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史上最慘的事,就是陪王安石吃飯?

來源:觀觀雅集(gh_8b198d94db9c)

作者:小卷兒

歷史是最最嚴肅的,但歷史也是最最好玩的,因為真(有據可查),所以讓人噴飯的效果加倍。

今天就來聊聊有趣的歷史,說一則名人八卦,主角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印象中的王安石,總是一副歷史教科書中的呆板嚴肅樣,圍繞他的是機構改革、治國齊家、詩歌散文……貌似從頭到腳,都是一派無漏洞無私生活的老學究樣。然而,這就是歷史的魅力了。

王安石臉黑,但手下發現,他的黑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黑,而是越來越黑。因為擔心,下屬們便去問醫生,咱們老闆是不是得了什麽病啊?一眾大夫會診後,得出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病因——不洗臉。

王安石不愛洗臉這事也不是個秘密了,《宋史》裡就記載過一句話,說他:

“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會忍不住想,咱們包大人那黑黝黝的臉,是不是……

閉嘴!

一個不愛洗臉的人,自然在其他個人形象打理方面也不會太在意。歷史記載中,王安石就是一個不修邊幅,長時間不換洗衣服,好幾天不洗澡,身上散發出一陣陣難聞的怪味的人。

據傳,宋仁宗還在他的領口上看到了虱子;一位和他一起共進工作餐的同僚,在吃飯吃得最香的時候,發現他的胡須上也爬有虱子一隻……

清初李宗孔所撰《宋稗類鈔》卷四記載,說王安石:

“不事修飾奉養,衣服垢汙,飲食粗惡,一無所擇”。

宋人朱弁寫的《曲洧舊聞》也有詳細記載,說王安石與呂公弼、韓絳兄弟等幾個朋友一起上廟裡的澡堂洗澡。在王安石洗澡的時候,大家偷偷用一件乾淨的衣袍將他的那件髒袍子換走,想看他的反應。誰知,等王安石洗澡出來的時候,穿著不是自己的新袍就走出了浴室,渾然不知的表情。

遍覽史書,王安石這人除了個人衛生一塌糊塗外,在吃的方面同樣不拘小節,很有“王氏特色”

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錯,一高興決定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庭派對——“賞花釣魚宴”,把夠級別的京官都請到禦苑,領略一番原汁原味的皇家情調。

當時王安石的職務是“知製誥”,就是皇帝辦公室秘書處負責草擬詔書的官員,管機要的重臣,自然也在被邀之列。“賞花釣魚宴”,顧名思義就是宴會的娛樂項目有賞花和釣魚兩項,聚餐前來賓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隨意選擇,以盡雅興。

王安石對花興趣不大,他選的項目是釣魚。早有內侍將備好的魚餌盛在金盤中置於茶几上。皇家釣魚自然與眾不同,魚餌的配製不消說是花了工夫的,各種稀奇古怪的香精香料摻了不少,不要說魚,就是人也會抵擋不住誘惑。

這不,王大人魚還沒釣,不知是因為聞到香氣還是別的什麽,竟鬼使神差地抓起一粒魚餌放進嘴裡細嚼慢咽起來。這一嘗不打緊,居然對上了胃口,遂一發不可收,幾個回合下來,竟將一盤魚餌吃了個精光!

這事很快傳到仁宗皇帝耳中。第二天,仁宗很是納悶地對宰輔講了這件事,並說:

“王安石這人怪啊,誤食魚餌一粒也就罷了,可他生生吃下一整盤,他……”

南宋朱弁《曲洧舊聞》裡也有記載說:

“王荊公(安石)為執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聞而疑之曰:‘公平日於食肴未嘗有所擇,何獨嗜此?’因令問左右執事者曰:‘何以知公嗜獐脯也?’曰:‘每食不顧他物而獐脯獨盡,是以知之。’複問其食時置獐脯於何所,曰:‘在近匕箸處。’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既而果食他物盡,而獐脯固在。然後知其特以近故食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王安石當宰相時,有人說他喜歡獐肉干。

他老婆說,咱家那位從不擇食,怎麽會獨好獐肉?又問左右工作人員,怎麽知道他隻吃獐肉?

左右說,領導每次不顧其他,只有獐肉吃得乾乾淨淨。

夫人問,獐肉置何處?左右說,放在離他筷子最近的地方。

夫人說,你們明天換另外的菜在他筷子近處。

第二天,左右將另一種菜放在王安石眼前,獐肉則放得稍遠,王安石果然隻吃眼前這盤菜,而無視獐肉的存在。

這個記載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解讀:

一方面,王安石是個工作狂,只知道瘋狂工作,專心學問,對於吃喝等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多不掛心,是一個為國為民操勞拚命的人;

另一方面,他是一個古怪的人,吃東西隻吃眼前菜,呆板,固執、不懂變通,是一個不懂人情、隻知依自己性格辦事。

看完了以上“崩壞教科書三觀”的王安石,不知你有何感想?

兩宋之間,確實有不少人在野史筆記中,把王安石描寫得十分不堪。比如“虎頭牛耳”,“目不停轉,視物如射”,“臉孔黧黑,膚理如蛇皮”……

有讀者認為,這些記載,細細品讀之後,總覺得有點故意“黑”他的意思。無論是多位高權重、受皇帝青睞的權臣,即便外人不敢在他耳邊隨便嚼耳根子,但在朝堂之上、眾目睽睽之下受萬人監督,生活混亂成這樣,你覺得可信嗎?

這些文字當中,自然難免也存在一些文人杜撰的“段子”。不過,王安石在官場摸爬滾打數十年,“拗相公”的名頭可不是空穴來風。

他極為固執,不允許任何人反對他,一心想把他的政策實施到底。如此走向偏執的個性,也造成變法期間出現了用人不當、天災人禍等問題。

但他也敢說,敢做,敢當,少年時立下的“矯世變俗”之志,至死未易。他說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直擊“沽名釣譽”之輩,將讀書人最看重的生前名譽、身後是非,視若浮雲。即使眾叛親離,背負千古罵名,只要為了忠誠的國家和理想,這位拗相公大概也毫不在乎了。

穿透漫漫歷史長河,看著一個個有優點、有缺點、豐滿真實的人物躍然紙上,將一生在寥寥數語間娓娓道來,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思與細味。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大概也正是讀史的趣味了。

往期文章

監製:易豔剛 | 責編:劉新華 | 校對:趙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