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喝涼水都長胖,何不了解五皮飲?

一個朋友,是個喝涼水都長胖的妹紙,為了能裝進心儀的衣衣裡,她不知道剋扣了自己多少口糧,難以如願。

另一個朋友呢,如果僅看臉,一般人會猜測她有120斤,朋友表示很不服,卻又無可奈何,無論怎麼少吃飯,減的都是身上的肉肉,面子就是大,沒辦法。

為什麼?要怎麼做才能如我所願,兩個朋友發問。

喝我啊!五皮飲蹭地一下跳出來說。

我專治脾氣虛或脾陽虛造成的水腫。脾主運化,脾氣虛或脾陽虛,就會運送能力不足,可使水濕運化失常、水濕停蓄溢於肌膚,導致腫脹,為脾虛水腫。不嚴重的情況下,就表現為發胖,有些人發胖在臉上,有些是四肢,甚至腹部等。

而如果嚴重,表現的癥狀就更多,很多醫典中都提到可用五皮飲,以皮行皮來治療。

《麻科活人全書》

治療水濕外溢,皮膚水腫,小便不利,可大腹皮、茯苓皮、茯苓皮等同用,如五皮飲。

《中藏經》五皮散

治男子婦人脾胃停滯,頭面四肢悉腫,心腹脹滿,上氣促急,胸膈煩悶,痰涎上壅,飲食不下,行步氣奔,狀如水病:

生薑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硬物。

《局方》五皮散

治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脅如鼓,繞臍脹悶,有妨飲食,上攻下莊,來去不定,舉動喘乏:

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之,不拘時候。

可見,五皮飲是治療各種腫脹很有名的方劑。這裡面提到的用量,均為等分,意思是每種用量相同,不過在實際運用中,通常的用量是每種九克。

讓我們來看一看為什麼這個治療腫脹的葯,要用到這五種皮。

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肺經。

既然是治療脾虛水腫,陳皮這個行脾胃之氣的葯自然少不了。脾胃地處中焦,中焦之氣通行,三焦之氣也隨之湧動,活力就上來了。

東垣曰:夫人以脾胃為主,而治病以調氣為先,如欲調氣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由於脾胃主運化水濕,故脾胃之氣行則能去濕、健脾、化痰,因此又可以說,陳皮溫能養脾行氣,辛能醒脾發散,苦能健脾泄水。

所以,治療水腫的方子裡,怎麼能少了陳皮的身影呢?

薑皮為生薑的根莖外皮。

秋季挖取薑的根莖,洗凈,用竹刀刮取外層栓皮,曬乾。

味辛,涼,無毒。入脾、肺二經。

可行水,消腫。治水腫脹滿。

很多醫典都提到了它的消腫功效。

《綱目》:消浮腫腹脹痞滿,和脾胃。

《本草再新》:和脾降肺,行水消腫,治膈噎脹滿。

《醫林纂要》說:薑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達皮,辛則能行,故治水浮腫,去皮膚之風熱。

茯苓皮為茯苓的乾燥外皮。多於7~9月採挖,加工「茯苓片」、「茯苓塊」時,收集削下的外皮,陰乾。

茯苓是祛濕行氣的,以舒緩磅礴的藥力推動體內的氣機,自上而下把中焦脾胃的水濕通過下焦以二便排出,使水液不再停留。

而茯苓皮歸腎,膀胱經。《醫林纂要》說其行皮膚之水。可治水腫膚脹。

《本草綱目》則說:主水腫膚脹,開水道,開腠理。行水而不耗氣,勝似大腹皮。

大腹皮,也是本方五皮之一哦,李時珍老師刻意把茯苓皮表揚了下,大腹皮聽後,低頭默不吭聲。

桑白皮,為桑樹的乾燥根皮。

秋末葉落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颳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乾。

性寒,味甘。歸肺經。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治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

大腹皮,為檳榔的乾燥果皮。又名檳榔衣。主產於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冬季至次春採收未成熟的果實,煮後乾燥,縱剖兩瓣,剝取果皮,就是「大腹皮」。具有下氣寬中,行水消腫之功效。

為利水葯。

味辛,性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

除了用作五皮飲,遇到腳氣腫痛,二便不通,大腹皮與桑白皮、木通、牽牛子等同用,功效也不錯呢!

以上五皮,陳皮溫養脾氣,健脾泄水。薑皮微寒,和脾降肺,行水消腫,消浮腫腹脹痞滿。桑白皮消面目肌膚浮腫。茯苓皮行氣、大腹皮下氣,令二便通暢,行水消腫。難怪很多藥典都視其為治療浮腫,以及脾胃陽虛或氣虛癥狀的寶貝呢!

那個喝涼水都長胖的朋友,已經表示要試試喝這個五皮飲了。

但有些人也許要問,如果水腫嚴重,五皮飲也能治療嗎?

這裡就要提到一個真武湯,一個實脾飲了。

真武湯的適應症為:

脾腎陽虛,水氣內停,小便不利。

由茯苓、芍藥、生薑(切)、附子(炮,去皮,破八片)各9g,白朮6g 組成。

其溫脾腎以助陽氣,利小便以祛水邪。為溫陽利水之基礎方。主治陽虛水泛證。

以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為辨證要點。

我不是葯神

貓眼電影演出廣告

購買

實脾飲,出自宋·嚴用和《濟生方》。

又名實脾散,由白朮12克、厚樸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檳榔)6克、茯苓15克、乾薑6克、製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薑3片、大棗3枚組成。

以厚樸去皮,薑製,炒、白朮、木瓜去瓤、木香不見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臍、茯苓去皮、乾薑炮各一兩、甘草半兩右呋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陰水。症見肢體浮腫,色悴聲短,口中不渴,身重納呆,便溏溲清,四肢不溫。舌苔厚膩而潤,脈象沉細者。

易經誦讀3 銥甜誦讀來自故事中的醫學00:0002:52

來看看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熊繼柏腫脹重症治驗

患者是一個36歲的小夥子,患水腫,腹脹,腹痛,大便溏瀉,診斷為克羅恩病。治療一個月,腫得更厲害,以擔架抬到我門診。刻診病人根本不能起身,問病、看脈都是在擔架上。患者一身浮腫,頭面及下肢部腫勢尤甚,按其皮膚凹陷不起,腹部脹滿,尤其是陰部腫脹明顯,陰莖、陰囊盡腫,陰囊腫大如球,伴有腹痛,大便溏瀉,日瀉4~6次,並有畏寒、肢厥、氣喘這樣一些兼症,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沉細遲。

對於這個病中醫怎麼診斷?不是有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之說嗎?《金匱要略》講「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這個病人正是其脈沉遲,這不就是一個正水嗎?正水者,陰水也,典型的陽虛水泛證。這時候,我們務必搞清是哪裡的陽虛,是脾陽虛還是腎陽虛,還是脾腎陽皆虛?就是脾腎陽皆虛,也要搞清楚孰輕孰重,是以脾陽虛為主,還是以腎陽虛為主?

現在這個病人水濕猖獗,有危候啊,氣喘,不能動,陰囊腫大發亮,腿上的皮膚都快腫炸了,四肢厥冷,畏寒,舌苔薄白,脈沉細而遲,陽虛是無可非議的,絕對不是陽水,而是陰水。那麼是以腎陽虛為主,還是以脾陽虛為主呢?這個人有脾腎兩髒的陽虛,但是陰部腫勢尤甚,脈沉細而遲,就判斷為以腎陽衰為主,所以就確定了不用實脾飲,而用真武湯。

儘管張仲景講真武湯的時候沒有講水腫,但是這裡是由陽虛水泛出現的另外一個癥狀,經文中的「振振欲僻地、頭眩、身瞤動」也是陽虛水泛引起的,只是癥狀表現不同而已,病機是一樣的,大膽地用了真武湯。

考慮真武湯治水腫力度不夠,因此合用五皮飲來行氣利水。用五皮飲治標,真武湯治本,標本兼治,這個病人就這樣給治好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