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人的脾胃真的「弱不禁風」?

脾胃就像交通警察

由於脾、胃相鄰,表裡相關,功能聯繫密切,往往脾胃並稱。人吃五穀雜糧,一日三餐,胃與外界直接接觸,食物涼了、熱了、硬了、味道太刺激等,多少會影響脾胃功能。傳統醫學講五臟位置,心肺位於上,肝腎居於下,脾胃在中間。脾胃就像交通警察一樣,保證人體氣血流通暢達,五臟六腑相互監督。脾胃失職,交通就亂了,這兒堵,那兒空,人就生病了。傳統醫學文化中極其重視脾胃功能,所以對脾胃特別照顧,讓人們覺得中國人的脾胃「弱不禁風」。

有人說,如果不是脾胃弱,為什麼中國人特彆強調喝熱水?有些人,去國外一段時間,就可以喝涼水,是脾胃強大了嗎?其原因在於,一是適應了,可以說是脾胃調節能力變強了,更多的是地理、社會、生活習慣等很多方面的影響。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水土不服」和「入鄉隨俗」,就是很好的解釋,這個「水」、「土」、「鄉」、「俗」才是最重要的。要是你回來喝涼水,多半還是要生病的。

脾胃功能正常與否和飲食、情志密切相關,貪涼飲冷、恣食肥甘辛辣、饑飽無常、長期緊張、思慮過度等都會損傷脾胃。也有些人是先天不足。當脾胃功能有了問題,就會出現我們上面所說的病理狀態下的象,比如鼻頭晦暗、口唇色淡,口中黏膩、發甜、發苦、不辨五味;攝入和排出有所改變,像不知饑飽、飢不欲食、食後不消化,便秘、泄瀉、乾溏不調、大便酸臭。胃中的氣是往下走的,氣積在胃中,導致胃脹、胃痛,轉而向上,出現噁心、打嗝、反酸。脾化生運輸營養精微物質,生產運輸出了問題,人就會消瘦或肥胖、面黃或白、頭暈、疲乏,女性伴見月經量少,向上的力量弱了,胃、子宮等內臟就會下垂,女性還會有月經淋漓不盡。

順應自然 調養脾胃

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注意饑飽適度,飲食規律,食物清淡易消化,還要保持心情舒暢,勞逸結合,可以通過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四季飲食調養宜順應自然。

春季以養「長」,像樹木抽出新枝一樣,伸展舒暢。飲食可選擇辛甘和綠色食物,辛者,通調氣血,如韭、蒜、香菜;甘者,潤養,如粳米、牛肉、棗、葵。辛甘之味,猶如春風一樣溫養我們的身體。

夏季酷暑蒸騰,人體陽氣也像蒸汽一樣,浮越在身體表面,脾胃陽氣不足,容易著涼。飲食宜有目的地選擇苦味和赤色的食物,赤色可以助陽,苦味可以清熱, 如西瓜、黃瓜、蕃茄、草莓、烏梅等。

秋季乾燥,以養陰潤燥為主,食物可選銀耳、梨、甘蔗、蓮藕、燕窩、菠菜、動物肺臟、豆漿、飴糖、蜂蜜等。脾胃虛寒者,多需煮食。胃熱者忌過食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之品,少食橘子、荔枝、桂圓以及油炸食品等燥熱生痰之物。

冬季調養當養「藏」,可以適當進補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食物。脾胃虛弱者可加枸杞、山藥等燉湯清補,或加炒山楂、陳皮等幫助消化。由於氣象寒冷,可多食一些溫熱性的食物,如狗肉、羊肉、雞肉,以及乾薑、辣椒、砂仁、草果、胡椒、核桃、蕃薯等。

養脾健胃食療方

黃芪蒸雞

組成:嫩母雞1隻,黃芪30克,蔥薑各10克,精鹽1.5克,紹酒15克,胡椒粉2克。

製法與用法:將母雞焯水洗凈,黃芪塞入雞腹內,放入砂鍋中,加入蔥、薑、鹽、紹酒,上籠屜,水沸後蒸約1.5小時~2小時,至雞肉熟爛。出籠後去黃芪,胡椒粉調味食之。

應用:脾胃氣虛者,見食少倦怠,氣虛自汗,血虛眩暈,易感冒等症。

使用注意:感冒發熱、體內有濕、飲食積滯,以及陰虛者,不宜食用。

山藥薏米粥

組成:山藥50克,薏米50克,粳米50克,香油、鹽適量。

製法與用法:山藥去皮切塊,薏米打碎,兩者同時入鍋中,加水適量,待粥熟後加香油、食鹽調味而成。每晚溫熱服。

應用:脾虛有濕者,見納呆食少,身重乏力,口中黏膩等症。

使用注意:口舌乾燥、津傷者,不宜食用。

乾薑粥

組成:乾薑1克~3克,高良薑3克~5克,粳米50克-100克。

製法與用法:將乾薑、高良薑洗凈切成小塊,粳米洗凈。用水適量,先煮薑塊,去渣取汁,再入粳米於葯汁中,文火煮爛成粥。調味後早、晚溫服,隨量食用,尤以秋冬季節服用為佳。

應用:脾胃虛寒者,見胃脘冷痛、喜溫喜按、腸鳴腹瀉等症。

使用注意:從小劑量開始,凡熱病者不宜食用。

五汁飲

組成:生梨200克,荸薺500克,葦根50克(鮮者100克),麥冬25克,藕500克。

製法與用法:梨、荸薺、藕去皮,與麥冬、葦根切碎,以潔凈紗布絞取汁液和勻。一般宜涼飲,不喜涼者可隔水溫燉。

應用:胃中燥熱,見身熱不甚,口中燥渴,乾咳不已等症,還可解酒。

使用注意:本品偏涼,脾胃虛寒、便溏者不宜食用。

文:北京市第一中西醫結合醫院營養科 郝穎

編輯:余運西

校對:欒兆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