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現在的小朋友都需要割包皮?研究發現包皮過長易致癌!

在上幼稚園或小學期間的公共衛生課中,老師發現男同學的包皮過長,都會建議到醫院進行手術(這也是導致夏天各大醫院爆滿的原因)。老師怎麼能要求男孩子做包皮手術呢?其實這是國家公共衛生的一部分。很多研究發現,男性的包皮過長與泌尿生殖道的疾病密切相關。

流行病學、組織學數據證實在腫瘤發展過程中與炎症路徑密切相關。超過17%癌症發生是在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慢性炎症感染狀態能導致組織微環境的變化,細胞變異,細胞增生,新生血管生成等,所以感染導致組織微環境的變化是腫瘤形成的有關的因素。

宮頸癌

在中國子宮頸癌是第二大高發癌症(15-44歲),每年約7.5萬人宮頸癌,其中每年有4萬人死於宮頸癌。然而中國包皮環切率<5%。在男性包皮環切率小於20%的國家,宮頸癌的發病率比包皮環切率超過80%的國家宮頸癌的發病率要高大約70%.

愛滋病

愛滋病目前是中國傳染病至2008年以來死亡率最高的(中國官方的消息)。

女性生殖道感染

門診女性感染中約50%感染HPV(人乳頭瘤病毒),其中將近80%女性的性伴侶包皮過長或包莖。性伴侶包皮過長或包莖是女性HPV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

陰莖癌

20世紀50年代以前、陰莖癌曾是中國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健康意識和衛生條件的不斷改善,近年陰莖癌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為2.57/10萬,居男性惡性腫瘤的低10位。韓國包皮環切率>90%,陰莖癌發病率在0.64/10萬,以色列陰莖癌發病率僅為0.1/10萬,遠遠低於中國陰莖癌的發病率。

攝護腺癌

2012美國學術期刊《癌症》:首次發生性行為前已進行包皮環切的男性,其患惡性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未切除者低18%,患良性攝護腺癌的風險也比未切除者低12%。包皮環切的男性通過性途徑感染病毒的風險會有所降低,其出現炎症和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也隨之減少。

2014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研究表明:1歲內性包皮環切術者顯現出預防攝護腺癌的發生,患者攝護腺的分析減小4%。35歲後進行包皮環切術的男性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未性包皮環切術的男性低45%,包皮環切術對攝護腺癌有預防作用。黑色人種中包皮環切術對攝護腺癌具有明顯的防護作用,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下降了60%

首次性生活之前行包皮環切術可降低攝護腺癌的患病風險,患攝護腺癌的可能性比那些沒有接受包皮環切的男性低11%。

在韓國90%以上的男性做包皮,韓國的宮頸癌、攝護腺癌、陰莖癌的發病率比中國低很多。巴西和中國差不多,陰莖癌、宮頸癌的發病率很高,巴西也是個不做包皮手術的國家。

包皮環切術能夠降低生殖道感染和腫瘤的發生。


(圖片來自網路,不作為商業用途;疾病治療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顧問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