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衡水中學又有71人通過清北自主招生,全國第一

來源:光明日報“觀點流”工作室

日前剛剛發布的《清華北大自主招生名單》中,衡水中學通過清北自主招生初審的人數為71人,超過第二位的人大附中,位居全國第一。

標榜素質教育的人是一定看不上衡水中學的。但作為應試教育的補充——名校自主招生,實際上也是認可衡水中學的。

在把孩子送往衡水中學的家長眼中,其實對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並沒有情感上的偏向,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實用主義的結果。

衡水中學已不再是一所超級中學,它更像是個符號,代表的是中國最廣泛的實行應試教育的中學及其在教育改革之路上的艱難探索,是千千萬萬想通過高考之路走出來的孩子和中國家庭最深刻的教育焦慮與階層焦慮。

正像一位衡水中學家長回應外界質疑時說的那樣,你能避得開高考嗎?避不開,就閉嘴。

所以今日再來討論衡中,它所帶來的思考,不只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它更是在向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發問,是教育資源分配如何更讓人有安全感的問題,是怎樣選拔人、選拔什麽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應該培養出怎樣的人的問題;同時,它也是在向整個社會發問,是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通過不同路徑走向舞台中央的問題。

每個城市都有幾張名片,但提到衡水,我們大概只能想到它的超級中學,並腦補出一摞《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來。

“12:42 東北下躲在被子裡吃東西。”

“13:08 西北上和宿管抬杠,引起宿舍別的學生的笑聲。”

“13:10 西北下光著腚躺在床上拍肚皮,拍了好幾下,聲音很大。”

這是前幾日網上流傳的一份衡水中學宿舍違規記錄。

2017 年,衡水中學清北錄取人數達 176 人,創歷史新高。一所學校能佔據全省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高分,一本上線率超 90% ,平心而論,這樣的成績讓人恐懼,也讓人羨慕。

假設全國高中生智力水準相當,那衡水中學的戰績至少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其辦學模式是有效的。

標榜素質教育的人是一定看不上衡水中學的。去年,衡水中學進駐浙江被抵製,當地教育廳廳長表示“浙江不需要”,稱衡中複製而來是“素質教育的倒退”。

是的,衡水中學一直被視作素質教育的對立面。

然而,在當前幾乎將分數作為唯一標準的高考模式下,作為應試教育的補充——名校自主招生,實際上也是認可衡水中學的。

▲清華大學的自主招生政策要求

在前幾日發布的《清華北大自主招生名單》中,衡水中學通過清北自主招生初審的人數為71人,超過第二位的人大附中,位居全國第一。

通過自主招生考試的學生,在統一高考中可以獲得相應的降分政策——看,分數永遠是衡中的擅長項目。

若單用此數據說話,估計當時將衡水中學編排進“清華大學列出的劣質中學”名單的人,臉早被打腫了。相反,北大、浙大等名校,並不吝於為衡水中學掛上“優質生源地”的牌匾。

此處的衡水中學包括

“衡水第一中學”

和“河北衡水中學”

衡中打了個響指,一百多學生就被送進了清華北大;衡中再打個響指,幾十個學生就進入了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名單。無論考生還是家長,面對這樣的能力,哪怕其非人性化的管理遭人詬病,能說不羨慕嗎?

面對無數來參觀、學習、“取經”的各地中學,衡中模式正在被不同程度地複製著,但衡中傳奇依舊只有一個。

去年新京報已經報導過衡中的違規辦學,在當地教育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縱容下,衡中的跨區域招生是“掐尖”式的,擇全省最優而育,這樣看來,其光環似乎也沒那麽神秘。但由於其管理上獨有的極盡嚴格與令人歎為觀止的成績,二者相掛鉤,被拎出來吊打也就是常有的事了。

可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單單降於衡中麽?觀瀾君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真實情況是,可能在教育的各個側面,都是一樣肅殺蕭瑟。

就像農村的孩子,翻山越嶺上學,羨慕著城市孩子;城市孩子,若教育品質一般,又羨慕著省會孩子;省會孩子,覺得高考難度大,又羨慕著一線城市的孩子;一線城市的孩子就高枕無憂了麽?一平動輒十萬加的學區房,分分鐘讓一個家庭嘔心瀝血。

衡中只是以其開疆拓土的無畏姿態,不小心獲得了更多關注。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上衡中,是一場投資,也是一場博弈:三年的荒蕪青春,不少人尚能接受的學費,最終以較大的可能性獲得一張真正能走出河北的車票。

如評論員王鍾的所說,在把孩子送往衡水中學的家長眼中,其實對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並沒有情感上的偏向,他們要的只是一個實用主義的結果——讓孩子考上最理想的大學,而衡水中學滿足了這一點,哪怕無奈,也是一種理性而現實的選擇。

當我們在討論著衡中學生的荒蕪青春的時候,裡面的學生正抓著這根繩索奮力攀爬,鬥志昂揚。“值麽?值。”當他們作為一個個數字被分數線“切回”全國各大高校,衡中的任務便已完成。

面對高考的選拔機制,衡水中學始終有一套最有效的策略,它已不再是一所超級中學,它更像是一座王國,無往而不勝,讓人向往,也讓人害怕。

而放在今天,它更像是個符號,代表的是中國最廣泛的實行應試教育的中學及其在教育改革之路上的艱難探索,是千千萬萬想通過高考之路走出來的孩子和中國家庭最深刻的教育焦慮與階層焦慮。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恢復高考已四十載有余,同樣的少年依舊在奔跑。只是在最初的“知識改變命運”之外,今天的高考,今天的教育,對於人的多樣性發展、對於教育的素質化進程有了更多要求。

與完全磨滅學生個性的衡中圖景形成對比的,是在數量同樣巨大的高職職業學校裡,同樣飽受爭議的“混亂秩序”,這種對比鮮明而極端,同樣引人深思。

近日清華大學要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提高學生寫作與溝通能力的消息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清華大學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通知

事情緣於一篇詞不達意、隨便堆砌的博士論文,被教育部博士論文抽檢評審專家直接在網上批評:

論文裡有這樣一個標題“綜合近年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來分析這《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作品代表性的強的電影以及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的審美傾向”。這是我迄今見到的前無古人,估計也後無來者的雷人標題。此標題不但奇長無比,而且語病多多。可以看出,學生和導師都極不認真,極不負責。

在我們討論“高考工廠”的時候,這樣的消息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因為“選拔”與“後續培養”,早已是不可割裂的同一個命題。

所以今日再來討論衡中,它所帶來的思考,不只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考,它更是在向基礎教育、向高等教育發問,是教育資源分配如何更讓人有安全感的問題,是怎樣選拔人、選拔什麽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應該培養出怎樣的人的問題;同時,它也是在向整個社會發問,是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通過不同路徑走向舞台中央的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