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保胎兒救母親,一刀兩全其美!這台妊娠宮頸癌手術厲害了!

多科合作逐步形成妊娠宮頸癌診療「紅房子標準」,微創理念再創新高度。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孩子會有問題嗎?我的手術能成功嗎?」手術準備室裡,糾結無比的孕33周產婦蔣倩(化名)躺在手術推車上等待著。因為下一刻,她將迎來人生的全新身份——母親,然而也在那一刻,她將同時接受命運的洗禮——向宮頸癌宣戰!

欣喜懷孕,驚聞罹患宮頸癌

2018年1月,29歲的蔣倩發現自己懷孕了。還沒來得及從幸福和期待中醒來,便在孕12+5周的產檢中查出HPV16陽性,TCT顯示非典型鱗狀細胞,遂行宮頸活檢提示宮頸鱗狀細胞癌。走遍當地醫院均被告知終止妊娠,切除子宮!這簡直是當頭一棒,難以接受!

然而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她含淚答應保命接受引產切除子宮。就在手術前的最後一次會診中,轉機出現,當地的產科主任推薦她到上海紅房子醫院再試試。

死馬當活馬醫,蔣倩抱著一絲希望來到華克勤教授的門診。婦科檢查發現,宮頸菜花樣腫塊,直徑約4 cm,觸血陽性,我院病理會診再次確認子宮頸顯著浸潤性鱗狀細胞癌。盆腔MRI提示,宮頸後壁團塊狀腫塊,大小約2.6×3.4×2.3 cm。術前診斷為宮頸鱗癌IB1期。腫塊不小,難度很大。

看著傷心糾結的孕婦,擅長妊娠合併宮頸癌的華克勤教授毅然收下了這個不幸的準媽媽。

病人的病情複雜,又有強烈的保留胎兒的意願,於是華克勤教授召集了第一次多科會診,打算為蔣倩量身定製診療方案。遵照指南,初步達成共識:保留胎兒,儘快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若盆掃術後病理結果顯示淋巴結陽性則立即終止妊娠,若陰性則啟動新輔助化療,嚴密監測孕期胎兒發育情況及腫瘤進展情況,若病情穩定,則推遲根治性治療至胎兒成熟。」

MDT團隊的討論結果給了蔣倩莫大的信心:「我要保住這個孩子,聽他叫我一聲媽媽。」

孕20周,華克勤教授團隊勇闖禁區,為蔣倩進行了腹腔鏡下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術後病理顯示,雙側盆腔24枚淋巴結均未見癌轉移。消息傳來,眾人欣喜,胎兒可以保留了!一份初始的母愛亦激起了蔣倩與宮頸癌抗爭的鬥志。

多學科協同,以更小創傷創新術式

盆掃手術後,華克勤教授根據MDT討論結果製訂出了周全的治療及分娩方案,讓蔣倩開始化療以控制腫瘤,為分娩時的第二次手術做好充分準備,同時加強監測,為胎兒生長髮育贏得時間,提高出生存活率,減少早產併發症。四次化療,艱難但順利。定期產檢,胎兒發育正常。腫瘤有效控制。跨越了一道道的坎兒,蔣倩以常人不能及的毅力堅持了下來。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孕32+5周,經陰道鏡和MRl評估顯示,蔣倩宮頸的腫塊有增大趨勢。諸多文獻顯示,妊娠合併宮頸癌產婦,其胎兒娩出的最佳時間應大於37周。還有4周時間,宮頸腫塊還會長大嗎?根治手術還能等嗎?尚不滿33周的胎兒提前出來能存活嗎?華克勤教授再次陷入艱難的抉擇。

再次MDT!華克勤教授立即啟動多科會診,第二次召集大家進行討論。團隊成員各抒己見,擺出觀點,大家達成共識,一致認為必須立即終止妊娠,同時進行根治術,並綜合評估胎兒出生後存活情況,做好新生兒出生後搶救及治療預案。

9月6日,在多方保障下,產科婦科聯手為蔣倩進行了手術。以往剖宮產與根治手術同時開展,因孕期子宮巨大,通常採用長達二十公分繞臍周的縱形切口,損傷大且恢復慢。而此次不同的是,經過充分設計和討論,婦科產科達成共識,秉承更小創傷原則,由產科李儒芝副主任為蔣倩施行了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術,即在恥骨聯合上方兩橫指處做10cm的橫切口。

這不僅是胎兒娩出的通道,更因切口小容易關閉使後續婦科團隊開展腹腔鏡下廣泛全子宮切除成為可能。12點15分,隨著嘹亮的啼哭聲,一個體重2180克的男嬰平安降生,蔣倩流下了幸福的淚水,所有經歷過的磨難在這一刻都那麼值得,凸顯出了生命的意義。

手術還在進行,與病魔的較量還在繼續。胎兒娩出後,接力棒順利交到了婦科華克勤教授的手中。助手張旭垠副主任醫師在剖宮產橫切口處置入一圓形手術切口保護器以關閉腹腔,並充氣。同時切開盆掃手術時原有的腹壁僅5 mm瘢痕皮膚,穿入trocar,置入鏡體。

光源下,橫切口處的手術切口保護器如月光寶盒般閃閃發亮,剖宮產術後連續進行的腹腔鏡下廣泛全子宮切除手術正式拉開帷幕,在微創理念的驅動下,一個技術革新使得原本只能接受開腹巨創手術的患者又一次獲得了快速康復的最大收益。

宮頸癌手術的關鍵環節就是處理宮旁組織和打「隧道」。因輸尿管、子宮動脈以及將要被切除的宮旁組織距離非常近,稍不留神就會造成損傷和出血,而此時蔣倩的子宮,雖娩出了胎兒,但仍有孕4月大小,這巨大的子宮使本就操作太空狹小的盆腔更加「擁擠不堪」,操作難度大大增加。華克勤教授及時調整手術床,改變患者體位,利用重力原理使得手術部位充分暴露,順利完成了宮旁組織的切除。

接著,她又小心翼翼地分離盆腔組織,密切注意子宮收縮情況,以防產後出血。切斷子宮血管後,沿輸尿管表面「打隧道」直至入膀胱處,遊離雙側輸尿管,鉗夾切斷韌帶,將切除的子宮、雙側輸卵管裝入取物袋,經由「手術切口保護器」完整取出,一氣呵成,完美流暢。

最後,華克勤教授更做了諸多人性化的個性處理,如卵巢懸吊術、陰道延長術,她竭盡全力為蔣倩保存生殖內分泌功能和性功能,讓她能在解除病痛後更好的回歸家庭和社會。

手術結束,連同剖宮產和婦科廣泛手術出血僅300ml。術後第二天蔣倩即恢復排氣。第三天便可以下地走動。在NICU,看到自己歷經千辛萬苦生下的寶寶,蔣倩再次淚濕衣襟……她說:「我要好好活下去,陪著寶寶長大。」為母則剛的勇氣以及醫護同心的信任,讓她在而立之年收穫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後續,蔣倩將根據腫瘤治療規範開始同步放化療……

MDT貫穿全程,形成「妊娠宮頸癌紅房子標準」

妊娠合併宮頸癌是婦科最常見的妊娠期惡性腫瘤。當孕婦處於妊娠狀態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臨床可以選擇的治療手段,治療不及時或不合理都會給母親和胎兒帶來一定影響。

近年來,依託多學科團隊,華克勤教授團隊在保留生育功能的妊娠宮頸癌診療中始終走在國內外前列,成功救治妊娠期宮頸癌患者24例,五年生存率達87.5%,新生兒存活率達77.78%。在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及指南,結合紅房子婦科微創的特色,不斷進行改良,逐步形成了規範化、微創化、人性化、個體化、連續性的妊娠宮頸癌患者無縫銜接的綜合性診療「紅房子標準」,在保證母嬰安全的前提下遵循指南要求,使患者獲得最佳療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紅房子標準」尊崇最微創理念,將達文西機器人、單孔腹腔鏡等技術有效融於其中,使得更多像蔣倩這樣的病人獲得最微創治療,大大提高了康復速率、患者滿意度及生活、生存品質。

華克勤教授坦言:「這些成果的取得都得益於MDT團隊的合力,單一科室力量有限,遇到複雜疾病,多科協同作戰能產生1+1>2的效應。」

華教授告訴我們,腫瘤治療是一個綜合、複雜、多變的過程。妊娠期合併子宮頸癌患者涉及到多學科管理,對每一例這類患者都應由包括婦科腫瘤、產科、兒科、病理學、影像學、麻醉科、護理團隊專家共同管理,結合患者具體情況,綜合子宮頸癌的病理類型、惡性程度、臨床分期、妊娠周數、分娩方式及胎兒發育情況,採用個體化、連貫性的無縫銜接綜合管理方案。

高水準的多學科合作和探討,打破了原有「單科診療」「多科會診」的壁壘。在過去,患者就診往往在哪個科室掛號就意味在哪個科室治療、採取怎樣的治療手段。一位妊娠合併宮頸癌的患者由婦科專家診療即單科診療;而「多科會診」則可以理解為由婦科和產科醫師分別對患者和胎兒進行診治。如此一來,同是妊娠合併宮頸癌甚至同一分類分期的患者,則會因為治療方法的不同而導致治療結果也會有很大差異。

紅房子從來不滿足於隻達到根治的診療效果,他們總是儘可能地為患者保留生育、生理功能,實現患者繼續成為女人的願望。近年來,在MDT討論的過程中,專家們不斷消除學科偏頗、解決爭議,一次次為妊娠合併腫瘤患者完成陰道延長術、卵巢懸吊、保留盆腔神經等高難度術式,在保證患者生存品質的基礎上,更多考慮患者術後功能恢復、生活品質以及家庭和諧,並逐步形成以提升患者康復速率和術後生活水準為目標的「妊娠宮頸癌全程式MDT診療模式」。

隨著在婦科腫瘤綜合治療上的開拓與創新,紅房子「妊娠宮頸癌全程式MDT診療模式」在風險預案、早診早治、兼顧局部和整體、器官保護和支持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多學科醫生集中對同一患者的同一病症展開討論,摒棄不必要的治療,最終達成共識、形成完整的治療方案。而這個「共識」也正帶領著紅房子的婦產科專業向更深更精的高度發展,指導未來該類病症的各類患者的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