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茁琳文化】親愛的,別熬夜了,真的會要命!

01

上周大學群裡炸了,原因無他,外聘教師蔡老師在北京出差突發腦溢血,因身邊沒有親友相伴,等發現送醫院救治時,情況已經很嚴重了。

我們誰也沒想到,陽光健康的他會就這麼倒下。他正值40而不惑的年齡,平常也都有運動健身的習慣,怎麼就出事了呢?

後來從他女兒的口中得知,蔡老師本就已經不年輕,還太拚了。

為了不辱「老師」一詞,天天熬夜寫教案,凌晨兩三點是常有的事,困了就喝咖啡提提神,寫累了就煮宵夜吃,經常是半夜三更吃得飽飽的,又躺下睡覺。

雖然平時都有勸誡他一把年紀要注意身體,少熬夜,可就偏還固執不聽。

有些時候,熬夜,不過是想做到更好,廢寢忘食地付出,只想有一個好結果。

大概所有熬夜的人想法都一樣:「我自己身體我自己知道,大不了隔天再補補眠就好了。」

可是有句老話說,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對於熬夜的人來說,意外到來的頻率,似乎比正常作息的人要多一些。

很多人都以為,不就是少睡點,怎麼就真的會死了呢?

其實不是這樣的,熬夜不是一定會死,而是死亡的概率,會高出正常人很多。

熬夜造成的死亡,多數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但熬夜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誘因。

要知道,睡眠佔據人類生命1/3的時間,每個人在生活中,花在任何一件事上的時間,永遠都無法超過睡覺的時間。

當一個人不間斷地熬夜,無所顧忌地消耗掉睡眠時間,實際上就是在不斷損耗其他器官的健康值。

現代人為了工作,為了玩遊戲,為了追劇,大多放肆地,熬到凌晨,繼而在半夜喝咖啡吃宵夜。

這在短期內可能看不出異樣,可隱藏在這和諧表象下的,將是日後身體所給予的無窮無盡的報復。

長期熬夜是逆天而行的生活方式,是打破人類正常作息規律的嚴重破壞行為。

02

《周易》中寫道:「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意思是君子日理萬機,但是到了晚上就應該睡覺。

可是在現代快節奏生活的氛圍中,越來越多人,或主動或被動地熬著夜,而悲劇也就此發生。

3月30日,江蘇大學醫學院研二學生小顧,在醫院值夜班中不幸去世,死因是心源性猝死。

僅僅25歲的花樣年齡,還沒真正綻放,就猝不及防地迎來死亡。


「小顧在醫院期間,平均每天值班15小時以上,多的時候20小時。」

「新的帶教老師還反覆電話催他上班。」

「再請假就不好意思了。」

明明身體不適,卻不好意思長期請假,忍著難受的病痛也得堅持上夜班。

這些出自他人,或小顧自己的話語,讓人聽了就莫名的心疼。

對於小顧來說,熬夜是家常便飯,睡覺都是奢侈。無力改變現狀,只能在朋友圈抒發自己的疲憊。

小顧部分朋友圈整理:


2016年10月30日:「事情怎麼這麼多!多!多!」

2017年9月16日凌晨4點07分:「一直忙到現在,睡覺!!」

2017年10月6日凌晨3點43分,朋友圈寫道:「每次值班,都到這個點才睡。」

11點56分:「28 小時班,一刻不停寫病歷,做操作,開麻方,收病人,抽血氣,睡了不到三個鐘頭,夠夠的!」

2017年12月6日20點46分:「天天這個點下班,我還能說啥呢 ?」

2017年12月24日15點42分:「 下夜班了,你沒看錯,是下夜班。」

2018年1月10日14點59分:「下夜班,下夜班 。」

......

在朋友圈中,小顧還寫道:「 最羨慕那些朝九晚五、有雙休、享受法定假期的人。」

寥寥幾筆言語中,不難看出小顧內心的掙扎,與漸漸吃不消的精神頭。

其實像小顧這樣熬夜猝死的悲劇並不是個例,每年每月甚至是每天,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只是有些被報導出來,讓人警醒。

有些就這麼隨風而逝,就如雨滴落入水中,瞬間沒了身影。

03

據有關研究顯示,睡眠節律紊亂,會對超過1000個基因造成「嚴重破壞」,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老上夜班、時差失調的人,會產生一系列健康問題,甚至直接迎來死亡。

去年6月28日,浙江某醫院年僅26歲的夜班醫生陳德靈猝死在宿舍。

生前,他曾發過朋友圈戲稱「黑+白+黑,下班啦,還活著真好」。

因為工作性質需要,「一宿沒睡」是家常便飯。看他的朋友圈內容,幾乎全是疲憊,連續幾個月的夜不能寐,整個人都變得恍惚,同事都說他看上去異常焦慮。

每一個悲劇發生的前期,往往都有了隱約的預兆。

長期熬夜究竟為何會如此可怕?我們先來看一則短片。

要知道,一個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是七到九個小時,青少年與兒童,需要的睡眠時間則更久。

偶爾熬夜尚可為之,但只要是長期的熬夜,就會對大腦和身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糖尿病風險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精神疾病風險增加、各種疾病的死亡率增加。

長期熬夜的人不只是身體健康狀況會受影響,有時甚至會影響到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現,帶來的後果可能更嚴重。

人不是機器,不能也做不到不眠不休,一定要睡,哪怕一會兒也好。

現代人突發心梗猝死的新聞太多了,面對工作學習,或者任何忙到要通宵達旦的時候,想想這些讓人害怕的新聞。

  • 熬夜也許不會猝死,但長期熬夜絕對是在找死。

適度休息,及時調整,這不是偷懶,這是惜命。只有保持充足睡眠,才能讓生活工作更有效率。

04

古語有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該睡覺的時候,就應該上床睡覺,順應人類應有的生物作息規律。

睡眠的意義,看起來似乎可有可無,宛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實際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生活的狀態。

因為睡覺是大腦排毒的關鍵時期,我們的大腦,在白天消耗的各種能量,產生的各種生物垃圾,都需要靠睡眠來歸零重啟,這是讓我們保持頭腦清醒的方法,也是讓我們保住生命的重要安全措施。

如果長期不斷地耗損能量,同時又不斷地積累垃圾不清理,就像運作太久的電腦,遲早有一天得崩盤當機。

朋友們,千萬不要仗著年輕,仗著身體還硬朗,就肆無忌憚地熬著夜。

想起微博上搞笑的話:

「以前是開開心心的熬夜,現在是戰戰兢兢的熬夜。」

「膽戰心驚地熬夜,孜孜不倦地護膚。」

只是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似乎都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長期熬夜所帶來的危害。

熬夜不是靠保健品就能彌補回健康的,所有損傷都是不可逆的,就如裂了縫的閘門,發現去填補時,內裡已經所剩無幾,時日無多。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被迫通宵工作,還是通宵玩遊戲,通宵打麻將,通宵KTV或者通宵追劇,這都是太愚蠢的行為。

熬夜成疾,臉上會出現這4種現象,佔2個以上說明身體到達極限了。

1眼瞼浮腫

長時間用眼,會使你的眼部調節肌肉持續處於收縮狀態,周圍組織腫脹,眼部血管淤血擴張,使得整個眼睛看起來又紅又脹。

2黑眼圈

有了黑眼圈說明血液流通不暢,是眼部過勞的表現之一,如果還不注意休息和保護,那麼對眼睛的傷害是很大的。

3視力下降

熬夜的人,眼睛得不到足夠的休息,會導致視力的下降,而且容易乾澀、發癢、視力模糊,甚至會導致眼壓過高,讓你頭疼、噁心。

4皮膚黯淡

不少人長期熬夜之後,皮膚蒼白沒血色,皮膚差,臉色差,一臉萎靡的樣子,如果您也是這樣就該好好休息了,不要熬夜了。

熬夜後很多人會通過補覺來緩解,然而補覺往往不能很好地緩解癥狀,反而會打亂生物鐘,出現體力透支、反應遲鈍、免疫力下降、健忘等問題。

針對熬夜,科學的補救法有以下幾點:

1健忘——花生大棗粥

如果熬夜後感覺渾身乏力、面色萎黃、心慌、愛忘事,那麼你很可能屬於氣虛型的熬夜癥狀。

花生大棗粥具有補血養血、溫補寧神的功效,最宜服用。

做法:花生15克、小米30克、紅棗10枚、粳米100克洗凈煮粥即可。

2易怒——午睡半小時

有些人在連續熬夜後常會情緒起伏不定,容易低落悲傷、煩躁不安或焦慮緊張等,這屬於情緒易波動型的熬夜癥狀。

每天午睡半小時,這是短時間內恢復和儲備充足精力的最佳方法。

此外,常喝甘麥大棗茶,也具有補益氣血、安神助眠的功效。

3嗜睡——白鴨冬瓜湯

你體形偏胖、眼周浮腫、面色暗黃,還容易睏倦、懶動、嗜睡,多屬於痰濕型。

白鴨和冬瓜都有很好的利尿排濕作用,具有寧心祛痰、除濕安神的功效。

做法:白鴨一隻、茯苓30克、白朮20克、冬瓜500克、赤小豆60克,加水適量一起下鍋燉一小時。

播放GIF

4面色蒼白——黃連阿膠燉雞子黃

熬夜後,如果出現面色蒼白、心、頭暈等癥狀,很可能是屬於血虛型的熬夜癥狀。

喝黃連阿膠燉雞子黃湯具有滋陰降火、靜心安神的功效,能夠通調氣血,疏肝解鬱。

做法:準備黃連5克、白芍藥10克、阿膠9克、鮮雞蛋黃2個,先把黃連、白芍加水濃煎成濃湯去渣後,趁熱加入阿膠和雞蛋黃攪拌均勻就可以了。

5胸悶——泡腳

如果熬夜後,常常有怕冷、手腳冰涼、胸悶氣短、大便稀溏等癥狀,就很可能是陽虛型的熬夜癥狀。

可以在睡前用熱水泡腳20~30分鐘,水溫要先溫後熱,並不斷添加熱水。

6胸口疼痛——丹參茶

如果熬夜後有胸口或頭部某一固定位置總是感覺刺痛;或胸口憋悶、心慌,舌頭暗紅有瘀點、嘴唇發紫、目光獃滯等,很可能屬於瘀血阻滯型。

喝丹參茶具有活血祛瘀、除煩安神的功效。

做法:準備丹參9克、綠茶3克,用開水沖泡後飲用。

若想徹底擺脫熬夜後遺症的困擾,最根本的方法是拒絕熬夜!

希望看到這的你,早點睡吧,人間值得的東西還有太多,別為了一時之快,用生命的代價來償還。

祝君,晚安好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