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聚焦|薪火相傳 中西醫結合助力心血管病防治

播放GIF

「薪火相傳 中西醫結合助力心血管病防治,[562].醫師報,2018-8-23(22)

與會專家合影

8月2~5日,2018中國心臟大會在京召開。會上,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醫科承辦了中醫傳承與創新論壇。

自1958年建科以來,歷代阜外中醫人經過60年的薪火相傳,在心血管病的中醫綜合治療和預後觀察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值建科60周年之際,承辦此論壇,藉此對中醫科學術傳承及心血管病防治經驗進行彙報和交流。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中醫科馬麗紅教授分享了阜外中醫科60年來的發展歷程。1958年,中醫科第一任主任丁鳴九先生白手起家,克服重重困難創建中醫科。之後,中醫心血管病專家和教育家李介鳴先生任中醫科主任,為科室培養了一支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防治的專業隊伍。未來,阜外中醫人將繼往開來,為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血管病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陳可冀院士在致辭中表示,「祝賀中醫科成立60周年,我和阜外醫院的淵源很深,年輕的時候曾在阜外冠心病和高血壓病房進修過兩次,非常羨慕阜外中醫科的便利資源,有很多學習的機會,也有幸曾與阜外醫院中醫科的名老中醫丁老、李老共同學習,對我的影響頗深。希望阜外醫院中醫科越辦越好,傳承丁李名家精神,傳承中醫藥文化,做出更大成績!」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屠志濤局長表示,阜外醫院重視中西醫結合診療,值得其他綜合醫院學習。同時,阜外醫院的高平台,積累了龐大的疑難重症資料庫,中醫科應當運用此平台,將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大力發揚。

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 改善心功能

中日友好醫院黃力教授分享了近30年慢性心衰的治療進展、目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中西醫結合在慢性心衰治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黃教授指出,心衰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和終末階段,是21世紀最重要的慢性心血管病症。同時,心衰住院患者在出院前後3個月內死亡率達15%,再入院率達30%,因此將出院後早期階段定義為「易損期」。

心衰患者易損期表現為血液動力學仍不穩定:心率快、血壓低[金三角(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的使用受限]、活動耐力差、B型利鈉肽(BNP)及肌酐高、血鈉低、再住院及死亡風險高。心衰死亡是心衰患者出院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黃教授提出目前心衰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在標準和優化治療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同時,應進一步研究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的病理生理機制,積極研發改善預後的藥物,加強心衰患者易損期管理,減少死亡率。

「中醫對心衰病機的認識為本虛標實,氣虛或陽虛或氣陰兩虛的基礎上出現血瘀、水停而發生心衰。」黃教授表示,希望未來能夠實現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雙心醫學強調整體醫學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趙迎新教授分享了雙心疾病的診療新進展,強調心血管病伴精神心理障礙在心內科門診的檢出率高,應重視抑鬱和焦慮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

趙教授指出,雙心醫學是心身醫學亞學科、心臟病亞專科,又稱為心理心臟病學或行為心臟病學,是研究和處理與心臟疾病相關的情緒、社會環境及行為問題的科學,體現整體醫學觀。

「雙心醫學的目的是將精神心理因素作為心臟病整體防治體系的組成部分,立足於心血管病的學科體系,對心血管病受到來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擾或表現為類似心臟癥狀的單純精神心理問題,進行必要、恰當的識別和乾預。」趙教授強調,冠心病治療需要雙心同治,冠心丹參滴丸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解鬱的作用,Meta分析證實,其可顯著改善心絞痛癥狀,且不良反應少,耐受性好,能夠有效緩解冠心病患者焦慮和抑鬱狀態,調節自主神經。

中藥新葯臨床研究兩大要點 邏輯嚴謹 數據真實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荊魯教授分享了關於中藥新葯臨床試驗若乾問題的思考,從臨床試驗設計、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臨床試驗品質控制進行了系統講解。

荊教授指出,2015版《中藥新葯臨床研究一般原則》大幅提高了技術要求,主要體現在六大方面:(1)強調體現中藥新葯臨床優勢與特點,充分體現中藥新葯的臨床價值;(2)強調臨床研究計劃的制定,推進早期探索性試驗,加強早期風險評估;(3)詳細闡述設計關鍵內容:加入試驗設計、劑量探索等中藥新葯臨床試驗常用的設計方法;(4)有效性評價強調臨床終點指標及臨床價值的體現;(5)完善和提高中藥新葯安全性評價要求;(6)加強臨床試驗品質控制。

荊教授強調,臨床試驗設計中,臨床定位是核心內容,療程設計應當遵循疾病發展變化規律、藥物臨床定位、臨床試驗目的,並結合既往臨床用藥經驗。

對照藥物的選擇應當遵循設計基本原則,《中藥註冊管理補充規定》第十九條規定:臨床試驗需根據試驗目的、科學合理性、可行性等原則選擇對照藥物。安慰劑的選擇應符合倫理學要求,陽性對照藥物的選擇應有充分的臨床證據。臨床安全性指標的設計必須觀察安全性指標。

荊教授指出,應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展現中藥自身特色,在臨床試驗中證實其臨床治療的優勢,中藥新葯臨床試驗要注重研究邏輯,更要注重數據品質,真正做到以人體臨床數據證實中藥新葯的療效。

用現代方法助力 中醫藥抗心肌纖維化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吳紅金教授介紹了心肌纖維化的中西醫研究進展。他指出,心肌纖維化可導致心臟僵硬性增加、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死亡率增加。同時從多個角度論述了心肌纖維化與冠脈微循環、糖尿病、風濕免疫性疾病、腫瘤放化療的關係,並就心肌纖維化病理生理-細胞機制進行了深入講解。

吳教授談到目前抗心肌纖維化的研究思路,並舉例說明治療靶點TGF-β對應的治療方法為TGF-β受體1抑製劑、TGF-β抗體、TGF-β活化酶1抑製劑、p38抑製劑;靶點RhoA-SRFMTF通路對應治療方法為血清反應因子抑製劑以及RhoA抑製劑;靶點瞬時受體電位通道的治療方法為TRPC6抑製劑、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

吳教授指出,心肌纖維化屬於中醫心悸、胸痹、喘證範疇,病機為陽氣虧虛、痰濁血瘀,治法為益氣溫陽、活血祛瘀,經典方劑為參附湯、血府逐瘀湯、瓜蔞薤白湯、瓜蔞薤白白酒湯、四逆湯、生脈飲、溫膽湯等。

現代研究發現,其中藥單體為黃酮類:葛根素、榭皮素、淫羊藿苷、銀杏黃酮類苷;三萜類:人蔘皂苷、熊果酸、黃芪甲苷、川續斷苷、雷公藤苷;醌類:丹參酮IIA、金絲桃素;生物鹼類:苦參鹼、粉防己鹼;多酚類化合物:原花青素、薑黃素等。

「中醫藥在抗心肌纖維化的研究證據逐年增多,近年來祖國傳統中醫藥在抗心肌纖維化中的診治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吳教授提出,希望未來能在中藥抑製心肌纖維化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論壇現場

《醫師報》8月23日22版

往期回顧

? 8·19首個中國醫師節|科學安排工作量,保護人身安全,讓醫務人員安心放心工作!80人獲中國醫師獎(附名單)

編輯: 畢雪立 校對:甘霖 審核:陳惠 張廣有

目前300000+醫生已關注加入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