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研快遞 | 老年患者的營養支持策略研究

近年來,我國老年患者急診術後併發症和圍手術期死亡率逐年增加,與之密切相關的因素包括老年患者因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和免疫功能下降現象導致的死亡,因此要降低老年患者術後及圍手術期死亡率,就必須做好對老年患者的營養支持及護理工作。在當今我國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的形勢下,解決這一項重大課題迫在眉睫。

一、研究老年人營養支持策略的必要性

由於老年人身體各器官的功能下降,代謝能力減退等生理特點,在臨床上,老年患者存在營養不良的現象十分常見。諸多因素都會造成老年人營養不良,比如腸胃功能的衰退,不能消化和吸收養分,或是因為牙齒功能的減退進食困難,還有很多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可會對他們的飲食及營養供給造成很大的困擾和影響。另外,老年人伴隨著認知能力的下降,一些老人反應遲鈍或頭腦不清醒,還有老年人的「孤獨感」這些因素都會造成營養不良現象的發生。

老年人營養不良現象嚴重除了因為進食不足所導致的原發性營養不良,還包括因各器官疾病及功能減退帶來的蛋白質及能量攝入不足所致的情況。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減退,比如心臟、腎功能衰竭等情況,伴隨著這些器官功能的減退合併慢性疾病,比如血管硬化、心腎功能不全等疾病;老年人因腸胃功能下降,對蛋白質、脂肪、糖等熱量的吸收能力很弱,能量代謝的轉換率也很低;老年人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很低,糖耐量不足,就容易引發高血糖症,尤其是老年患者,手術創傷、感染時,會導致乳酸的堆積,然後出現代謝性酸中毒。老年人對能量的消耗只要為靜息能量消耗和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因此能耗很低。

老年人對脂肪廓清能力大大降低,如果對他們補充脂肪,會導致血脂的升高,易發生膽固醇的沉積現象。再加之老年人的光照不足,骨質疏鬆症十分普遍。因此,研究老年人營養支持策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和必要性,為改善這種現象,必須做好對老年人的營養支持,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營養支持護理。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等號的保障,為老年患者的康復及身體狀況的改善都有極大的幫助。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決定了老年營養支持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二、老年患者營養支持原則

要改善老年患者營養不良問題不能太急,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面對營養嚴重不良的老年患者,更不能一味的大量補充,應先按照「半量」的標準補給,在逐步增加,給老人患者一個適應與接收的過程,最後再加至「全量」的營養。

在對老年患者進行營養支持護理時,首先以腸胃營養為主,這樣可以比較直接提高老年患者進食及能量補充,維持並提高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這樣首選腸胃營養,併發症會很少,實施起來也很方便,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可行性,適合長期護理和使用。

應堅持營養支持與治療並重的原則,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配合營養護理,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營養支持的效果。

三、老年患者的營養支持策略

老年患者與青年患者不同,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病理特點以及營養代謝功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營養支持策略才能更好的改善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做好對老年患者的護理工作,降低老年患者死亡率。

首先,在對老年患者進行營養支持之前,要先對其進行營養風險的預測和患者對營養支持的反應,老年患者在接受營養支持前,應先對其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進行調理,例如糾正低血容量及酸鹼平衡紊亂等情況,根據老年患者的營養風險和原發疾病,以及他們的病程等現象選擇合理的營養支持方法,對熱量和營養物質的制定都要根據個體差異,制定個體化方案。

第二,以腸內營養補給為主,這樣有很大的合理性。有利於改善和維持老年患者的腸道功能,併發症少,且實施起來很方便,在臨床護理上應廣泛推廣和應用。腸外營養會增加很多併發症,尤其是不加選擇地對沒有營養風險的老年患者進行腸外營養,很容易引起感染性併發症。其中,管飼方法是對老年人實施腸內營養的有效途徑。

第三,在選擇營養物質時,應避免乳糖含量較高的製劑,在選擇脂肪類物質時,應盡量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以防止老年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另外,標準的蛋白配方適用於大部分老年患者,對於胰腺炎這類腸胃功能不健全的老年患者,可以使用氨基酸一類的腸內營養製劑。

第四,在對老年患者進行營養支持的過程中,必須做好實時監測工作以及效果評價。對老年患者身體重要器官功能進行檢查,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營養支持方案和策略。另外要注意的是,對於沒有存活希望或是不可逆轉的昏迷患者,或是臨終患者,都不適宜隱形任何的營養支持。

四、結語

根據老年患者的生理及病理特點,制定合理的、科學的營養支持策略,降低老年患者手術死亡率和手術併發症的概率,對改善老年患者的營養狀況及身體狀況有很大的幫助,在當今老齡化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