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興全基金:基金投資最怕盲目"贖回止損"或"加倉追漲"

  知基知己 百戰不殆

  中國證券報

  □興全基金 陸申暘

  最近A股市場持續震蕩,自1月末以來上證綜指回調超過20個百分點。不少人都在後台留言“我的基金套牢了,怎麽辦呢?”或“2800點了,我該加倉入場嗎?”

  曾經看到股民的一句感悟:剛開始投資會虧兩次,一次是抄底,一次還是抄底。的確,市場波動常有,即使是市場上最賺錢的基金產品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對於投資者來說,基金虧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贖回止損”或“加倉追漲”,可能讓你的疼痛再加深一層。

  那麽如何區分基金是“短期波動”還是“止損信號”呢?

  基金虧損,需關注基金經理投資水準而非下跌幅度。因為股票與基金有本質上的不同,股票代表的是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的所有權關係,基金其實是持有人將資金委託給專業團隊運作管理,將這些資金投資於股票或債券等金融工具,本質上是一種信託關係。對於基金的選擇,一方面是投資者與基金經理對於未來市場判斷、公司經營預期等投資邏輯的契合,更是投資者對於基金經理以及基金公司的認可和信任。因此,當基金淨值出現波動時,投資者更需關注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水準,決定是否繼續持有基金,而非隻關注基金淨值的回撤程度。

  為便於理解,我們對影響投資組合收益的因素簡單地分為市場因素和主動管理因素。我們時常看到市場下跌時,不少優秀基金雖然業績也並不太樂觀,但其中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收益部分依舊為正;也會看到儘管牛市中某隻基金業績喜人,其實只是市場因素的功勞,頗有一種“風來了豬都飛上天”的戲劇感。因此,當基金下跌造成虧損時,拆分出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水準再做評價,是否繼續持有是關鍵之一。

  最簡單的方式是,我們將基金與同期市場綜指或其業績基準作比較。如果基金雖然虧損,但還跑贏了市場綜指或業績基準,那麽下跌因素大概率來自市場不太給力,比你更心疼的投資者大有人在。此外,在一些專業的第三方機構平台也可以查到他們對於基金和基金經理更全面更深刻的剖析,這對於虧損中頭疼腦熱的你或許是一劑良藥。

  評估了基金經理的投資水準後,我們還需要關注市場因素,尤其是一些被動型基金或主題型基金。

  這些年,市場上湧現了不少主題型基金,從互聯網到5G到醫藥,幾乎涵蓋所有熱點板塊,而且幾乎都是某一時段表現最強的基金。但是這些板塊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持續向好,還需要持有人謹慎把握。

  不禁想到了基金行業典型的“冠軍陷阱”現象,如2015年度混合型基金表現前十的基金基本都是各類主題型基金,平均回報超140%。但是到2016年度,其中表現最好的一隻回報僅為1.66%,表現最揪心的跌幅近40%。我們常發現,投資者關注到某一熱點板塊或優績基金時通常處於峰值右側,這時入場往往成為別人的韭菜。當然,踩中市場熱點是一件幸運的事情,但更需擔心在此之後該熱點是否會人走茶涼。如果真是由於熱點消亡導致的投資虧損,建議持有人不要再苦苦等待。

  有時候,基金表現不佳也由於基金經理對於市場水土不服,建議持有人站在較長時間維度考察基金經理或基金公司的歷史表現再做決策。

  除此之外,虧損時投資者也應該反過來審視自己。

  對於投資者來說,需始終了解自己投資的初衷和目的,了解自己到底買了什麽。不同目標的投資應有不同類型的投資品種相對應,同樣,對於可承受的最大波動水準也會有所不同。例如為滿足日常需求的餘額理財,要求投資的品種流動性較好且表現穩健,而為實現長期目標例如教育基金或旅行計劃的投資,流動性要求不高,相對可容忍的波動性也會更大。

  曾經看到一句話,意思是靠運氣賺的錢,也終會因運氣而失去。投資出現虧損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但當虧損已經出現,還是要冷靜地先分析其中的原因,知基知己,百戰不殆。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