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婦科惡性腫瘤低齡化,保育診療為患者保生命保生育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6月18日電(記者仇逸)隨著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婦科惡性腫瘤疾病譜受到影響,發病趨向年輕化,除子宮內膜癌外,還包括卵巢癌、宮頸癌、妊娠滋養細胞癌以及乳腺癌等。當治病需求和生育需求之間產生衝突,如何捍衛女性成為母親的權利?

2019紅房子論壇暨第五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國際婦產科高峰論壇近日舉行,300多位國內外婦產科專家共聚一堂。專家們特別針對子宮內膜癌的保育治療、三大婦科惡性腫瘤的靶向治療、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的難點、生育相關問題的現狀及前景等進行詳細解讀,既有應用現狀的闡述,也有藥物作用機制的解析,更有保育治療的前瞻分享。

專家指出,女性生育權的保存是一項長期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涉及腫瘤、婦科、生殖等眾多學科。新時代下,醫生該如何兼顧腫瘤治療與生育功能的保存?這對臨床醫生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關注生命全周期,聚焦生殖大健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積極開展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保育治療。華克勤教授團隊於2013年完成了首例中孕期腹腔鏡保留子宮宮頸廣泛切除術。面對宮頸癌發病年齡日益年輕化的趨勢,手術團隊充分尊重女性的生育意願為廣大的育齡患者實現最大的生育可能;截至目前已完成宮頸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800餘例,其中有生育需求的200餘名患者中有80餘名已完成生育。

在子宮內膜癌的診治中,年輕患者往往面臨兩難:到底是「切」還是「保」子宮?保子宮還能不能生孩子?醫院陳曉軍教授和她帶領的首個子宮內膜病變多學科診療團隊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通過規範化診療、整合式管理逐步摸索出一條解決之路,2013-2018年內膜癌及癌前病變保育治療622人次,有效緩解率達95.7-97.4%,在醫院生殖中心輔助治療患者妊娠率達53.8%。

相比於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青春期卵巢腫瘤發生率較成人低,但往往惡性程度較高,近年來還有發病增多的趨勢。2018年,醫院婦科孫紅主任醫師為一位罹患卵黃囊瘤(一種生殖細胞來源的惡性腫瘤)的16歲女學生成功開展手術,並為其保留一側卵巢,守住了她未來生育的希望。

專家提醒,保育治療必須滿足一定條件。「並不是所有的宮頸癌都可以進行保育治療,腫瘤的類型、患者的年齡以及腫瘤的分期等因素,是影響惡性腫瘤保育的重要指征。」雖然華克勤教授團隊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宮頸癌保育治療模式,但她依然以宮頸癌舉例,嚴格強調保育條件:當病灶小於2公分且無脈管浸潤以及淋巴的轉移、且腫瘤處於早期階段,這種情況才可以考慮保育治療。對於惡性程度高、預後差的惡性腫瘤,例如有小細胞的內分泌腺癌的患者,不論腫瘤發展至於何種分期,都不建議患者進行保育治療。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