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是這麼發生的,飲食降血糖用這五招

目前,全世界對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還沒有完全弄清。一般認為糖尿病是由體質因素、病毒因素、自身免疫、飲食因素、不良情緒等造成體內胰島素缺乏或作用低下所致的一組內分泌代謝失調疾病。

一、糖尿病發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遺傳和體質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糖尿病發病具有種族和家族遺傳易感性。若雙親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二代中約有5%會患糖尿病;若雙親中只有一個患糖尿病,則子一代得糖尿病的機會更少,且常常是隔代相傳。據調查,2 型糖尿病患者遺傳因素佔90%以上,糖尿病孿生兄弟發病概率較高。
2.飲食與肥胖因素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與長期高糖、高脂肪飲食,體力活動少,身體肥胖有關。人若肥胖,脂肪在細胞積聚,降低了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3.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因素 包括腸道病毒、柯薩奇B4 病毒、流行性腮腺炎、腦炎、心肌炎等都會破壞人的胰島細胞,使人體免疫失控,引起胰島B細胞功能減低,導致糖尿病。
4.情緒與精神神經因素 現代醫學認為: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心理壓力大以及突然遭受心靈創傷等,會引起一系列胰島素對抗激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中醫也認為:情緒不調,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消耗津液,以致陰虛陽亢,引發消渴。
5.酒色因素與化學藥物 飲酒是發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色慾過度則會傷人腎精。有人為提高性慾,濫服溫燥壯陽葯,以致機體紊亂,燥熱內生,陰津虧損,引起消渴。酒、色對防治糖尿病都十分不利。另外,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類、利尿葯、降壓藥、苯妥英鈉、興奮葯等化學藥物,引起葡萄糖的不耐受性,也會導致糖尿病。
6.胰島疾病 胰腺炎、胰腺瘤、胰腺全切除或半切除引起胰島素相對不足而導致糖尿病。另外,腺垂體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內分泌系統病變和功能紊亂對抗胰島素分泌,抵消胰島素的作用,也可發生糖尿病。
7.妊娠 婦女妊娠時,由於生理變化,身體對胰島素需要量增加,產生相對性胰島素不足,可造成糖尿病。如果控制得法,則預後良好。

二、 糖尿病的飲食治療的五大有效方案: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階段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並不難。對於目前尚未患病的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的措施,主要有:

1、三餐中的主食不要過多,甜食要盡量禁掉。血糖是糖和澱粉(統稱為碳水化合物)帶來的。碳水化合物總量越大,升糖的潛力就越大。所以,控制血糖的第一個關鍵點,就是不要吃過多的甜食和澱粉類含量高的食物,或盡量降低這些食物的比例。

2、降低白米白面主食的比例,全谷雜糧、薯類蔬菜來替代一半主食。不同的澱粉類食物,消化吸收的速度差異很大。比如說大米澱粉中支鏈澱粉含量高,比較容易消化。而相比之下,綠豆澱粉粒直鏈澱粉含量高,消化速度比較慢。除了粘性食物之外,大部分雜糧、雜豆、薯類,都較白米白面的血糖反應低。


3、聰明選擇烹調加工方法,給食物留點需要咀嚼的天然口感。一般來說,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軟爛,消化就越容易,餐後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說,白饅頭、白麵包的餐後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過之而無不及。相反,烹煮不夠軟爛、需要細細咀嚼的烹調方法,比如彈性很強的通心粉,有利於保持餐後血糖水準的穩定。

4、改變進食順序,先吃菜,後吃飯,菜肴要比飯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進餐時的順序和配合很重要。先吃不升血糖的食物,後吃澱粉類主食,就能延緩葡萄糖進入血液的速度。

5、改變烹調方法,少放油,多放醋。研究發現,大量脂肪的飲食會降低胰島素敏感性,而且就餐時配合醋和其他酸味調味品能夠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所以,盡量採取少油烹調,比如用蒸煮、涼拌替代爆炒、油炸,買個不粘鍋來替代普通炒鍋,都能輕鬆降低烹調油的用量。

三、糖尿病防併發症,從防腎病開始

糖尿病最容易最普遍發生的併發症就是糖尿病腎病了。早期預防十分重要,常見的預防措施有:

1、要經常查腎功能,尿常規,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並監測血壓,做眼底檢查。

2、應做尿微量蛋白測定和β2-微球蛋白測定,以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


3、低蛋白飲食。在糖尿病腎病早期開始給予低蛋白飲食,合併水腫,高血壓者應低鹽飲食。

4、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努力使血壓≤120/80mmHg。高血壓不僅加速糖尿病腎小球損害的進展,而且加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有效地控制高血壓可使尿蛋白排出減少,可使腎功能降低的速度減慢。

5、嚴格控制血糖。臨床和實驗結果已證實通過胰島素皮下持續輸注療法控制血糖,可有效地控制腎病的進展。6、積極防治感染,包泌尿系統(尿路)感染。

7、避免使用對腎臟有毒害的藥物及造影檢查。
平時生活中要注意觀察病人的表現癥狀,糖尿病患者如果表現出:尿液泡沫多且持續(即出現蛋白尿),水腫,血壓升高難下降等。就說明糖尿病患者很可能已經有糖尿病腎病了。

糖尿病重在預防,而預防的基礎就是了解糖尿病的成因,並拒絕得糖尿病的不良習慣,尤其是糖尿病中的高危人群如肥胖或有家族史的肥胖者,一定要加強預防。

微信公眾號zhtnbxh(中崋糖友學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