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懷孕撞上腫瘤不再一切了之,一宮頸癌患者在上海圓媽媽夢

當孕婦遇到惡性腫瘤,是終止妊娠切除腫瘤還是生下孩子?32歲的凌凌(化名)一度面臨這樣的艱難抉擇。

2017年,她在懷孕期間被查出患宮頸癌,為了保住孩子,她找到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華克勤教授。後者為她制定了「邊化療,邊隨訪」的治療方案,帶領團隊在一百多天的時間裡保證胎兒和母親的生命安全。2018年4月5日,凌凌如願產下一名4斤重的男嬰。

孕期發現腫瘤,不再是「保大還是保小」的艱難選擇。華克勤說:「既然國際上已有成功的先例,我們也應該做出創新和努力,給國內女性爭取到成為母親的機會、給她們爭取更好的生存品質。」

懷孕準媽媽被診腫瘤,胎兒何去何從

2017年秋天,凌凌懷孕,到13周時陰道開始出血,到當地醫院檢查,結果是患宮頸癌。

當年11月,她慕名找到了華克勤,經過檢查與病理會診,確認為宮頸鱗狀細胞癌。

懷孕又遇宮頸癌該怎麼辦?常規治療方法即終止妊娠,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然後進行抗腫瘤治療。但是,這就意味著30歲的凌凌永遠無法再生孩子,而她想成為一名母親。

華克勤近年來致力於宮頸癌的保育治療。她接診過一名25歲妊娠合併宮頸癌1b1期的患者,通過切癌腫、保胎兒,華克勤團隊聯合醫院產科主任程海東以及麻醉科、新生兒科等科室,完成了世界首例中孕期行腹腔鏡保留子宮宮頸廣泛切除術,讓這名患者如願成為母親。

當時,華克勤帶領團隊醫生們查找了很多國內外文獻,找到了國外妊娠期化療的依據,然後為這名患者制定了對胎兒影響最小的治療方案——在孕期行TP化療方案直至胎兒成熟。這名患者在2013年7月7日安全生產,孩子至今一切指標均正常。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華克勤(前排右四)專家團隊。 本文圖片均由院方供圖

有了這一例的經驗,再加上凌凌和家人的充分信任,華克勤決定幫她實現「母親夢」。

邊化療邊隨訪,孕34周順利分娩

2017年11月30日,在凌凌孕中期(孕16+2周),華克勤團隊為她進行了盆腔淋巴結清掃術,以了解腫瘤是否轉移。

病理結果顯示,盆腔內淋巴結均未見轉移。這意味著凌凌術後可以接受妊娠期「邊化療,邊隨訪」的治療方案。

在凌凌的妊娠期,華克勤一共為她制定了6次化療,共需4個月。第二次化療結束後,好消息傳來,核磁共振結果顯示,凌凌身體裡的腫塊不見了。

那一天是凌凌生病以來說話最多的一天,大家終於看到了她的笑臉。她告訴大家,她希望孩子是一個男孩,因為這樣就沒有機會再經歷她受過的罪。

2018年4月5日,孕34周的凌凌自覺胎動減少,胎心監護顯示「胎心接近180次/分,胎心變化曲線接近一條直線,波動明顯減少」,這意味著她肚子裡的寶寶已經缺氧,情況危險,要立刻生下來。

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所有醫護人員隨即進入備戰狀態,產科主任程海東從家中趕到現場,迅速將胎兒娩出。

當凌凌見到自己生下的4斤重的兒子時,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你在這個醫院的愛中來到這個世上,也一定會在愛中健康長大」。

凌凌(化名)如願生下一名男嬰。

孕期發現腫瘤不再是「保大保小」的艱難選擇

如願做媽媽後了,凌凌的治療仍在繼續。

2018年5月21日,華克勤團隊成功為凌凌施行了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

為什麼不在凌凌剖宮產的同時進行開腹宮頸癌根治術?華克勤解釋,開腹宮頸癌根治術需在患者腹部切開一條至少約10厘米的豎長切口進入腹腔,創傷大,患者術後傷口疼痛明顯。尤其對於凌凌而言,胎兒剛剛娩出後,子宮及周圍組織水腫、盆腔充血嚴重,術中極易出血,手術風險大大提高。

而術後6周,產褥期過後,患者子宮已恢復至正常大小,此時,通過腹腔鏡手術僅在腹部打幾個「鑰匙孔」,以腔鏡特製器械深入盆腔,為凌凌完成切子宮的手術,不僅對正常組織影響小,而且手術創口小,術後幾乎不留明顯疤痕,更有利於患者的恢復。

凌凌的經歷也表明了,當一個孕婦被診斷為惡性腫瘤需要治療時,終止妊娠並非唯一且必須的選擇。

華克勤表示,對於像凌凌這樣妊娠合併宮頸癌的患者,目前國際上有準媽媽接受在懷孕的子宮上做手術,也有準媽媽一邊化療、一邊在隨訪中繼續妊娠。

「既然國際上已有成功的先例,我們也應該做出創新和努力,給國內女性爭取到成為母親的機會、給她們爭取更好的生存品質。」華克勤說,隨著醫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和人性化、個體化治療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孕期發現腫瘤,不再是「保大還是保小」的艱難選擇,也不再是簡單地「一刀切」。

截至目前,華克勤團隊已完成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近50例,其中有4人已完成生育,更新為「母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