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的3大壞習慣,父母千萬不能縱容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都在不斷重複原來的動作,習慣動作是潛意識,無需大腦思考,無需用意志去控制。

1

葉聖陶先生把“習慣”和一個人的“能力”聯繫起來:走路和說話是人人具備的兩種基本能力,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

比如,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事物記下來的習慣,李四表達能力不好,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的習慣。

因此,習慣養成得越多,那個人的能力就越強。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的習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對習慣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還清的債務,這種債務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並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這就是說,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我們家長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熏陶,比如,生活習慣、待人習慣、閱讀習慣、勞動習慣,等等。

2

關於怎樣培養好習慣,育兒專家都有很多經典的著作,我不羅嗦了,也許以後會總結一些具體的實例。今天,我想說幾個“反面教材”,不良習慣,對人的一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

(1)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就要發泄情緒,甚至動手打人。

我們和幾個朋友一起外出旅遊,其中一個朋友的孩子5歲,僅僅相處了三天,這男孩的火爆脾氣,讓所有人都崩潰了!

看電視時,他說要看少兒頻道,他媽媽隻不過慢了一秒鐘的時間,他居然抓起遙控器拚命往電視機上砸去,一邊還撕吼尖叫;

吃晚飯時,他喝了很多飲料,他媽媽說不能喝太多,結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媽媽的腦袋上,還理直氣壯地哭喊;

朋友們一起打撲克,他想玩,就單獨給了他和笑笑一副,誰知他不領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東西都掀翻了……

別人的孩子,我不會干涉。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提醒孩子的家長:必須盡快幫助孩子糾正惡習。

如果希望世界都圍著他一個人轉,一點願望沒有滿足,就大發雷霆,那麽將來長大到了社會上,肯定會撞的頭破血流!當他遭遇拒絕、遭遇失敗、遭遇挫折的時候,不會有很好的心態,去面對問題,更不能理智地解決問題。

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學會控制情緒。

(2)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做事沒始沒終。

一個朋友的孩子已經8歲,上小學了,我帶著笑笑去他家玩。他先拿出一堆拚圖,和笑笑一起拚,當笑笑還沉浸其中,他忽然撒腿跑開,衝到房裡,拿出一個奧特曼變形玩具。

笑笑抬頭看了看,又低下頭,依然專注於手中沒有完成的活兒。

小哥哥哼哼哈嘿地比劃了兩下,又轉身翻開抽屜,拿出一張碟,對笑笑說:“弟弟,我們看灰太狼吧?”笑笑非常冷靜地說了一句:“不要三心二意。”讓哥哥的媽媽瞠目結舌。

是的,笑笑2歲的時候,我就在生活中告訴他,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朋友很煩惱,說她兒子一直就是這樣,三分鐘熱度,沒耐心,不能堅持。

現在上學了,老師也批評他不能集中注意力,總是東張西望,回家做作業呢,也很磨蹭,本來半小時能完成的事兒,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會看電視一會打槍居然能折騰兩個小時。

如果從小做事情就沒始沒終,長大以後可能很難成器,並不一定是幹什麽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即便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個認真投入和持之以恆的態度。

而且,不能專注,就意味著工作、生活沒有效率,三心二意虎頭蛇尾,也讓人感覺缺乏責任感。

我讓朋友先不要著急,她兒子顯然已經養成了“習慣”,當務之急是幫助孩子糾正惡習,雖然改變很難,但是為時不晚。

(3)依賴性強,不愛思考,遇到問題就找媽媽。

這是一位網友媽媽向我發來的求助,女孩5歲。

她說,孩子的獨立性很差,特別依賴媽媽,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等自理能力,還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畫畫的時候打不開彩筆盒,不會自己想辦法,就是找媽媽;

玩滑梯和小朋友發生衝突,不會自己面對,就是哭著要媽媽;看卡通片裡提出的問題,不會自己思考答案,就是問媽媽……

獨立,是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愛思考,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習慣於依賴別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較脆弱,不能承受風雨。

我們愛孩子,就要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我們能夠擁有孩子多少年啊?有一種依戀,是為了分離!

幾個建議:日常生活中,家長不要過於代勞、過於保護;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提問,激發她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