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應縣木塔:世界上最值得建築師膜拜的建築

▲應縣木塔(佛宮寺釋迦塔)@圖自網絡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

如果評選一個世界上最值得建築師膜拜的建築,應縣木塔絕對排的上TOP3。

這座塔結構之複雜、構件之繁多、用料之多,到目前為止,中國沒有1個人能夠完全搞清楚它的結構。

搭積木首先要要有各種形狀的構件。當年,搭建這個木塔的構件尺寸不多,只有6種,而且,這6種在目前現代力學觀點來看,竟能完美符合受力特性。

往上支撐的構件主要是柱子,一共658根,其中主柱312跟,直徑560mm~640mm;輔柱346根。

橫著支撐的叫闌額及普拍枋(見圖)一共304根;

梁栿(用於連接柱子和闌額及普拍枋的構件)248根;

鋪作層枋子(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鬥拱)4800個(截面尺寸約為255mmx170mm)

▲櫨鬥(就是鬥拱最下部,見圖)424個

▲散鬥(其他重要部件))大約9000個

首先,先用柱子和闌額及普拍枋把基礎框架搭起來;但是這樣搭起來肯定不固定,所以就用梁栿固定住柱子和闌額及普拍枋;為了能夠承受更大的重量,再把鬥拱放在柱子和闌額及普拍枋交叉的地方;然後再把櫨鬥和散鬥加上去,最後搭建木塔就是這個樣子: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要知道應縣木塔光鬥拱就60多種,我們用數學方法計算一下就知道構件之間的組合會有多複雜了。

木塔外觀為五層,而實際為九層。每兩層之間都設有一個暗層。這個暗層從外看是裝飾性很強的鬥拱平座結構,從內看卻是堅固剛強的結構層,建築處理極為巧妙。

在歷代的加固過程中,又在暗層內非常科學地增加了許多弦向和經向斜撐,組成了類似於現代的框架構層。這個結構層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有了這四道圈梁,木塔的強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強了。

鬥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接成一體。由於鬥拱之間不是剛性連接,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準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

除此之外,木塔內外槽的平座鬥拱與梁枋等組成的結構層,使內外兩圈結合為一個剛性整體。這樣,一柔一剛便增強了木塔的抗震能力。

釋迦塔設計有近六十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鬥拱,是中國古建築中使用鬥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精妙的建築,堪稱一座鬥拱博物館。

▲木塔頂部 @圖:ygongbei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可明和江歡成認為,保證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從結構力學的理論上來看,木塔的結構非常科學合理,卯榫結合,剛柔相濟,這種剛柔結合的特點有著巨大的耗能作用,這種耗能減震作用的設計,甚至超過現代建築學的科技水準。

那麽什麽是“卯榫”結構?

卯榫結構是指木器或石器等利用凹凸方式把兩個相互獨立的器物拚合在一起。一般通過在木配件上挖孔眼和另一個配件中的孔眼大小相同或稍大的榫頭拚接在一起。

卯榫結構是中國從古代的建築就一直沿用的結構,充分體現中國古老的文化和智慧的高深,

附:中國卯榫結構的樣式分享

1.楔釘榫

2.挖煙袋鍋榫

3.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4.雲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5.扇形插肩榫

6.傳統粽角榫

7.雙榫粽角榫

8.帶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10.掛肩四面平榫

11.圓柱丁字結合榫

12.圓方結合裹腿

13.圓柱二維直角交叉榫

14.一腿三牙結構

15.抄手榫

16.三根直材交叉

17.加雲子榫角結合

18.插肩榫變形

19.平板明榫角結合

20.丁字結合(榫卯大進小出)

21.直材交叉結合

22.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23..弧形面直材角結合

24.走馬銷

25.方材丁字形結合榫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