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高宗退位後雖不在其位卻依然謀其政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之後,乾隆帝睡眠減少,“寅初已懶睡,寅正無不醒。”左眼視力下降,年過七十之後,“昨日之事,今日輒忘;早間所行,晚或不省。”乾隆帝登基時表示過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因此他才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傳位於十五子顒琰,自稱太上皇。

清仁宗顒琰是一個生不逢時的皇帝,在世界進程範圍來看,清朝前幾位皇帝都是豐功偉績,但是可惜的是當時的世界中心已經轉變為西方國家,最後這幾位皇帝時候,清朝處於一種日薄西山之態,而西方國家的發展卻是如日中天,迅速向外擴張。而清朝的皇帝卻很難像彼得大帝那樣入下架子,以學習的態度與西方接觸。

最後的這幾位皇帝都沒有什麽作為,這或許不是他們的問題,更多的時代的悲劇。

高宗在位60年,退位為太上皇,但是這三年,他卻是不在其位,但依舊謀其政,這讓仁宗的滋味非常不好受,這中間還夾著一個眼裡除了太上皇誰都沒有的和珅,仁宗這皇帝那就是一個夾板皇帝。

仁宗繼位後,高宗卻並不放權利,依然貪戀君臨天下的權勢,對外宣傳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很天都勤勉不倦地處理政事,把握著大清朝的一切軍政大權,用人問題、重要措施都需要由他來決定。

高宗退位後,卻並不搬出養心殿,對外自稱朕,諭旨也稱為“敕旨”。還美其名曰新帝太年輕,沒有當皇帝的經驗,害怕出錯,自己選帶教他幾年。而仁宗這個傀儡皇帝隻做的卻只是每天批閱奏章,陪高宗打獵、參加各種宴會。

大家都知道,皇帝登基後需要年號,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應該更改,但是當時卻有兩個不同的憲書,在朝廷內使用的都是以乾隆年號紀年,而全國頒發的文件卻使用嘉慶年號。當時的歷書就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宮中以乾隆紀年的版本,另一個是民間以嘉慶紀年的版本,因此,乾隆六十一年至六十四年的版本的歷書,也就成了珍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萬歲爺進藥底簿》封皮上就書“乾隆六十四年”。

在圓明園召見藩國使臣時,高宗就直截了當地說:“朕雖歸政於皇帝,但大事還是我辦。這件事在《李朝實錄》上也有記載:“侍坐太上皇,上皇喜則亦喜,笑則亦笑。於此亦有可知者矣。”

仁宗對和珅深惡痛絕,和他這三年夾板皇帝受氣也有關。仁宗早就想除掉和珅,但是自己有名無實,再加上高宗禪位卻不交權,反而變本加厲地給仁宗氣受。

仁宗想把自己的老師朱珪召回京,但是和珅去跑到高宗那裡搬弄是非,說仁宗趁機籠絡人,高宗信以為真,十分生氣,就下旨把朱珪外放到安徽做官。

熬了三年的夾板皇帝,高宗終於駕崩,仁宗徹底爆發了,在高宗去世的第5天就直接拿下了和珅,並查抄家產,10日後便頒布20條大罪,將他賜死。高宗也因此成了歷代帝王中最的長壽冠軍,到此,仁宗也才開始真正的新政,這時,他已經39歲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