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五個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兒童階段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一個好習慣能成就孩子,一個壞習慣則能傷害孩子。在此,與家長們分享一些經驗,希望從這個暑假開始,我們一起來為孩子們訓練養成讓他們受益終生的五個好習慣。

守時:讓孩子成為「靠譜」的人

兒子的畫畫班上有兩個同學,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男孩經常遲到,每天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女孩總是很早就到,擺好用具,靜靜地坐等老師。有次下暴雨,只有女孩和媽媽濕淋淋地趕去上課。時日不長,女孩的畫技就突飛猛進,而男孩還是畫得不知所雲。大家向女孩媽媽取經,她說,也沒什麼特別的,我只要求女兒凡事認真,而認真上課的前提就是守時。

有句話說:守時的人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人一定很守時。因為守時就代表著自律,有責任心,會讓人感覺靠譜、值得信賴,在團隊合作和未來發展中更容易獲得好機會。對孩子來說,守時代表著有管理時間的能力,有計劃、有責任心地學習和生活。

整理:培養秩序感和專註力

韓國一位整理師去一戶人家整理兒童房,驚訝無比:到處堆著亂七八糟的書和玩具,衣服隨意掛著,書桌上滿滿當當的,還養著三隻倉鼠,房間裡的味道十分難聞。孩子媽媽抱怨:「整天逼著他讀書,就是不愛讀,唉,沒辦法!」在倉庫一樣的房間裡,孩子怎麼可能靜下心讀書呢?整理師開始清理,後來孩子也加入進來,扔掉廢品,收納好有用的東西。幾小時後,房間乾乾淨淨又整整齊齊的了。孩子滿心歡喜地坐到書桌前,津津有味地拿起一本書讀起來,甚至忘了整理師的存在。

只是通過整理,就能讓孩子集中精力地學習,多麼神奇!哈佛商學院調查發現,課桌乾淨、整齊的孩子往往成績優異、性格開朗、做事專註有耐力。而經常丟三落四、拖拉懶散的孩子,基本都沒有整理的好習慣。整理不但能鍛煉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自律能力,還在潛意識中整理內心的情緒垃圾。

閱讀:終身受益的財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聽起來嚇人,但不無道理。據調查,堅持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均會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狀元愛好閱讀。一位高考語文得了148分的同學說:書讀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從小我媽媽就愛給我講故事,我對閱讀的喜歡也是從那時開始的。閱讀不僅是一個好習慣,更是孩子洞察內心、感知生活的儀式感。

運動:激發孩子的「體能自尊」

閨蜜的兒子上幼稚園中班,因為身材瘦小,總是有些膽怯不自信。閨蜜想盡辦法鼓勵,就是不起效。有一次,幼稚園玩跳遠,兒子竟然得了第一名,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揚、圍觀。從此,孩子慢慢開朗活潑起來,跟同學交往也積極主動了。這是因為他的體能自尊被激發了,證明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起了在群體中的自尊和自信,這就是運動的魅力!之後,孩子的思維能力、自控力、耐力、競爭力、合作力也隨之提高。

做家務:培養自理能力和責任心

親戚家有個男孩,從小嬌慣,什麼活都不乾。上大學第一天,他就打電話求救,問家人該如何套被套。不僅如此,他連襪子也洗不乾凈,穿臟一雙就買一雙。放假回家,總是拎回一大包臟衣服要媽媽洗……

「你隻管學習,其他都不用管」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很多父母不讓孩子做家務,怕燙著、碰著、累著,也怕做不好,給自己添麻煩。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但教不出好孩子,還特別容易讓孩子喪失責任心。哈佛大學用20年跟蹤調查一批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結果發現,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在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

日本女孩阿花5歲就學會了做所有便當和大部分家務,她媽媽希望「女兒能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很好地生活下去」。其實,這正是我們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你阿花的媽媽那樣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鍛煉和成長機會。其實,孩子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嬌貴、弱不禁風,放手讓孩子做家務吧,這樣他們從中得到成長的經驗和思考,才能體察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懂得什麼是付出和回報。

(田欣)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