起佛經中講過的一段話:“有一種自天而來的‘天樂’,凡人絕難聽到,能獨自耳聞此樂者,定會化身成佛,得道升天。”莫非這就是佛經所說的天樂?嵬咩躊躇滿志,精神陡增,趿上鞋子,順手抄起一把拂塵,虔誠而又小心地循聲而去。

他穿街過巷,轉彎抹角,越往前走樂聲越大,終於在城外找到了天樂響起的地方。這裡是一座小山坡,坡前平坦寬敞,坡後古柏參天,清美幽雅。嵬咩滿懷喜悅,心知升起天樂的地方必有聖物埋藏,打算就地開挖,又擔心魯莽行事冒犯佛祖。思慮再三,嵬咩決定先苦誦三天經再掘土取物。

第四日破曉,嵬咩手持法器,口誦佛經,指揮招募來的數十名工匠開基破土。眾人鎬鍁齊下,直挖到離地3米的時候,一陣鍾缽鼓鐃的鏗鏘樂聲驟然奏響;緊接著天邊有幾道金光閃過,雲霞霧靄相映,嵐光寶氣迸射;繼而雲收霧斂,豔陽普照,坑洞中泛起一片迷濛的青煙,煙幕散盡,就見底層青石板上擺放著一尊輝煌燦爛的碧玉臥佛。嵬咩欣喜若狂,大聲疾呼:“佛祖真容現世,旨在策悟群心,釋家信徒,還不伏首參拜。”眾人誠惶誠恐,納頭碰地。嵬嘩當場發誓,要在此建寺立廟,廣揚佛法,以謝佛祖知遇之恩。

嵬咩喜得佛祖聖像後,隨即設法募集建寺資金。他到處遊說,但收效甚微。時值驕陽苦夏,酷暑難當,嵬咩持缽打坐街頭,高聲誦經,向行人化緣。他渾身被汗水浸透,口乾唇裂,三天三夜,水米未進,一時傳為奇聞,轟動張掖。人們被他的虔誠、堅毅與苦心感動,施捨的人流充塞長街。

嵬咩用募捐得來的錢財,在挖出臥佛的地基上修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大佛寺”。寺中依所挖臥佛的形態塑成了一尊大睡佛(釋迦牟尼側身涅槃像),是全國最大的睡佛像,堪稱一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