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心愉:什麽才是成功的科創板?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夏心愉、深紅

  昨天是科創板交易的“滿月”之日。回顧過去的一個月,科創板在較為弱勢的大盤下總體表現優異,28隻個股相對發行價的平均漲幅達到183%,其中10隻超過200%;總成交額累計超過5300億元,總市值超過6300億元。而同期上證綜指則略有下跌。

  不過現象又分兩面看。A股市場素有炒新之風,當科創板承載著國家層面引領科技創新的戰略部署,短期內資金來追捧、甚至爆炒,完全不足為奇,也在“愉見財經”意料之中。

  還記得我們寫在科創板開板前的《明早科創板開跑,等待一場理性回歸》裡,就給大家預測過“先爆炒、後回歸”的趨勢:上市最初的半到一個月,股價與其估值關係不大,與市場短期資金炒作更相關;等到更多長期資金進場,科創板的估值體系才會逐漸建立起來。

  更多中長線估值分析,歡迎點擊上文標題跳轉鏈接。

  回到今天的話題,“愉見財經”想討論這樣一個觀點:什麽才是成功的科創板,一直都像過去一個月那樣漲勢喜人,就是成功嗎?恐怕不是。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先行者,單邊上漲不是科創板成功的標誌。

  前幾天,CF40常務理事、中投原總經理屠光紹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說道:“科創板的成功一定是意味著一批科創板的企業退市。這是市場規律,有進就有出,沒有退就沒有進。

  退市,談何容易?

  Y

  不過現狀是,由於退市牽涉面較廣,對於監管部門而言,做出退市的決定一直較為謹慎。

  遠的不說,就以上周五剛被證監會頂格處罰的康美藥業(600518.SH)為例,該公司從2016年到2018年累計虛增營業收入近300億元。證監會措辭嚴厲,稱其為“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實施財務造假,影響極為惡劣,後果特別嚴重”。

  目前,康美藥業的市值距離高點的1390億已跌去近90%,超過28萬名中小投資者深陷其中。

  可問題是,相比於造假性質之惡劣,證監會的頂格處罰並不足以對整個市場的造假者及造假現象產生足夠的震懾。證監會擬決定對ST康美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的罰款;對實際控制人夫婦馬興田、許冬瑾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90萬元的罰款;對原董事會秘書邱錫偉等其他19名相關當事人均給予警告和罰款。

  真是恐怕有不少投資者在這隻股票裡虧進去的,都遠超過那個罰款額。

  而且這一財務造假也夠不上退市。因為扣除虛增的那些收入外,康美藥業仍有利潤,不滿足退市條件。

  令“愉見財經”啼笑皆非的是,正是因為證監會和上交所沒有做出關於“退市”的表述,於是乎按我大A股的神邏輯“利空出盡就是利好”。本來就要抬盤的資金,借勢著刀口舔血而湧入的投資者,竟然將康美藥業股價連拉4個漲停板。

  我看了一眼今天收盤,ST康美報3.72元,成交量115.60萬手,成交額4.23億元。

  有業內人士說,站在懲罰上市公司及大股東的角度來說,對重大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按照規則予以退市比較合理;但另一方面,一旦退市,可能會對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正因為此,長期以來A股的退市效率不高,退市規則執行效果不佳。

  屠光紹亦在演講中回憶起中國證券市場的“退市第一股”,即2001年退市的PT水仙,該公司因連續虧損三年而喪失上市資格。雖然已經是將近20年前的往事,但他仍然感慨“(退市)推進得非常艱難”。

  彼時,屠光紹擔任證監會秘書長,他當時就在公開場合表示“對不符合繼續上市條件的公司要摘牌退市”。

  這樣一路走到今天。據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統計,2000年以來,A股共有820家公司被實施ST,同期卻有722家公司撤銷ST,撤銷率達到88%。撤銷ST的手段無非是企業通過財務操作、關聯交易、出售固定資產等手段進行了保殼。監管層考慮到股票市場的穩定,並未對此類行為做出足夠有“殺傷力”的懲罰。

  退市,能否常態?

  Y

  聊到這裡,特別想複推“愉見財經”寫於去年的觀點稿《科創板注冊製的“面子”和“裡子”》(點擊標題可跳轉)。主機板中小創難以做到的,科創板應當是一次帶動;科創板既然要“寬門檻”,就理所當然該輔以“嚴懲罰”。

  舉個不恰當但形象的例子,就像美國的大學,進校容易,但進去了肯定沒現在的主中小創業板那麽好混。

  就像“愉見財經”在上頭那篇文章裡呼籲的:“在信披造假、內幕交易、殼資源炒作等我們投資人深惡痛絕的問題上,到了科創板裡頭,對不起,那肯定就不是像現在這種罰個款幾十萬毛毛雨的懲戒了,懲罰性賠償制度該落地就要落地!以後像ST長生那樣性質極其惡劣的,被罰得個傾家蕩產的案例就該多起來!

  要不然,證監會的那一句“影響極為惡劣,後果特別嚴重”,影響的、和承擔後果的,反正不是造假者本身,而都是市場和投資者了。

  當然我們還是得再次話分兩頭說。要看到積極的方面:近兩年,A股已在朝著退市常態化的方向努力,退市企業數量和暫停上市公司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加。

  8月19日晚間,雛鷹農牧(002477.SZ)因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而被終止上市,成為繼去年退市的中弘股份後,第二隻“面值退市”股。

  該公司曾是A股的“養豬第一股”,今年年初卻接連曝出餓死生豬、業績變臉、巨虧38億、欠債“肉償”等奇葩事件,最終資不抵債,無力回天。

  此外,另一隻接近板上釘釘的“面值退市”股華信國際(002018.SZ),正在等待深交所最後的裁決。

  退市,漸漸加快

  Y

  “愉見財經”統計了一下,從2015年至2018年,A股退市數量分別為2隻、1隻、2隻、4隻。而2019年至今退市的股票就已有5隻。

  具體來看,2018年退市的4隻股票包括連續四年虧損的吉恩鎳業、昆明機床,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的中弘股份,以及連虧三年且第四年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的烯碳新材。

  2019年退市的股票除了雛鷹農牧,還有被暫停上市又被出具“非標”的海潤光伏、眾和股份,被暫停上市後未能如期披露年報的華澤鈷鎳,以及知曉達到退市條件後選擇主動退市的上海普天。

  此外今年還有樂視網、凱迪生態、金亞科技等公司被暫停上市。目前暫停上市期限已縮短至6個月,因此,下半年或許還有更多上市公司有被判“死刑”的可能。

  以下是“愉見財經”收集和整理的一些信息,供您參考:

  科創板退市,程序簡明

  Y

  “科創板為市場化進程做了很重要的推進,特別是退市。”屠光紹強調。

  科創板試點注冊製,與主機板中小創的核準製相比,體現了市場化發行機制改革的突破;而同時,寬進對應著嚴出,《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中的“退市”部分,被稱為史上最嚴退市規定。

  與現有的主機板中小創退市制度相比,科創板最大的區別是不再採用單一的連續虧損作為退市指標,更為看重市值、交易情況等指標,且取消了暫停上市、恢復上市環節,退市程序更加快捷、簡明。

  根據中泰證券研究統計,在科創板對標的納斯達克市場上,80%左右的股票在上市後3年內便因公司破產、被購並或私有化等原因退市。2016年至今,納斯達克共有606隻股票退市,年均退市率高達6.3%,實現了良好的優勝劣汰。同時,納斯達克綜指2016年以來從5007點上漲至8244點,漲幅高達65%。

  屠光紹指出,所謂市場機制,最核心的機制就是競爭機制。

  過去的資本市場的服務業競爭是不充分的,在良性競爭沒有建立起來情況下,就有很多問題出現。這種負面的競爭既反映出服務體系供給質量和水準存在問題,更使資本市場的信心受到很大損傷,致使發展直接融資的願望一直難以很好地落實和體現。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重要基礎性制度,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新股常態化發行的情況下,業界對於退市更是寄予更大期望,“有進有出”才是一個健康證券市場的狀態。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主持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委會研究員,上海金融青聯委員。微信公眾號:愉見財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