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任澤平:政策應加強逆周期調節對衝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任澤平

  短期經濟通縮和就業風險上升,政策應加強逆周期調節對衝;中長期貿易戰和人口危機風險凸顯,必須全面放開計劃生育。

  中國2018年四季度GDP同比6.4%,預期 6.4%,前值 6.5%。2018年GDP同比6.6%,預期 6.6%,2017年 6.8%。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 5.7%,預期 5.3%,前值 5.4%。1-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 5.9%,預期 6%,前值 5.9%。1-12月社零同比 9%,預期 9%,前值 9.1%。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59兆元,前值1.52兆元;M2同比8.1%,前值8%;新增人民幣貸款1.08兆元,前值1.25兆元。

  1 核心觀點:通縮和就業風險上升,中長期重視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

  從經濟周期運行看,當前處於:世界經濟見頂回落、金融從去杠杆到穩杠杆、產能新周期築底、房地產調控下半場、主動去庫存周期、新政治周期。

  我們判斷當前經濟處於“增速換擋”的“L型”觸底期,2019年中期將實現二次探底,下半年有望企穩。近期經濟量價齊跌,表明周期運行從滯漲轉入通縮。當前經濟下行,有潛在增長率下降的趨勢性因素,也有外部性、周期性和政策性因素疊加,世界經濟見頂回落、中美貿易戰、金融去杠杆、財政整頓、地產調控、去庫存等疊加。短期通縮和就業風險上升,中長期關注貿易戰和人口危機的風險。

  巨集觀調控政策應加強逆周期調節對衝,CPI、PPI雙降意味著企業實際利率上升,貨幣政策必須降息降準,金融監管政策應結構性放鬆支持實體經濟,減稅和基建應雙雙發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強化逆周期調節”“穩定總需求”,近期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釋放“穩增長”信號,政策持續轉暖。未來巨集觀政策既要防止對衝不及時、力度不夠,也要防止力度過大重走老路。

  12月份經濟金融數據可以看出巨集觀經濟的八大特點和趨勢:

  一、從世界經濟周期看,美國經濟見頂回落。隨著利率水準上升、川普減稅效應衰減、貿易戰影響顯現,美國房地產周期和庫存周期均開始回落。但美國經濟基本面仍健康,杠杆率總體可控。受外需放緩、量化寬鬆退出及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等因素影響,歐盟經濟景氣指數和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行。新興經濟體表現分化。伴隨上半年美歐貨幣政策繼續收緊、中美去庫存壓製大宗商品需求及價格,資源型新興經濟體增速承壓,而貿易摩擦引發的全球產業鏈轉移,將使越南等部分生產型新興經濟體受益。

  二、受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戰影響,中國新出口訂單創3年新低,形勢嚴峻。1)全球經濟放緩。12月全球製造業PMI為51.5%,連續8個月下滑,處於2016年10月以來的低點。2)美對華加征關稅的效果顯現,中國出口貨櫃發往美國的運價指數大幅回落,搶出口效應基本消失,產業鏈可能轉移至越南等地。3)我國12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6%,連續7個月低於榮枯線,創三年新低。4)價格回落影響出口名義增速。歷史上,過去十年出口大幅下滑乃至負增長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2009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第二次是2015-2016年,由美國停止QE、美聯儲加息、美元走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我國去庫存周期等因素共同導致。2019年的出口形勢與2015-2016年有相似之處。

  三、從貨幣金融看,寬信用政策有所體現,M2增速和社融經過連續下滑均開始觸底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不暢,融資形勢依然偏緊。12月新增社融1.59兆元,較預期多增0.29兆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貸款結構仍不理想,以短期貸款為主,但企業中長期貸款邊際改善。表外監管仍嚴,銀行資本金壓力大,風險偏好低,表內貸款力度不足,信用仍緊。M2增速低位略回升。未來在加大基礎貨幣投放的同時,結構性放鬆金融監管以加大信用派生能力支持實體經濟。

  四、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穩,製造業投資高位趨穩,房地產投資回落,基建觸底回升,考慮到金融形勢仍緊和債務約束,未來投資反彈力度有限。2018年財政製約基建明顯,受“舉債終身追責”和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影響,地方政府缺乏投資的積極性與資金。隨著1213政治局會議提出“穩投資”、“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國辦明確補短板方向並要求保障在建項目不得盲目抽貸,發改委提出鼓勵優質企業發債融資,貨幣金融政策未來邊際放鬆,基建在2019年將反彈但幅度有限。

  五、地產銷售回落,融資形勢仍緊,房地產調控已至歷史最嚴,未來應適度支持剛需和改善型需求。731政治局會議以來,房地產市場迅速降溫,1-12月地產銷售面積同比1.3%,較1-11月下降0.1個百分點。新開工面積增速高位與竣工面積負增長反差較大,貸款融資負增長,表明房企搶開工加快預售回款。受銷售下滑、土地流拍增加、融資約束等影響,地產投資下行壓力較大,但考慮到庫存去化充分、調控不再加碼,地產投資仍有支撐,回落有底。

  六、消費持續低迷,汽車創新低,恩格爾系數下降。12月社零同比名義增長8.2%,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處2003年以來的低點,汽車消費-8.5%,主要受收入下降及負債擠壓的影響,要高度關注經濟下行背景下的就業困難和隱性失業。消費結構更新,2018年恩格爾系數降至28.4%,服務消費佔比上升為44.2%。發改委提出穩定汽車和家電消費,個稅新政實施,但難以對衝下行力量,2019年消費增速仍將面臨下行壓力。提高居民消費需從增加高端優質供給、提高居民佔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減稅、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財政對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支出投入、縮小貧富差距等方面入手。

  七、CPIPPI均超預期回落,通縮風險凸顯,企業利潤下降,實際利率上升,必須降準降息。12月CPI、PPI同比1.9%、0.9%,比上月下降0.3、1.8個百分點。庫存周期進入量價齊跌的主動去庫存階段。PPI下跌帶動企業利潤下行,實際利率水準上升,降息對衝迫在眉睫。

  八、中美正開展結構性談判,但下半年存再度更新的風險。美國兩黨對華遏製達成共識,政商各界對華態度發生根本性變化,強硬的貿易政策大概率延續。下半年中美貿易戰可能更新的主要原因:一是下半年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壓製減弱,屆時美方可承受更大的貿易戰衝擊;二是川普內政頻繁受阻而轉向外交發力;三是總統大選進入初選階段,川普有更強的動機對華強硬。美方可能采取的策略有:製裁中國高科技新經濟企業、提高關稅、引發中國領土爭端、加快推進美日歐自貿區談判。

  總體判斷:短期經濟通縮和就業風險上升,政策應加強逆周期調節對衝;中長期貿易戰和人口危機風險凸顯,必須全面放開計劃生育。

  建議

  12019年還應不少於3次降準。在1月初降準後,中國大型、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準率依然高達13.5%和11.5%,降準空間較大。

  2)利率市場化下,建議2019年通過下調政策利率(OMOMLF利率)的方式降息。7天OMO(現為2.55%)與1年期MLF(現為3.3%)操作利率較歷史低點均存在30bp的靈活調整空間。

  3)建議金融監管政策從一刀切到結構性寬信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債、地方基建、剛需和改善型購房需求、激活股票市場等。非標融資雖然增加了融資鏈條,但客觀上緩解了民企融資壓力。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需要避免“一刀切”。同時,監管政策積極配合,做好“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遞。

  4)建議2019年財政政策更積極,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建議上調赤字率和專項債發行規模,支持減稅和基建,減稅優於基建。首先,財政理念上從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在巨集觀經濟下行及企業負擔較重時期,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擴大總需求。其次,減稅方式上,從縮減稅基式減稅轉向降低稅率的減稅,從碎片化減稅轉向一攬子推出的減稅,從政策式減稅轉向改革式減稅,從特定行業、特定主體的特惠式減稅轉向普惠式減稅;減稅稅種上,尤其是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如從25%降至21%)和增值稅稅率(以增值稅稅率簡並為契機將製造業稅率16%分階段降至10%),提高減稅後企業和居民的獲得感;減稅目標上,更加聚焦於穩定社會預期。再次,削減民生社保之外的開支,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支出效率。最後,上調赤字率至3%-3.5%,增加專項債發行至2兆以上。

  5)確立2019年為新一輪開放元年,展現開放自信,放開新的投資機會。面對中美貿易戰,應加大開放,降低關稅、放開行業投資限制、負面清單、國民待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尊重並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凡是對外企開放的都要對民企開放。

  6)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中,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三大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未來政策重心應加大降成本和補短板。以六大改革為突破口,提振企業和居民信心:第一,建立高品質發展的考核體系,鼓勵地方試點,調動地方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積極性。第二,堅定國企改革,不要動輒上綱上線、陷入意識形態爭論,要以市場化取向和黑貓白貓的實用主義標準衡量。第三,大力度、大規模地放活服務業。第四,大規模地降低微觀主體的成本。減稅,簡政,降低物流、土地、能源等基礎性成本。第五,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促進金融回歸本源,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第六,按照“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立居住導向的新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關鍵是人地掛鉤和金融穩定。

  2  2018年GDP增速逐季下行,創1991年以來新低,三產佔比和消費貢獻持續上升

  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創1991年以來新低,但仍領先全球,既有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增速換擋”趨勢性因素,也有周期性、體制性和政策性因素。2018年GDP增速6.6%,創1991年以來新低。其中,一二三四季度增速分別為6.8%、6.7%、6.5%和6.4%,逐季下行,四季度當季增速創2009年以來新低。

  2018年GDP超過90兆元,按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3.6兆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為最大貢獻者。人均GDP超過9700美元。

  經濟結構繼續優化,三產對經濟的貢獻率創歷史新高,消費的貢獻大幅提高。從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2%、40.7%和52.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35.8%和60.1%,較上年變化-0.9、-0.5和1.3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的貢獻率創歷史新高。從最終需求看,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6.2%、32.4%和-8.6%,比上年變化17.4、0.3和-17.8個百分點,分別拉動GDP 5.0、2.1和-0.6個百分點。從細分行業看,資訊服務業增速遠高於其他行業,2018年資訊服務業增速高達30.7%,高於GDP增速24.1個百分點。

3  寬信用政策效果有所顯現,但表外回表不暢,融資形勢依然偏緊

  3  寬信用政策效果有所顯現,但表外回表不暢,融資形勢依然偏緊

  M2增速和社融見底,但實體融資形勢仍緊。12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59兆元,較預期多增0.29兆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然而社融存量持續下行,12月社融同比9.8%,較11月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14個月下滑,再創歷史新低。

  從結構看,人民幣貸款仍為支撐社融增速主力。12月表外回表不暢,表內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3500億元,表外同比減少5252億元。其中,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及未貼現銀行匯票新增額分別為-2244億元、-509億元、1024億元,較2017年同期分別增加-2845億元、-2754億元和347億元。由於年末非標集中到期,表外融資延續縮減態勢且幅度擴大,拖累社融。但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邊際好轉,或部分反映由於票據利率下行帶來的票據市場整體轉好,從表內開始傳導至表外。債券融資、ABS及貸款核銷上升明顯,支撐新增社融超預期。伴隨前期多項支持企業債券融資措施效果有所體現、信用債市信心修複、市場利率下行,12月企業債券淨融資新增3703億元,同比多增3360億元,表明利率下行和政策支持可刺激企業融資需求。

  前期貨幣政策滯後性影響疊加財政政策發力,M2小幅回升但仍處歷史低位。12月M2增速略有回暖至8.1%,較11月回升0.1個百分點,主要受到前期央行設立TMLF設立,提高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以及低基數影響。此外,12月財政存款減少1.04兆元,財政支出增加支撐M2增速。未來若M2繼續企穩,將會對企業經營活動有所支撐。

  從全年社融結構來看,表外轉表內是趨勢,新增人民幣貸款佔比81.4%,創2003年來新高;表外融資大幅萎縮,同比多減6.5兆元。伴隨貨幣金融政策從寬貨幣到寬信用,預計1季度在表外低基數效應和債券融資穩定增長的條件下,社融增速有望迎來轉捩點,但非標融資仍難有大幅回升。

4   環保限產放鬆與基建上升帶動生產小幅回升,高新技術生產高增長

  4   環保限產放鬆與基建上升帶動生產小幅回升,高新技術生產高增長

  12月工業增加值同比5.7%,較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主要因環保邊際放鬆和基建回升帶動。但由於內外需均疲軟,生產仍處低位。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成為支持生產回暖的主力。12月采礦業、製造業以及水電燃氣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6%、5.5%和9.6%,分別較11月變化1.3、-0.1、0.2個百分點。12月發電量同比6.2%,較上月大幅回升2.6個百分點。從產品產量看,水泥、玻璃等建材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和10.2%,較上月分別提高2.7和4.4個百分點,反映基建在支撐生產回升。在搶出口效應消失和外需疲軟背景下,12月出口大幅下滑,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4.1%,較上月回落3.5個百分點。

  從結構看,新動能繼續推動高端製造保持高位,內需疲軟致使汽車生產依舊負增長。此外,黑色、有色冶煉高增長印證環保放鬆下的采礦業高增。其中,專用設備和電腦設備製造增長10.9%和13.1%,較上月變化0.2和-0.3個百分點;黑色、有色金屬冶煉當月增速分別為10.4%和12.8%,較上月變化-1.2和0.4個百分點。汽車製造增加值當月同比-4.1%,全年增速一直較低,主因:車輛購置稅恢復按10%的稅率徵收,取消了優惠政策取消;居民部門高杠杆率導致消費擠出。

  2018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較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穩中趨緩,高技術、新經濟高增長。2018年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7%、8.9%和8.1%,比工業整體快5.5、2.7和1.9個百分點。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鐵路客車、微波終端機、新能源汽車分別增長183.0%、104.5%和40.1%。

  5  固投總體平穩,基建回暖,地產投資下滑

  12月固定資產投資當月同比-53.4%,比11月當月同比下降61.2個百分點,反常的數據主要原因是統計局的數據調整。統計局根據統計執法檢查和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部門清查結果,向下修訂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018年固投同樣進行調整,但調整僅修正12月數據,使得單月數據較為異常。

  1-12月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同比增長5.9%,與1-11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1.3個百分點。

  其中,基建(含水電燃氣)投資同比2.0%,較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升;製造業投資同比9.5%,與上月持平,此前連續8個月回升;地產投資同比9.5%,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落。

  從歷史數據看,M2和固定資產投資的相關性較強,當前M2低位回升,預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開始築底。

  6  地產銷售回落,房企搶開工加快預售回款,關注土地流拍、融資約束

  受房地產調控、棚改貨幣化比例降低影響,地產銷售逐步回落8月份以後,房地產銷售快速降溫。1-12月地產銷售面積同比1.3%,較1-11月下降0.1個百分點,比上年回落6.4個百分點。12月地產銷售面積當月同比為0.9%,較上月上升6個百分點,與年底房企促銷衝量有關。分地區看,2018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建案銷售面積同比分別為-5.0%、6.8%、6.9%和-4.4%,分別較1-11月變化-0.1、-1.1、0.3、0個百分點。

  房企到位資金來源仍以銷售回款(居民購房的自有資金)為主,貸款同比負增長,融資壓力仍大。2018年房企到位資金同比6.4%,較1-11月回落1.2個百分點,較上年回落1.8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同比-4.9%,個人抵押貸款同比-0.8%,自籌資金同比9.7%,定金及預收款同比13.8%。

  新開工面積增速高位與竣工面積負增長反差較大,表明房企搶開工,加快預售回款。1-12月新開工面積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至17.2%,房企加快高周轉;施工面積同比增長5.2%,較1-11月提高0.5個百分點;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下降7.8%,下降幅度有所收窄。

  受銷售下滑、土地市場降溫、融資約束等影響,2019年地產投資下行壓力較大。但考慮到庫存去化充分、調控政策不再加碼,地產投資仍有一定支撐。2018年1-12月地產投資同比9.5%,較1-11月回落0.2個百分點,比2017年提高2.5個百分點。12月房地產投資當月同比8.2%,較11月回落1.1個百分點,未來地產投資將繼續回落。第一,銷售下行拖累投資。棚改貨幣化比例下降、居民杠杆率快速攀升將導致地產銷售尤其是三四線銷售下行。第二,土地流拍增加,土地購置費增速回落將拖累地產投資。2018年全年流拍土地1654宗,同比55%,流拍比例4.7%,為五年新高,其中一線城市流拍15宗,同比200%,二線城市流拍375宗,同比增長172%;三四線城市土地流拍1264宗,同比增長36%。第三,房地產調控已至歷史最嚴,不再加碼;且房地產去庫存任務基本完成,庫存相當於2014年初的水準,補庫存對地產投資有一定支撐。2015、2016和2017年建案銷售額同比分別為14.4%、34.8%和13.7%,銷售面積同比分別為6.5%、22.5%和7.7%,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1.0%、6.9%和7%,銷售大幅超過投資,庫存去化充分。2018年12月建案待售面積相當於2014年初的水準,同比從2015年初的24.4%迅速下降至2016、2017和2018年的-3.2%、-15.3%和-11%。

  7  製造業投資高位趨穩,產能出清新周期驗證,但未來將受PPI、企業利潤和需求下行製約

  12月製造業投資仍處於高位,高技術和裝備製造投資增速持續加快。12月製造業投資當月同比9.5%,較上月回落3.6個百分點,但仍保持較高水準。1-12月,製造業累計投資同比9.5%,與上月持平,較上年加快4.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6.1%和11.1%,增速分別比全部投資快6.6和1.6個百分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增強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

  2018年電腦通信、專用設備製造、金屬製品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6.6%、15.4%和15.4%。但是,偏下遊的行業如農副食品加工、紡織業、化學原料及製品、醫藥製造行業投資增速為0.0%、5.1%、6.0%和4.0%,增速較低。

  經過2010-2015年單邊下滑,2016-2017年製造業投資已經觸底,但受銀行對“兩高一剩”行業限貸、環保督查、供給側去產能等製約,新增產能一直受限。產能新周期、設備更新等驅動2018年製造業投資超預期增長,產能利用率為76.5%。新周期的核心是:產能周期的第三個階段,產能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剩者為王、企業盈利改善、銀行不良率下降、資產負債表修複、為新一輪產能擴張蓄積能量。

  未來製造業投資受PPI和盈利下行以及需求疲軟的影響可能放緩,但高技術製造投資對投資仍有支撐。一是企業的利潤領先投資增速約12個月,2018年以來的利潤同比放緩預示製造業投資同比將回落。PPI大降,通縮壓力上升,利潤放緩將延續。二是內外需放緩,製造業企業缺乏擴大產能投資的積極性。三是2019年行政去產能和環保督察邊際放鬆,民營企業融資紓困,設備更新和高新技術投資持續等因素將使製造業投資有一定韌性。

8 基建投資觸底回升,未來“穩投資”“財政加力提效”支撐反彈,但幅度有限

  8 基建投資觸底回升,未來“穩投資”“財政加力提效”支撐反彈,但幅度有限

  2018年基建投資整體大幅下滑,主要受財政清理整頓、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舉債終身追責等影響,廣義財政緊張。2018年全年基建投資(不含水電燃氣)增速為3.8%,較1-11月上升0.1個百分點。考慮水電燃氣後的大口徑基建累計同比較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至2.0%,但遠低於上年的14.9%。12月基建(含電力)當月同比6.5%,相比11月回升3.6個百分點,主要是電力熱力投資增長高達16%。

  2019年基建在積極財政政策帶動下可能回升,但仍受地方政府債務約束。2018年四季度財政支出開始向基建相關項目傾斜,發改委加快審批項目。731政治局會議提出基建補短板,1031國辦明確補短板方向,要求保障在建項目不得盲目抽貸,1212發改委提出鼓勵優質企業融資補短板,1213政治局會議提出“穩投資”、“激勵幹部擔當作為”,1221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財政加力提效”“較大幅度提高專項債額度”,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1229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2019年地方債務新增限額1.39兆,基建補短板積極發力。

9   社零消費增速低迷,恩格爾系數下降

  9   社零消費增速低迷,恩格爾系數下降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8.2%,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但仍是年內次低點。從消費品類看,受個稅減免激勵和年底年貨購置提振,煙酒類和家具類消費回暖明顯,12月同比分別為8.4%和12.7%,較上月分別回升5.3和4.7個百分點。可選消費品頹勢明顯,化妝品類和金銀珠寶類同比分別為1.9%和2.3%,較上月分別下降2.5和3.3個百分點。汽車依舊負增長,12月當月同比-8.5%,較上月降幅收窄0.5個百分點。 

  2018年社零消費創2003年以來新低。2018年社零同比名義增速為9%,較2017年下降1.2個百分點,實際增長6.9%。城鎮和鄉村消費分別增長8.8%和10.1%。12月社零名義增長8.2%,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汽車消費累計同比為-2.4%,是主要拖累項。社零增速低迷與居民收入增速下行、股市下跌、房貸負債過高等有關。一方面拚多多、美團外賣等火爆,另一方面高端汽車、白酒、奢侈品消費增速較高,居民消費分級,折射出經濟下行、社會分層、流動性退潮、隱性失業。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分別為8.7%和6.5%,較上年分別低0.3和0.8個百分點。

  恩格爾系數下降,服務消費佔比提高。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4%,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服務性消費佔居民消費比為44.2%,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網上零售增長23.9%,增速持續加快。

  2019年消費增速仍將面臨下行壓力,主要因為收入放緩、居民杠杆率上升及地產相關消費下行。名義GDP增速放緩,帶動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增速下行。近年來我國居民部門杠杆率快速上升,2018年二季度已達50.3%。根據人民銀行的測算,房貸收入比從2008年末的22.6%增至2017年末的60.5%,住戶部門債務收入比從2008年末的43.2%增加到2017年末的112.2%。2017年末,中國住戶部門償債比率,即當年應還本付息與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為9.4%,超過了美國的8.3%和日本的6.7%,擠壓消費。同時,2019年地產銷售下行,地產相關消費如建材、家具、裝潢類消費增速大概率回落。石油相關消費因價格難以大幅上升而拖累消費。

  發改委提出穩定汽車和家電消費,個稅減稅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但難以對衝下行力量。從歷次刺激消費的情況看,消費需以消費能力為支撐,短期可以一定程度上帶動消費,但中期看更多是提前透支需求。新的個稅法實施,預計減少個稅約4000億,但僅能提高社零消費約0.3個百分點。提高居民消費需從增加高端優質供給、提高居民佔國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減稅、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財政對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支出投入、縮小貧富差距等方面入手。

10  進出口轉負,內外需走弱,2019年出口形勢嚴峻

  10  進出口轉負,內外需走弱,2019年出口形勢嚴峻

  12月出口大幅下降,主因是外需持續走弱以及前期貿易戰搶出口的透支。12月出口同比-4.4%,較上月下降8.3個百分點,創2017年1月以來新低。分國別看,對美、歐、日發達經濟體出口同比均大幅下降,分別較上月下降13.3、6.3和5.8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出口同比增速為-3.5%。對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出口同樣大幅下降。出口大跌原因:一是前期搶出口提前透支了訂單需求;二是全球經濟邊際下滑,外需疲軟,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外向型經濟體出口同比均大幅下跌。

  受內需疲軟、大宗商品價格加速下滑的影響,進口同比大跌。12月進口同比-7.6%,較上月下降10.5個百分點,考慮到2017年12月的低基數,實際下滑幅度更大。分進口產品看,大宗商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均大幅下降。其中,原油進口量升價跌,大豆進口量價齊跌。

  2019年全球經濟放緩,中美貿易戰衝擊,價格下行,出口將大幅下滑。第一,全球及美歐經濟放緩,外需下滑。12月全球製造業PMI為51.5%,連續8個月下滑,處於2016年10月以來的低點;美國、歐洲製造業PMI分別為54.1%、51.4%,較上月下降5.2和0.4個百分點,分別為2016年12月和2016年3月以來新低。第二,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的效果顯現,搶出口效應基本消失,中美貿易戰預計在下半年可能繼續更新,產業鏈可能轉移至越南等地。我國12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6,連續7個月低於榮枯線,創三年新低。第三,價格回落影響出口名義增速。歷史上看,過去十年出口大幅下滑乃至負增長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2009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第二次是2015-2016年,由美國停止QE、美聯儲加息、美元走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以及我國去庫存周期等因素共同導致。2019年的出口形勢與2015-2016年有相似之處。

  11 從滯漲到通縮,CPI、PPI均超預期回落,企業利潤下行,實際利率上升,2019年PPI可能負增長

  從庫存周期的角度,2016-2017Q2主動補庫存,復甦;2017Q3-2018Q3滯脹;隨著內外需收縮,2018Q3-2019H1為主動去庫存,庫存周期正步入通縮,經濟和物價雙降的衰退期。由於合意庫存水準低,2016-2017年2季度的此輪補庫周期力度淺、時間短,未來去庫周期對經濟的拖累較弱。2018年三季度以來,環保限產邊際放鬆、市場預期經濟加快下行、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等因素疊加,工業品價格下跌預期快速形成,帶動PPI下跌,2019年該趨勢將延續。此外,2018年房企高周轉搶開工,一度支撐螺紋鋼水泥等要素價格上漲,但2019年地產新開工和投資增速下滑帶動需求下行,拖累PPI,2019年可能負增長,經濟從滯脹到通縮。

  12月CPI同比上漲1.9%,較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且低於預期的2.1%,主要原因是國際油價大跌拖累燃料分項。CPI環比由上月下降0.3%轉為持平。其中,食品同比上漲2.5%,與上月持平;非食品價格同比1.7%,較上月回落0.4%。CPI超預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受國際油價大跌影響,CPI交通工具用燃料項環比大跌9.9%,創2011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12月PPI同比0.9%,較上月大幅下降1.8個百分點,創兩年以來新低,通縮風險加劇從結構看,石油工業相關產業鏈以及黑色系價格下跌是PPI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受國際原油價格大跌影響,石油天然氣開採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2.9%和7.6%,降幅分別比上月擴大5.4和4.3個百分點。

  PPI快速下行拖累工業企業利潤,實際利率上升。1-11月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11.8%,較1-10月下滑1.8個百分點。預計12月工業企業利潤將繼續下行。由於國企集中於上遊行業,PPI下行促使國企對民企盈利的擠壓狀況緩解。1-11月份,國有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1%,較1-10月份下滑4.5個點,但仍保持在高位。民營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小幅回升0.7個百分點。由於名義利率未能快速下降,PPI快速下行導致實際利率快速上升,增加企業債務負擔和償債風險,必須加快降息予以對衝。

12  PMI跌破榮枯線,通縮和失業風險凸顯

  12  PMI跌破榮枯線,通縮和失業風險凸顯

  12月中國製造業PMI49.4%,跌破榮枯線,為20167月以來首次,創20163月以來新低,拖累力量主要是生產、新訂單、採購量和價格指數。生產端,PMI生產指數50.8%,較上月下滑1.1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下滑。需求端,新訂單指數為49.7%,較上月下跌0.7個百分點,為2016年2月以來的低點。新出口訂單指數46.6%,較上月下滑0.4個百分點,已是連續7個月低於臨界點,創三年新低,說明外需走弱。12月企業繼續主動去庫存,原材料、產成品庫存指數分別為47.1%、48.2%,比上月下降0.3、0.4個百分點。價格指數大幅回落,PMI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降至年內低點,分別為44.8%43.3%,較上月回落5.53.1個百分點。

  非製造業PMI回升,主要是基建補短板帶動建築業生產活動有所加快。12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比上月回升0.4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0.4%,較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在基建補短板影響下建築業保持高位,其商務活動指數為62.6%,比上月回升3.3個百分點;建築業從業人員指數為53.5%,比上月微升0.1個百分點。建築業新訂單指數56.5%,與上月持平,連續三個月位於56.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建築業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從就業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均創28個月新低,失業風險加大,需高度關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的就業困難,落實“穩就業”。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自2017年3月以來一直位於榮枯線以下,2018年12月為48.0%,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創28個月新低;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自2018年8月以來處於榮枯線以下,連續4個月下跌,12月為48.5%,較上月下跌0.2個百分點,創28個月新低。2018年底,農民工外出就業人數同比增速0.5%,為兩年來新低。與此同時,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自7月以來持續下行,呈現出企業用工下降、城鎮居民就業回升背離的現象,原因在於農民工就業減少、年關提前返鄉,但卻未被統計進城鎮調查失業率,未來就業仍有壓力。

  2019年中央機構公務員計劃錄取人數下降近五成,大學生畢業人數創新高,農民工外出就業人數增速持續下行。第一,因機構改革影響,2019年國考計劃招錄崗位為14537人,較2018年大幅下降近五成,但競爭比(審核人數/招錄人數)卻大幅上升至95,創歷史新高;同時,2019年應屆畢業生人數預計達到834萬人,創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第二,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搶出口基本結束,後續新出口訂單大幅下滑。基建增速觸底反彈,但是房地產投資高位回落,不足以承接全部轉移就業,部分農民工提前返鄉。第三,前期金融去杠杆、房地產嚴厲調控,金融、互聯網、房地產行業影響較大,裁員、降薪、退租等現象出現。

13 人口紅利消退:出生率創1949年以來新低,老齡化加快,亟需全面放開生育

  13 人口紅利消退:出生率創1949年以來新低,老齡化加快,亟需全面放開生育

  人口長周期向下,201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見頂、人口紅利提前消失,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創新低,中國人口峰值臨近見頂,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和動力,人口長周期對經濟周期具有基礎性影響。長期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中國人口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2010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見頂、人口撫養比見底,標誌著支撐中國30多年高增長的人口數量紅利提前消失,中國面臨“未富先老”局面。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效應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僅1523萬,較2017年大幅下降200萬,出生率降至10.94‰,幾乎均為1949年以來新低。在當前生育趨勢下,中國人口將於2024年前後見頂,2030年出生人口將降至1100多萬。並且,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及規模前所未有,養老負擔日益加重。2018-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人將從1.7億增至3.6億,佔比將從11.9%增至26.3%。到2050年,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達48歲,而美國、印度分別為42.3、37.5歲。屆時中國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全球平均每4個老人就有1個在中國。

  儘管人才紅利潛力很大,但只能部分對衝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2018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首次超過800萬,規模居全球之首,預計未來幾年仍將持續超過800萬,為中國高品質發展提供人才紅利。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15年中國擁有專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口佔比從3.6%升至12.4%,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聯合國統計,2017年中國2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僅7.8年,而美國、德國、日本分別為13.4、12.8、14.1年。但是,技術進步、人才紅利等只能部分對衝勞動力規模下降及老齡化問題,並無法解決規模龐大的“剩男”問題。從人類發展歷史看,每一次科技進步都會節約傳統產業中的勞動力使用,但又催生了新經濟新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當前正處於第三波嬰兒潮中後期出生人口的生育視窗期,一旦錯過,未來再想提升出生人口、改善人口結構,則將事倍功半。

  (本文作者介紹: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集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巨集觀分析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