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務造假案頻發“瑞華們”為何都是睜眼瞎?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峰

最近兩年,上市公司爆雷事件頻發,個別案例情況惡劣。

比如,康得新利潤造假119億元,時間長達5年,造假金額刷新A股紀錄;輔仁藥業账上18億現金,卻連6000萬的分紅款都拿不出來;華澤鈷鎳13億元應收票據,幾乎全部是偽造的……

巧合的是,這三家公司的審計機構都是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據媒體報導,針對康得新年報審計機構瑞華的調查,目前已經啟動。有上市公司已公告,因為瑞華被證監會調查,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被中止。

2017年1月,瑞華就曾因為有6件案子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被暫停證券業務資格,在整改之後,當年4月證券業務即告恢復。孰料,僅僅過了2年時間,瑞華又“舊病複發”。

根據證監會26日晚間公布的信息,瑞華參與的29家IPO項目均被暫停;上交所信息則顯示,有4家科創板擬上市公司IPO也處於中止狀態。對擬IPO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整個上市節奏被打亂,不確定性增加,成本也會相應提高。對瑞華而言,既有客戶流失,潛在客戶另投他人不可避免。

縱觀A股數十起財務造假案,包括瑞華在內,審計機構作為“看門人”的角色幾乎集體喪失,從未主動揭露過上市公司的造假問題。造假的上市公司要麽是現金流斷流,故事已經編不下去而東窗事發,比如康得新、輔仁藥業;要麽是證監會、媒體調查揭露,比如勝景山河IPO造假案,雅百特虛構巴基斯坦項目案、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案等。

審計機構只有在風險暴露之後才會“恍然大悟”,比如瑞華對康得新出具的“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就是發布在康得新債券違約之後,但這樣的審計意見已無多少價值。

據筆者統計,從2007年美雅集團(現名“廣弘控股”)虛增利潤案以來,至少有29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結案,涉及的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包括:立信、鵬城、中磊、利安達、信永中和、北京興華、中興華、大華、大信等等。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注冊會計師都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高薪職業,審計工作也有一套精細、嚴謹的標準流程。如此專業的審計機構,為何一次財務造假都未曾發現?

症結在於處罰太輕!

對於造假案的始作俑者——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高管等,輿論就一直在呼籲處罰太輕,頂格也不過60萬元;對“審計工作未能勤勉盡責”的審計機構及簽字注冊會計師,處罰就更為輕微。

《證券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證券服務機構未勤勉盡責,所製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沒收業務收入,暫停或者撤銷證券服務業務許可,並處以業務收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撤銷證券從業資格,並處以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基於上述法規,我們可以看到,無論造假案有多轟動,簽字的注冊會計師的處罰也不過警告、罰款10萬元以內兩項,比如金亞科技IPO造假案的兩位簽字注冊會計師就是如此。

在筆者統計的29例造假案中,除了中磊的注冊會計師因萬福生科造假案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外,其他28例案件中,會計師仍然可以繼續為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比如,海聯訊造假案的簽字注冊會計師劉濤,儘管在2013年9月被處以“5年內不得從事證券業務”,但在2016年4月,他還以瑞華合夥人的身份,堂而皇之出現在康得新光學膜二期項目奠基儀式上。

對審計機構來說,一般則是被罰沒違法所得,同時處以1~3倍罰款,比如博元投資的審計機構中興華就被罰沒150萬元收入,並處以450萬元罰款。但對會計師事務所來說,這只不過是“九牛一毛”。根據中注協披露的數據,立信2018年總收入為37億元,瑞華26億元,大華17億元,排名第18的中天運也有6.8億元。

雖然《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規定,證券服務機構“製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與發行人、上市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實際上,除了綠大地的股民起訴過鵬城外,尚無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因財務造假被起訴的案例,更不用說向股民賠償了。

此外,涉案的會計師事務所,還會被暫停證券業務資格,但實際上被暫停的時間也非常有限。比如立信曾在2017年5月23日被暫停證券業務,在整改之後,當年8月10日就恢復證券業務;瑞華曾被暫停3個月後即恢復,立安達被暫停時間稍長,但也只有6個月。

誠然,審計機構與上市公司之間天然就存在衝突。審計機構之所以存在的假設前提,就是上市公司等被審計機構存在舞弊的動機,審計機構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時,那些造假的企業也在升級自己的造假手段,這為審計工作增加了難度。但審計工作,不正是要克服這樣的障礙,為投資者、為市場提供真相嗎?

如今,科創板已經開閘,新的科創板承擔著注冊製改革的重大使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科創板,需要更加準確、專業的審計服務,審計機構的重要性愈加凸顯。IPO以及持續督導階段尚有保薦機構共同監督上市是否規範運作,但在此之後,市場將只能依賴會計師事務所的嚴格審計作為最權威的依據。

無論是“標準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還是“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審計機構和簽字注冊會計師,要更加審慎,更加珍惜這個行業和個人的聲譽。對監管機構來說,在科創板嚴格落實退市制度、果斷清除垃圾股的同時,也需要對審計機構加強追責,尤其是在市場準入、連帶賠償責任方面加大懲罰力度,讓那些只顧經濟回報而忽視公眾利益的機構被清退出市場。如此,科創板的各個環節才能完全匹配,整個科創板才能行穩致遠。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