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昌河鈴木合資23年後正式解體:鈴木撤出 寶能將接盤?

  合資23年後,昌河鈴木正式解體:鈴木撤出,寶能會不會接盤

  澎湃新聞記者 李皙寅 來源:澎湃新聞

  瓷婚已碎,結合23年的北汽昌河與鈴木分手背後是,鈴木遲鈍的市場反映,和北汽集團堅定轉型訴求。

  6月15日,北汽昌河發布公告稱,原中外合資車企——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昌河鈴木)日方股東鈴木將所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給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昌河汽車)。這標誌著,擁有23年歷史的昌河鈴木,將退出歷史舞台。

  今年5月30日,雙方已在工商注冊層面“分手”,完成股權與公司名稱的工商登記變更。

  鈴木:市場反映遲緩,錯失發展良機

  鈴木品牌以小型車打入中國市場,曾有不錯的市場聲譽,奧拓、羚羊、北斗星等車型均有不錯的市場表現。奧托一度成為廉價車型的代名詞。

  然而,經濟增長帶來的消費更新,轉變了購車偏好:一方面,主打大太空和多用途的SUV變得暢銷;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錢袋子逐漸變鼓,價格因素逐步脫敏。作為入門款出行工具,小型車市場逐步萎靡。

  事實上,早在2013年北汽集團入主昌河時,就曾試圖讓鈴木加速產品導入,以面對市場挑戰,但並未成行。

  雖然昌河鈴木也曾推出過數款SUV產品,但小型SUV的車身,或過高的定價導致其始終未能適應市場。

  不只是需求側,鈴木汽車還面臨著汽車市場的供給側改革:合資品牌汽車價格下探與自主品牌汽車品質上攻。這讓鈴木面臨著極大的市場壓力。

  目前,鈴木在中國合資公司僅剩長安鈴木一家,近況不佳。

  乘聯會數據顯示,1-5月長安鈴木累計銷量為2.1萬輛,同比下滑47%;2017年全年銷量也僅有8.3萬輛,跌幅達27%。

  今年5月,曾有消息稱,鈴木將逐步退出中國市場。另有一份在業內流傳但未被證實的檔案顯示,今年4月底,長安鈴木一次性免去了六位日方中層管理幹部。據《國際金融報》報導,長安鈴木工廠已經停工,多款車型已經停產。

  長安鈴木曾公開回應稱,“長安鈴木在任何時候都將依法合規的對消費者負責、對相關方負責”,聲明中長安鈴木聲稱會“負責”,但並未否認網絡上的“退出中國”傳聞。

  此外,聲明中“繼續秉承精品小車發展戰略”的說辭,可能已非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主流觀點。

  根據銷數據顯示,2017年鈴木全球銷量達330萬輛,日本本土為98.7萬輛。在這巨大的海外市場中,印度等新興市場對於鈴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面對新興經濟體所帶來的汽車新消費市場,鈴木在印度複製著中國的經驗。

  2018年5月,豐田汽車擬與鈴木達成合作,共享產品、工廠、經銷商網絡,並協同展開技術研發。

  彼時,《印度時報》稱,豐田在印度的合資企業馬魯蒂豐田為印度政府在乘用車市場徵收的消費稅總額貢獻了近一半的份額,其在印度車市乘用車總銷量中的佔比約為55%。

  昌河:或有意售出昌河鈴木,傳寶能將接盤

  昌河鈴木也是北汽集團手中的燙手山芋。

  飽受銷量下滑之苦的北汽昌河,正試圖響應北汽集團的號召,全面轉型。

  北汽昌河汽車在2014年實現14.1萬輛的銷量後,這幾年持續下跌,去年更是跌至5萬輛。與此同時,2017年底,北汽宣布將北汽威旺品牌並入昌河汽車,成立北汽昌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大昌河”的業務整合。

  今年5月,北汽昌河提出“移動眾創太空”戰略,通過跨產業合作,促使汽車轉變成移動多元化工具:DHL伴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站;唱吧出開發費,研發移動KTV;定製化生產移動餐車。

  彼時,時任北汽昌河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朝翔對《證券日報》稱,北汽昌河虧損嚴重,“移動眾創太空”是沒有錢想出來的玩法,現在已經見到效果了。

  不過,北汽昌河仍面臨著負擔過重、需求不足的尷尬。

  在北汽集團入主昌河後,投資逾140億元,建立了江西景德鎮巨集源基地。據介紹,一期已經投產的年產能達12萬輛的洪源工廠擁有著極高的自動化率,採用瑞士gudle單臂連續線、德國庫卡機器人。目前,產能利用率並不充足。

  對此,坊間有傳言,寶能一直中意昌河鈴木。據稱,寶能已經派駐工作組聯合辦公,並正在洽談未來入股昌河的具體方案。

  北汽昌河及寶能均曾對澎湃新聞表示不予置評。但是,雙方卻有合作基礎:一,昌河鈴木具有整車生產資質;二,昌河鈴木可以作為中低端品牌與觀致配合,幫助寶能完善品牌布局;三,北汽系統內多位高管任職寶能,降低雙方的管理交流成本。

  從昌河的角度來看,剝離昌河鈴木則有助於專注發展新能源汽車。

  2107年底,北汽威旺品牌及其原有的微型車業務一並並入昌河汽車,並作為昌河汽車新能源汽車品牌,這意味著,昌河汽車由原本的北汽集團三級部門上升到二級部門。

  今年6月,據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在“2018全球汽車論壇”中透露,北汽集團正在梳理自主品牌:“北京越野專注於SUV,Acrfox定位高端新能源車市場,昌河專注於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小車部分,威旺則定位做城市移動的物流車。”

  北汽:甩包袱,整合資源謀混改

  目前,北汽集團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尷尬,正迫切謀求整體轉型。

  2017年8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在調研北汽集團時,對北汽混改做出批示:“要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上下功夫,只要是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都要積極推進。要加強北汽董事會建設,積極推動混合所有製改革,加快北汽新能源改製上市進程。”

  臨近退休年齡的北汽集團現任掌門人徐和誼,正全面推進北汽的改革進程。

  北京奔馳一枝獨秀,北京現代市場表現不佳,加上自主品牌(除北汽新能源)下滑,促使北汽集團的發展有些坡腳。

  北京汽車2017年財報顯示,北京奔馳2017年延續高速增長,佔總營收的87%。反觀自主機板塊銷量下滑非常嚴重,其中紳寶品牌銷售8.6萬輛,同比下降57.2%。

  今年6月,徐和誼在一場新車發布會上公開表示,高、新、特為發展關鍵詞,“高”就是堅持高端製造、高端產品;“新”就是加強自主創新研發,加快新能源步伐;“特”就是承擔好國家任務,強化軍車越野車優勢!”

  順應上述號召,目前北汽旗下多家研究院正並入北汽研究總院。同時,北汽集團提速了資本化步伐:

  去年10月,北京汽車(01958.HK)公告稱,計劃在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A股並上市;今年6月,SST前鋒(600733,SH)已發公告稱,向北汽集團等發行股份購買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一事獲得證監會核準許可證,上市近在眼前。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