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眾文化節目 卻被大眾審美接納

  意外的是,一檔小眾節目大有被大眾審美接受,成為高口碑爆款之勢。在第二季的第二集《偏離和規範》中,陳丹青說,早期的印象派是一批在藝術磨練中逐漸厭倦於落入俗套的規範化畫風的藝術家,起初這些印象派畫家並不被看好,甚至被同行嘲笑。有評論認為,“偏離和規範”充滿悖論的關係,正是這類小眾文化節目的意義所在。

  美仍是年輕人追尋的精神食糧,在這個意義上,承擔美育功能的文化節目,給大眾帶來了“尋找美”的良好管道。如今逛博物館、讀電子書、新媒體文化節目等等,也漸漸成為年輕人親近文化的偏好。陳丹青說,“我現在如果不是做節目,我到一個城市我也不太去看美術館。我很羨慕年輕人的好奇心,接受力,體力種種,年輕人會對太多事情一下就跳到水裡去。藝術太需要精力了。”在陳丹青這裡,藝術並不設有高門檻。“文化背後就是無窮無盡的歷史,歷史的背後就是人。大家不要相信專業性,不要害怕去接近藝術,人人都可以去看。我們現在的教育把藝術變成艱深難懂,不經過學習就無法看懂。你要去自己看,見到藝術,你一定會被藝術吸引。那麽多藝術放在那裡,就是為了被吸引。”

  也因此,不少小眾文化節目,私人化的審美感受、獨特的講述視角,卻能被大眾審美所接受,比如高曉松《曉說》、馬世芳《聽說》,以及陳丹青的這檔《局部》。張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