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不願吃藥怎麼辦?可以用中醫外治法呀!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中藥外治法在祖國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臨證上廣泛地運用於內、婦、兒、外、骨傷、皮膚,五官與肛腸等各科。

如《素問·至真要大論》雲:「寒者熱之,熱者寒……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清代醫家吳師機對中藥外治法的優越性給予充分肯定,他在所著《理瀹駢文》中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葯,即內治之葯。所異者,法耳。

余在六十多年的臨證實踐中,特別注重內外兼治,並總結出幾種簡便易行、效果突出的外治方法。以下介紹兩種比較常用的中藥外治法:中藥外洗法和中藥熨敷法。

1

中藥外洗法

中藥外洗法在兒科臨證時比較常用,尤其是對小兒外感風寒,發燒無汗,舌苔薄白,脈象浮緊,哭鬧不肯服藥者。

可以使用自擬溫經散寒湯來讓患兒坐浴,為之熏洗,以溫經散寒,發汗解表,從而治癒疾病。

處方:紫蘇30g,荊芥30g,麻黃30g,川芎15g,羌活15g,陳艾30g,桂枝30g,菖蒲30g,細辛15g

以上9味,用水適量,微火煎煮半小時,煎畢去渣,待溫度適宜時,用藥湯為小兒洗浴,洗後注意避風保溫,每日3~4次。

若患兒濕熱內蘊,遍體發疹,奇癢難忍,苔黃膩,脈滑數,病及衛氣營血者,則使用自擬解毒退疹湯來洗浴。

處方:黃連9g,黃柏30g,苦參60g,苦丁茶60g,大青葉30g,地膚子30g,寒水石300g

以上7味,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湯,待溫度適宜時,用藥湯洗浴,每日3~4次。

2

中藥熨敷法

中藥熨敷法,自古即有之。

在兒科疾病中,常常用於風邪外襲,寒凝經脈,從而引起腹痛、「走腎」(疝氣)等多種病症的治療,方葯使用自擬溫經消液散

處方:吳茱萸30g,小茴香30g,石菖蒲30g,陳皮15g,陳艾30g,上官桂15g

用法:

1、以上6味,共研為細末,加水煎煮40分鐘,泡洗少腹兩側及陰囊。每日兩次,一劑使用兩天。藥渣用棉布包裹,壓於患兒疝氣部位,堅持至其消散。

此法適用於水疝,每次半小時,使葯熱力透達,五日為一療程,以愈為度。

2、上藥僅取前兩味,炒熱,用棉布包裹,輕熨患兒小腹及少腹兩側,直至患兒睾丸落入陰囊。此法適用於寒疝。

3

典型病案

驗案一:肖某某,女,3歲,2014年6月2日初診

患兒發燒4日,入夜體溫高達40℃,雖點滴及服西藥,體溫仍居高不下。患兒身熱無汗,煩哭,苔白薄較潤,指紋浮紅。

證屬外感風寒,鬱而發熱,當以辛溫發散之法宣解外邪。

處方採用自擬溫經散寒湯加減:

紫蘇30g,荊芥30g,麻黃30g,川芎15g,羌活15g,陳艾30g菖蒲30g

囑其葯煎半小時,用藥水洗浴,每日3~4次,洗後避風。次日患兒複診,體溫已降至正常,後略事調理而獲痊癒。


驗案二:劉某某,女,34歲,2016年3月19日初診

患者四肢及背部冷疼痛,入夜尤甚,舌淡,苔白滑,脈緩。此寒濕客於肌膚,流注關節,氣血閉塞而致。治宜散寒除濕,活血通絡。

處方採用溫經散寒湯

紫蘇30g,荊芥30g,桂枝30g,川芎30g,麻黃30g,陳艾30g,菖蒲30g

1995年3月23日病人複診,自述洗浴後頓感全身有熱氣流通,疼痛逐漸減輕,日間已基本不痛。囑以上方續洗,以收全功。


驗案三:趙某,男,5歲,2016年4月4日初診

患兒因「走腎」時時疼痛,啼哭不止,舌淡紫,苔白滑,脈弦緊。

此乃案邪客於下焦,厥陰肝經失榮,所謂「寒邪入經而稽滯,泣而不行......故卒然而痛」,投入溫經散寒、通絡行氣止痛之劑。

處方用自擬溫經消液散

吳茱萸30g,小茴香30g,桂枝30g,川芎30g,官桂30g

煎熬40分鐘,每日熨敷患部4~6次,每次30分鐘,連續熨敷5天。其病遂愈。

驗案四:李某,男,14歲

初診:患者皮膚遍發濕疹,疹紅膚灼,奇癢難忍,搔後皮膚濕潤,苔黃膩而厚,脈滑數。此乃濕熱內蘊,侵及血分,流於肌膚而發是病,所謂「有諸內必行於諸外」是也。

治以清熱除濕,涼血解毒,中藥外洗,處方採用自擬解毒退疹湯

黃連9g,黃柏30g,苦參60g,苦丁茶60g,大青葉30g,地膚子30g,寒水石300g


按語:

驗案一患兒為外感風寒之邪,邪氣在表,急當宣散,即《內經》所謂「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外洗之葯,皆辛溫發散之品。

治寒以熱,洗浴肌膚,則腠理開,肺氣暢,營衛和,血脈通,故能透邪外達,熏洗而愈。

驗案二為風寒濕邪侵襲肌內關節而致,所謂「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者,閉塞不通,不通則痛焉。

所用之葯,皆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止痛之品,葯證相符,故能取效。

驗案三為小兒雜證「走腎」(疝氣),究其所以,實乃寒邪客於厥陰肝經,引及睾丸所致。

以溫經散寒降逆,活血行氣之葯熨敷,此誠《醫學心悟》所雲「溫者,溫其中也,臟受寒侵,必用溫劑」之義。葯中病機,其病自愈。

驗案四為皮膚濕疹,究其病因病機,乃內蘊濕熱之邪自血分而發於肌膚。

故用清熱解毒除濕之葯以除病根,輔以苦降涼血之品而泄血熱,標本兼治,是治外即治內也。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劉醫生,個人微信:housheng68 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