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樣都是九年義務教育,我居然輸給了“圈圈紅”

高考剛結束不久,今年全國一卷理綜選擇第八題的的錯誤就讓眾多考生和家長焦慮萬分,要知道全國一卷是被山東、安徽、河南、河北、廣東等10個高考大省使用的試卷,一道高達6分的問題題目足以讓幾百萬人捏了一把汗。

當然問題最終還是有解決辦法的,對於選擇了兩個爭議選項A和B的孩子,都給了滿分6分。

可是高考本身就是一次“要比別人好”的遊戲,6分都給其實等於暗中改變了遊戲規則,而對於當時在考場上的考生造成的心理壓力,就更沒辦法計算和衡量了。

千言萬語也只能匯成一句:

“怪我自己運氣不好!”

而近日的北京中考也不太平,一道“紅圈圈與圈圈紅”的語文選擇題,也讓眾多孩子、家長和老師氣不打一處來。

這道題是這麽說的:

啊,陝北,生我養我的這片厚土啊,我願像這信天遊一樣地高高飛起,化作裝飾你的夜空的月暈,繞著月亮轉_______。

21、根據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從下面三個短語中選擇一個填入文章結尾的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甲】紅圈圈

【乙】一圈紅

【丙】圈圈紅

某北京名校語文教師在朋友圈這樣分析的:

人民日報刊登過相關的資訊:

“圈圈紅”是《信天遊》中的原文語句,但這個選項其實並不符合語法,甚至很多人認為這只是陝北的一句方言。

所以說,對於北京孩子,真想拿到這三分,要麽你的語文素養範圍已經達到了覆蓋了陝北文化,要麽你在繁忙的學業之餘還有時間充分閱讀並背誦主流媒體的相關資訊,要麽你要遇到一位押題堪比算命的語文老師,把這些犄角旮旯的知識都給你理清楚。

這麽看來,這道題算不算超綱?

當今的北京中考已經被各種政策折騰的夠嗆,先是“名額分配”,後是“校額到校”,中考後的高中教育並不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事兒了,孩子們理直氣壯就是要考名校高中,希望的就是在考試中獲得好的體驗,獲得公平。

這些分配政策首先悄悄地改造了錄取規則,就說海澱區,2017年統招想進入高中名校的錄取分數線已經高到可怕,580分滿分要考到560多才有戲,而本質上不是孩子們分都高了,名額中的一部分都用來分配了,統招線能不高嗎?

這3分你看著簡單,基本上已經決定了很多孩子從市重點到區重點或者從區重點到差一級學校的軌跡,而這些高中未來的升學率是有目共睹的,差一個層次的學校直接等於差了一大截的努力。

考生和家長的群體不滿是完全有道理的。

這件事兒也引起了眾多大V的關注,比如顧建平:

一道失手的選擇題確實不算太大,我們再來看看這幾年語文考試的巨型變化,就拿作文題目來講:

2016年北京高考語文的作文題目總結起來是“老腔”和“神奇的書簽”二選一,關注傳統文化,但是也給了孩子一個想象力方面要求高但本質不難的“書簽題”;

2017年北京高考語文的作文題目總結起來是“說紐帶”和“共和國,我為你拍照”二選一,基本上兩個題目都是來自時事政治熱點的愛國方向的命題;

2018年北京高考語文的作文題目總結起來是“新時代新青年在祖國發展中的成長”和“綠水青山圖的記敘文”二選一,依然愛國主義為主旋律,社會價值觀首當其衝。

三年北京高考,作文的變化就已經有目共睹的大了,愛國主義和社會價值觀沒有錯,孩子們應該去學習,去培養,但是一定要通過考試的方式嗎?

當今中學教育中的語文課堂是啥樣的大家不清楚嗎?關乎價值觀和愛國注意的教育有實際有效存在的嗎?孩子們在中學階段就是茫茫多的課業壓力,而這樣的作文題目在短短兩年三次高考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可孩子們受到的教育,分配到的教育資源發生變化了嗎?這種作文題目除了為難在考場上的孩子,能起到任何教育意義嗎?

俺能想到的唯一作用,就是提醒後面參加高考的孩子:“好好學著點愛國,不然你高考都過不去!”

這不悲哀嗎?

北京的孩子命其實挺苦的,不光高考作文題牛,笑傲全國,中考作文題目更是全國堪稱領袖級別,我們來看看北京中考作文10年變化:

2008年——向前,向前,向前

2009年——xxxx並沒有結束

2010年——凝聚為題,提示了親情、愛心、智慧和力量,共建和諧社會

2011年——日積月累

2012年——少年風采

2013年——好奇

2014年——“這裡有屬於我的世界”和“宜居城市裡的故事”二選一

2015年——“對話”和“超級智能住宅相關的想象力主題”二選一

2016年——“讀書、實踐、收獲”和“奇妙的實驗室”二選一

2017年——“xxx貴在真”和“神秘森林你能聽懂花鳥魚蟲的情境下的想象力文章”二選一

2018年——“什麽名勝古跡讓你心生敬意,還不讓寫圓明園”和“夥伴、困境、成長三個關鍵詞,以在幽深的峽谷裡開頭的想象力文章”

當我們縱觀10年作文題目的時候,我相信您跟小石頭一樣想問一句——“北京這10年到底經歷了什麽,有必要這麽折騰孩子?”

從2013年往前的題目都比較正常,價值觀導向一直也都是我們上學那會兒的感覺,確實一道比一道容易下手,而且估計背誦的資料確實也能用上。

作文題目改革是正確的,讓孩子充分釋放想象力,真正面對寫作而不是背誦寫作,這是好事兒,但中考的題目確實越來越“特別”了。

14年個人興趣發展和城市觀點二選一還算沒啥問題,好歹孩子能選一個談談自己的,15年一個極具意識流的“對話”題目和一個完全科幻主題的想象力題目對很多不關注科幻科技的孩子,確實不太友好。

16年稍有緩和,好歹讀書這個題目能寫一寫,其實也有點老套。17年的一個哲學主題“貴在真”和一個環保主題想寫出彩還真得算很難了。

但看了2018年的題目,上面的都不算啥:

題目一要求你必須對傳統文化名勝古跡有充分的了解,而且作者還提升了難度,不讓寫圓明園,不注意審題的孩子直接就掛了,對於中考的學生,他們有時間去古跡的機會其實也不多,小學去的估計都忘了,初中又很忙,這題目寫起來確實有點選擇恐懼,不如看看題目二。

題目二一看就“呵呵”了,“夥伴、困境、成長”,“記敘文”,“在幽深的峽谷裡開頭”,對於15歲的孩子而言,能有這想象力的想必平時小說看得不少,文章也寫的不少,情節方向和開場環境都給你固定了,這不就等於現場創作微小說了麽?

而且還要著眼於成長與未來的困境,這些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孩子,去哪兒體會未來困境呢?未來困境就是這中考考砸了怎麽給爹媽交差吧?

而且,不寫記敘文,不用開頭的環境,基本也都是掛了,如果對困境理解不到位,也是掛,還必須寫夥伴和成長,定位不清還是掛。

說這中考作文比起高考都不輸,一點都不過。

囉嗦這麽多,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的教育一直都是靠考試驅動的,什麽東西只要不考就永遠學不明白,永遠不重視,什麽東西只要一考,就拚了命的玩。

而且,這語文考試的發展完全背離所謂不許超綱,2018年這作文題目,請問想象力超綱了嗎?

平時學的教材那一篇文章是教我們想象力的啊?

名勝古跡啥時候學了啊?沒去過的就沒辦法了吧?

所以,最大的矛盾就是這種創新考法和平時教學的矛盾,孩子們所經歷的語文教學沒有本質上的改變,那些價值觀並沒有在學校得到充分的教育,而這些創新來創新去的考法,最後都是給孩子和爸媽留的“作業”。

而一個“不讓超綱”,又阻攔了更多孩子的路,這回,“作業”真的只能靠自己完成了。

原來能應付學習和考試,還有時間看看書,讀讀報,關注關注時事熱點,不光聰明伶俐還思路清晰的,都是頂級牛娃了。

現在做到這些,也只能答個高考語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