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普洱茶的命名時代——唐宋時期

命名包含了國人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是中國古代前輩智慧與文化的結晶,任何事物的傳播和傳承都必經命名。

普洱茶的第一個時代,是普洱茶命名時代,其中萌芽於唐宋,得名於明代,繁榮和成熟於清代。

本文將從「普洱茶的命名時代——唐宋時期」開啟普洱的認識之旅。

茶樹的原產地:

中國雲南or印度阿薩姆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

過去一直認為印度阿薩姆是茶樹的原產地。事實上,全世界發現茶屬植物40種,幾乎都在我國,雲南為33種之多,佔82.5%,且不斷有新種和變種發現,形成全世界茶樹植物生長區的重點.足見我國是茶樹起源的中心。

雲南茶歷史最早記載:

唐人樊綽——《蠻書》

文獻記載

雲南種茶歷史久遠,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唐人樊綽於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撰寫的《蠻書·雲南志·管內物產卷七》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

寥寥數語道出茶語天機,後被廣泛引用,它是公認的最早記錄雲南茶的文獻,彌足珍貴,雖極短,卻蘊大量資訊,值得仔細推敲。

播放GIF

茶出銀生城界諸山,

散收,無采造法。

唐時(當時雲南屬南詔國)雲南茶的主產區,在銀生節度轄區內。「銀生」即銀生節度,轄區包括了今普洱市、臨滄市一部、西雙版納州等地,治所在銀生城(今普洱市景東縣縣城)。

樊綽的記載說明,唐代雲南茶的主產區,與今日普洱茶的主產區是大致吻合的。

蒙舍蠻以

椒、薑、桂和烹而飲之。

作為南詔統治民族的「蒙舍蠻」,在樊綽撰寫《蠻書》的時候雖然和唐朝為敵,但卻深受唐朝文化影響,這在他們的飲茶習俗上也有所體現,這就是「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

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雲南少數民族的飲茶習俗是極為豐富多彩的,堪稱飲茶習俗大觀園。所以,樊綽記載的這種「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的茶飲法,只是當時雲南「蒙舍蠻」的飲茶習俗,而不可能是整個雲南的飲茶習俗。

從樊綽的記載中,唐代之後,雲南普洱茶的主產區在緩慢變遷,緯度一路下降,南移至北回歸線附近的西雙版納地區,並逐漸固定下來。

·

雲南茶繼續在時間裡行走,零星而珍貴的文字記錄著它不容忽視的存在痕跡。

▼ ▼ ▼

宋代點茶流行,鬥茶之風極盛,一個「茶」字,在無數的文人雅士的詩詞歌賦中處處飄香,但對於當時屬於大理國的雲南茶,卻極少被文人記在文字裡。

樊綽《蠻書》雖留下了大量空白,卻為他的同朝人「茶聖」陸羽的《茶經》從未提到雲南茶補上了重重一筆。

▼ ▼ ▼

普洱茶的命名時代還沒有到來。

直到元代,還沒出現普洱茶這種說法。不僅沒有出現普洱茶這種說法,連「普洱」這個地名都還沒出現呢。

雖然雲南早已產茶,但還不能稱為一個茶類。文獻中零星出現的有關雲南茶的記載,隻以一個籠統的「茶」字稱之,唯一註明的茶產地,就是「銀生城界諸山」或者「銀生諸山」。許多茶界人士把這些茶稱為普洱茶,是不準確的。即使要以地名為標識,勉強稱為一個茶類,也只能稱為「銀生茶」。

到底何來普洱茶?

然而,歷史的痕跡從來不會因為沒有被命名而減輕筆墨,文化的開端和藝術的形成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和積累。

普洱茶作為「雲南產茶」的在零星文字作品中記錄的時候,從未想過未來它的名字會被人數次提到、且細細品味,只是靜靜地以它獨特的魅力,慢慢沉澱,慢慢等待屬於它時代的到來……

To be continu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