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弘基金股票總監肖志剛離職:改行開書店 想賣自己書

在肖志剛活躍的兩個平台,粉絲都在問:剛哥,你去哪裡了?

作為網絡上最活躍的公募基金經理,肖志剛善於用精妙的語言,和投資者分享各種想法,深得投資者追捧。在螞蟻財富APP,肖志剛擁有超過24萬的粉絲,在雪球平台肖志剛的粉絲超過13萬。

但是眼下肖志剛,已經三個月沒有在螞蟻財富發言了...

一個月沒在雪球發言了...

如今,隨著8月24日的一紙公告,因個人原因,從天弘基金離任,謎底揭曉。

有些人在詢問肖志剛的去處,也有人在探索公募的新方向,比如各大電商平台,開始構建投資組建,希望通過大V區帶貨(賣基金),而讓這個設想成為有保障的大規模現實,是各大平台正在努力申請的投顧牌照。

投資人問,肖志剛去哪裡了?各大平台爭奪可以帶貨的大V。而我卻看到了他們的共同點---和投資人的更及時更坦誠的溝通。

大V,通過每天的文章,和投資者溝通,用更通俗的語言,更貼近的利益出發點,為投資者解疑答惑,在投資的煎熬中陪伴共同征戰,及時且高頻率。而肖志剛,從投資哲學的角度,常常在網上和用戶天南海北的聊,除了睿智,還有真誠和用心。

相比公募基金一年六次的季報溝通,上述兩種行為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既往,無論基金漲跌,投資者都找不到基金經理,不知道他們的想法...

伴隨指數基金的底層資產,投顧之路方興未艾。

現行的公募主動權益,究竟向何處去?在告別天弘的時候,作為一個基金經理,肖志剛留下了一份個人的印記。

以下,為肖志剛的告別信全文(已獲授權發布)。

自7月26日至今,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寫這封信。平時寫投資心得的時候,是整篇文章隻論述一個道理,而當下寫這封信,要傳遞的信息過多,反而寫起來很是費神。幾經修改,勉強成稿,算是對自己過去6年基金經理工作,11年基金從業經歷,20年股票投資經驗的交代吧。

20年前的1999年7月26日,我騎著車到北師大門口辦理了股票账戶,正式開啟了炒股生涯。(後來這個一樓的辦理大廳變成了農行,二樓是個理發廳。成為基金經理後的6年,我一直在這個理發廳理發。)為了節約點開戶辦證的費用,那次我隻開通了上交所账戶,戰戰兢兢地往账戶了轉了一個月夥食費,發現沒有低於3元的股票,只好買了1手基金安順,算是把交易流程都測試了一遍。

那個時候我也幻想過人生的劇本,應該是最終有一天,我成為了安順的基金經理。但現實中,又有幾個人的人生是按劇本走的呢,走著走著,劇本就忘光了,而有的事兒卻從指縫中永遠留了下來。如你們所知,我最終成為了一名公募基金經理,一位幫上百萬人打理過錢財的基金經理。

在天弘基金參加校園招聘的時候,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基金經理的一天是怎麽過的?”作為一名基金經理,每天醒來,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家國大事各種信息,基金經理需要做的是迅速決策,決定買還是賣,買這個還是賣那個。其實,這與很多職業都是相通的,相通之處在於,都是做決策的。網絡大V需要決策的是帖子轉還是不轉,轉這個還是轉那個。領導們需要決策的是項目批還是不批,批這個還是批那個。曾有一位縣委書記和我說,在中國沒當過縣委書記不算當過官,我說那基金經理之於金融也是同理,他就立刻領會了。

總之,基金經理是一個最接近完美的職業,尤其是作為天弘基金的基金經理,是我感受最自由,成長最快的六年,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經常跟團隊同事說要珍惜在天弘基金從事股票投資的機會,珍惜大樹底下好乘涼的舒適,這機會正是基金經理們夢寐以求的,又是行業內所稀缺的。真的感謝公司所有領導、同事的六年支持與陪伴,感謝團隊六年的幫助與理解!

1980年5月,《中國青年報》刊登了一封來自潘曉的讀者來信,標題是“人生的路,怎麽越走越窄”,引發了當時社會的大討論。人生軌跡,就像一棵大樹,從樹樁開始,不斷分叉抽芽,越分越細,直到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樹葉,最後落葉歸根。在這個分叉道路上,少有走回頭路的,每過一次十字路口,選擇就少一些,最後可不就沒得選了。投資是靠決策,人生也是靠決策,尷尬的地方是,重要的人生決策基本都在年輕時完成了,隨著我們認知水準與決策水準逐漸提高,人生的路卻越走越窄,矛盾與痛苦隨之而來

2019年的元旦,我搭一輛計程車,出租師傅感慨,這車輪一滾一滾的,又是一年過去了,啥也沒留下。我說我的工作也有點像,股價上下跳動一天又一天,這一年就過去了,也不容易看到什麽積累。我在抖音上經常看到各種宏偉的工程,評論裡往往會有一些人留言,很自豪地說自己參與過建設,雖然參與這些工程可能很苦、很累,也不怎麽賺錢,但在這些參與者眼裡,自己留下了點東西,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我的微信頭像從來沒換過,是一架自己20年前親手鑄造的小飛機。也許再過20年,我不能保證還用著這頭像,但我一定會記得這架小飛機,依然保留著。而我卻很難保證我還記得曾經管理過的基金收益率是多少,就像現在的我,再也想不起高考各科分數了。也許不少人就是這樣,需要一個具體的存在,在上面雕刻自己的歲月。待暮年回首,有物為證,你看,這世界我來過。

實實在在的存在,總是讓人更有安全感,所以與投資對立的叫實業,叫實體經濟,網絡電商的對立面是實體店。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家人先後經營了兩家小書店。正好在7月底,教育部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接下來有時間,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再多開幾家看得見摸得著的校園實體書店,同時把過去零星撰寫的投資心得整理成書,在自己的書店賣自己的書,多好。借用豆瓣上一位書店店主的話“別人有錢開寶馬,我有錢開書店”。

再次感謝所有持有人的信任與支持,在此謝過大家!

肖志剛

2019年8月於新竹寄梅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