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假如有一天,你患上了癌症……

李詠去世了。


從看到哈文的微博,到社交網路上刷屏的悼念,至今還是不敢接受這個事實。


翻看他和家人的微博,試圖尋找一些資訊,想看看這17個月的抗癌生活,想了解他彼時的心情。


沒有,沒有一絲絲訊息……只有哈文的微博中,每天一聲「早」,隱約感覺到了他們的隱忍、期盼和面對癌症的勇氣。



這一年,我們失去了很多記憶中的面孔。每當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從活生生的色彩變成冷冰冰的黑白,心裡空落落的同時,又忍不住地想:面大巨大的變故,他們如何調整自己的內心,如何與疾病抗爭?


「生離死別」不只是新聞上的報導、影視劇裡的橋段,或是發生在隔壁病房裡別人家的事。天有不測風雲。如果有一天,那些關乎生死的重大疾病找到自己,你又該如何面對?


播放GIF


假如有一天你我得了癌,該如何科學、理性地生活與治療?《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特邀美國耶魯大學臨床醫學博士章冰南,她的這篇文章或許會給你答案。


受訪專家

美國耶魯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章冰南


癌症,可以說是人們最熟知的重大疾病,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科研和臨床努力,癌症生存率已大大提高,但由於癌症的普遍性和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很多人還是會「談癌色變」。


我們無法阻止癌症的發生,卻可以通過以下4條建議培養積極的心態,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儘快冷靜,接受現實


被診斷為癌症,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晴天霹靂」。但是首先,希望你能「冷靜,冷靜,再冷靜」,用理性的分析取代情緒化,來引導接下來的決定和行為


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因為應激反應是動物最原始的驅動力,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大腦中。


幾萬年前,當我們的祖先在草原上面對撲過來的老虎時,靠的全是那一秒戰鬥或逃跑的本能,這種本能在進化中被一代代遺傳下來。


播放GIF


雖然今天的我們不用再擔心遇到老虎,但遇到重病或突發事件時,應激反應帶來的情緒化還是會立刻表現出來。


心理學家庫伯勒?羅絲曾提出人們在面對創傷或災難時的5個心理階段


  1. 否認:「不會吧,不可能」。

  2. 憤怒:「為什麼是我,這不公平」。

  3. 討價還價:「老天爺,求你了,再給我幾年生命吧」。

  4. 抑鬱:「不想活了,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5. 接受:「既然已無法改變事實,就好好面對吧」。


大多數人得到重病宣判時也會經歷這5個階段。如果理性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前4個階段對所要面對的問題毫無幫助,甚至會起反作用。


我在醫學院讀書時,有一天一位老師在課上說:「咱們班裡的50名女生,你們其中會有6人在此生中患上乳腺癌。」


老師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美國女性乳腺癌發生率為13%。與其痛苦地糾結「為什麼是我」,不如坦然接受,「算我倒霉好了」。


多問幾位醫生,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


病人對自己的病了解得越多,越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如果你的醫生信誓旦旦地告訴你,他的治療方案最正確、不可能出錯,那麼這位醫生不是合格的醫生。


播放GIF


事實上,越是水準高的醫生,越是對病人顧問其他醫生抱有開放和支持態度。很多資深專家甚至不等病人開口,就會主動推薦其他醫生,因為他們深知醫學有太多未知,而自己提供的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醫學發展到現在,各科知識量都在急速增長。有人做過統計,全美平均每天有75篇臨床試驗文章和13篇綜述文章發表,沒有人能在醫學全科方面時時保持知識更新,無論你的學習能力有多強。因此一名醫生再博學,也不如兩位或多位醫生的交流協作。


在美國大型教學醫院,一位癌症患者的治療方案需要通過討論才能確定下來。


來自腫瘤科(又細分為腫瘤內科、腫瘤外科和腫瘤放療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個科室的醫生,坐在一起討論一位病人的情況,爭論和分歧是常有的事。在美國某頂尖腫瘤中心,患者的最終治療方案要由上百位醫生投票產生,並把投票結果以概率的形式告訴病人:有85%的可能方案A最佳,也有15%的可能方案B最佳。


總之,買東西都要貨比三家,更何況是關乎自身健康和生命的大事呢?!不要盲目信任專家,多顧問幾位可信的醫生,多了解自己的疾病,不會錯。


當然,了解管道也很重要,醫生推薦的醫生比「隔壁老王」推薦的醫生可信度高,學術文獻比網路搜索可信度高。


去經驗豐富的大醫院


這一觀點並不是歧視基層醫院。事實上,遇到大病或疑難雜症時,在大醫院獲得最佳治療的概率,要比在基層或社區醫院的概率大很多

播放GIF


打個比方,如果病人得了肺癌,大醫院的肺癌專家可能一年看了1000名肺癌患者,其中很多還是在地方上治療無效後轉上來的;而基層醫院的醫生可能一年看了1000名病人,其中只有10例是肺癌。你更希望哪位醫生給你看病呢?


很多病人在被告知沒有太好的療法時,往往會病急亂投醫,去嘗試非常規療法,比如偏方和不正規的實驗療法。


在中國,有魏則西事件和徐婷婷事件。在美國,也有很多癌症患者願意嘗試「打胡蘿蔔素治療晚期胰腺癌」「打胰島素試圖餓死癌症」等荒謬的偏方。


如果不想讓病人受苦,家人又承擔很大經濟壓力的話,一定不要盲信各種偏方和尚未正式註冊的臨床試驗。當醫學實在束手無策時,臨終關懷就是最好的治療。


做最壞的準備,又要保持積極心態


面對重大疾病、生死未卜時,我們要對最壞的情況有個心理準備,這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的態度。同時,積極心態也很重要,因為心理暗示具有強大的力量。


我認識一名口碑很好的美國醫生,她對每位病人都會說一句話:「這個病能不能治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你要相信它能治好。」



相信是一種強有力的能量,它並不是讓病人抱有虛假的希望,而是勇敢、樂觀地面對現實。作為醫生和周圍人,一定要給癌症病人積極的心理暗示。


即使遇到重大疾病,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即使我們無法阻止疾病的發生,我們仍然可以通過積極的心態來讓每一天過得有意義,甚至給他人帶來力量,比如寫《滾蛋吧,腫瘤君》的熊頓和寫《當生命變成呼吸》的保羅?卡拉尼什,又如哈文一般,勇敢面對當前的困難,又對未來抱著美好的希望。


最後,生命君送給大家一句話,來自李詠的微博:


一輩子很短,有著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有著你牽掛的人和牽掛你的人,幸福著,偶爾還要醉著。



希望大家都健康,永遠用不到上面的建議。▲

版權聲明:《生命時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