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夏幸福千億款項等待收回 融資能力能否撐起夢想?

  拆解華夏幸福千億資金鏈

  來源:野馬財經

  華夏幸福——成敗資金鏈。

  2018年4月23日,華夏幸福報收於30.14元/股,上漲2.69%,最近四天的股價終於止住了三個月來的跌勢,小有反彈。

  而最近一段時間,華夏幸福資金鏈問題飽受關注,出現了“銀行停止向公司發放開發貸”、“公司陷入資金鏈困局”、“孔雀城打包出售兩百多億資產”等傳聞。

  雖然已經發布澄清公告,對上述情況進行了解釋及否認,但股價卻依舊從2月2日盤中最高46.88元/股,一路下挫至4月18日盤中最低27.55元/股,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跌幅超過40%。與此同時,上交所亦圍繞資金鏈狀況,詢問了華夏幸福18個問題,引發了市場的進一步猜測。

  近日,對於這些疑問華夏幸福一一給出了回應,透過一系列複雜的數據,野馬財經注意到,產業新城服務在給華夏幸福帶來92.25%毛利率的同時,也對其資金鏈提出了更高要求。

  營收、淨利增長的秘密

  2017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業收入596.35億元,同比增長10.80% ;實現歸屬淨利潤87.80億元,同比增長35.26%,呈現出增收更增利的態勢。

  之所以能夠出現這一狀況,得益於PPP模式下,“產業新城”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年報顯示,公司“產業新城”業務類別下“產業發展服務”年收入230.85億元,同比增長110.4%,毛利潤為92.25%,遠高於傳統房地產開及其它諸多業務。

  “產業發展服務”主要是指產業定位、產業規劃、城市規劃、招商引資、投資服務以及產業更新幫助,與傳統的地產建設不同,這些業務皆為輕資產項目,利潤太空巨大。

  當然,這只是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業務的優勢之一。該項目推進時,公司首先會與當地政府簽約排他協定,拿下片區一級開發權;接著在對園區進行規劃整理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進行招商引資;然後在產業園區周邊獲取商業住宅用地銷售獲利。

  有著十餘年房產建築行業從業經歷的施先生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分析,華夏幸福的“園區孵化+房地產開發”模式,相當於對區域產業鏈發展提供了從前期基建到後期居住的打包服務,因此無論是產業園區的配套用地還是周邊的住宅用地,拿地成本都可以有效控制。

  對比兩份年報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司2016年城市地產開發毛利率只有8.15%,園區住宅配套毛利率則為20.6%;2017年兩項則並為“房地產開發”項目,毛利率進一步上升至22.27%。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亦向野馬財經介紹,產業新城抓住了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需求和痛點,在促進地方發展的同時,也給企業自身帶來了品牌與利潤的提升。

  千億款項等待收回

  產業新城業務不僅前景巨大,而且已然帶來了可觀的利益,不過挑戰也隨之出現。

  年報顯示,在營收淨利增長的同時,華夏幸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由2016年的淨流入77.63億元轉變為淨流出162.27億元。換句話說,87億元的淨利潤只是账面利潤,這些錢不僅暫時沒有落入口袋,反而還在向外掏錢。

  進一步分析,截至2017年末,公司應收账款餘額189.1億元,同比增長99.04%,其中有185.33億元為應收政府園區結算款;與此同時,產業新城業務存貨餘額920.7億元,其中三年以上的存貨 123.3 億元,佔比13.4%。

  施先生介紹,該類型業務下存貨大都指“完工但未完成結算的項目工程”,本質與應收账款類似,且由於結算尚未完成,最終收回(或者轉為應收)的金額還會受到政策調整、原料價格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這意味著,公司尚有千億級別款項等待收回,且隨著產業新城業務規模不斷擴張,這一數字是否會同步擴張值得關注。

  對於應收與存貨,華夏幸福相關人士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一切以公司回復上交所公告為準,而公告解釋,就存貨而言,相關業務的建設周期一般是兩到三年,但由於規劃調整、施工政策和手續辦理等原因,部分項目建設周期超過三年,結算相對滯後;至於應收账款,主要客戶是地方政府,信用良好,且98%以上均為一年以內。

  融資能力能否撐起夢想?

  產業新城業務給華夏幸福的營收、淨利帶來了立竿見影的優化,但由於較長的回款周期,給其資金鏈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與此同時,華夏幸福通過多種管道進行了大量的融資。

  截至2017年末,華夏幸福財務融資總額1105.43 億元,平均加權利率5.98%。

  基於這些數據,來看兩個指標,一是淨負債率——88.64%(考慮永續債後);二是利息保障倍數——2.43(現金利息保障倍數為-1.32)。 

  對比我國房地產行業平均90%至100%的淨負債率,88.64%不算太高,但萬科A(000002.SZ)、金地集團(600383.SH)等其它一線房企數據更低;至於利息保障倍數,則用來衡量短期償債能力數值越高償債能力越強,同樣的,與萬科A、金地集團相比,2.43的數值並不算高。

  除了千億的借款之外,體系內各層級公司間的相互擔保,亦為華夏幸福帶來了大量資金。其中母公司與控股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相互間提供的擔保金額為701.72億元,母公司為參股子公司提供的擔保金額為1.5億元。而截至2018年4月18日,華夏幸福控股股東股票質押率為71.27%,尚有近30%的質押余地。

  明股實債or股權合作

  從一系列數據來看,謀求擴張中的華夏幸福資金鏈狀況雖然遠沒有萬科A此類企業輕鬆,但依舊有著一定的回旋太空。

  不過,其年報中的一個數據卻值得更多的注意。

  2017年華夏幸福所有者權益合計710.32億元,少數股東權益339.37億元,佔比47.77%。對於這一數據,高級會計師劉文斌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分析,這背後存在“明股實債”的可能。

  所謂明股實債,是指“表面是風險共擔的股權投資,實質上是剛性兌付的債權投資”,上交所問詢函中亦詢問“公司是否承擔強製回購、擔保、保底收益等 義務”。

  華夏幸福對此的回應是“各投資人根據投資所屬期間、公司經營情況獲取的收益率各不相同,公司不存在強製回購及提供保底收益情況”,華夏幸福相關人士亦向野馬財經強調,“沒有明股實債,屬於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股權合作行為”。

  當然,公司回復中也明確顯示存在擔保的狀況,稱合作項目擔保主要通過旗下兩家全資子公司進行。

  產業新城模式給華夏幸福帶來了快速的發展與豐厚的利潤,與這些相比,投資者同樣關心未來。畢竟有太多採用PPP模式的明星企業,在初期皆取得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由於未能對資金鏈進行有效把控從而吃了大虧,甚至一蹶不振。

  至於華夏幸福能否一直保持穩健發展,借助產業新城板塊再上層樓,歡迎在文末留下您的觀點。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