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例隱匿的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學習了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直腸類癌在早期是可治的,術後五年生存率多可達99%以上。

來源丨胃腸病


作者:楊喜洋 許昌市立醫院內鏡中心主任

患者男性,30歲,主因「肛周膿腫」入住普外科,肛周膿腫切開引流一周後,於我內鏡中心行電子結腸鏡檢查了解腸道及肛周情況。

結腸鏡順利至迴腸末段約10cm,緩緩退鏡,至脾曲見一半球形隆起,直徑約0.8cm,表面充血。

這個病灶內鏡診斷很明確:結腸腺瘤

直接做了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


繼續退鏡,降結腸、乙狀結腸,慢一點,再慢一點,地毯式搜索,緩慢退鏡至距肛門緣15cm直腸,一扁平隆起隨蠕動波由遠至近,不經意間撞入眼簾,直徑約0.5cm,表面光滑,色澤與周邊黏膜一致,沒有明確的分界線。


心中警鈴大作,鏡子仔細再看隆起的輪廓,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此非善類,謹慎,謹慎,再謹慎。」

「請再給我10分鐘時間」,微笑著對麻醉團隊的邢大大,劉麻麻提了個不情之請。


反覆評估了5分鐘左右,果斷囑咐助手拿Dual刀直接剝離,心中已有答案,犯罪分子,再狡猾,偽裝的再好,也逃不出獵人的眼睛。

5分鐘後,病灶剝離完整,創面乾乾淨淨。


鈦夾閉合創面完整


回收標本送病理。答案已瞭然於心。

三天后,病理科主任聯繫我:「某某病人病理結果出來了,發給你看下」。

和我們的鏡下診斷一致:「神經內分泌腫瘤(類癌)」。

與病理科主任交流,「做個免疫組化,看看分期」,不謀而合,王主任笑曰:「已著手做了。」


一周後免疫組化結果回示:


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直腸類癌)是發生於直腸黏膜上皮內嗜銀細胞的腫瘤。直腸類癌發展緩慢,病情隱匿,早期常無明顯癥狀,臨床診斷較困難。

起初在黏膜下有一個或數個結節,質硬、活動,表面光滑,長到一定程度可穿破黏膜並發生轉移。

瘤體直徑小於1厘米、無淋巴結轉移者行局部切除比較安全。

按照腫瘤的增殖活性將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級為:

  • G1(低級別,核分裂象數1/10高倍視野或Ki~67指數≤2%)、

  • G2(中級別,核分裂象數2~20/10高倍視野或Ki-67指數3%~20%)、

  • G3(高級別,核分裂象數>20/10高倍視野或Ki-67指數>20%)。

在上述基礎上,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病理分類如下:

  • 神經內分泌瘤(NET) 是高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級為G1和G2。

  • 神經內分泌癌(NEC) 是低分化高度惡性腫瘤,分級為G3。

  • 混合性腺神經內分泌癌(mixedadenoendocrinecarcinoma,MANEC)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神經內分泌癌,形態學上包括腺癌和神經內分泌癌兩種成分,兩種成分的任何一種至少佔30%。

可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此病多發生於30~40歲,男性多於女性。其生長緩慢,病程長,而且早期常無臨床癥狀,無面色潮紅、水腫、喘息或痙攣腹痛等類癌綜合征。

一半以上的患者確診時無癥狀,少部分患者可以有肛門和直腸部不適、便秘、排便習慣改變、便血等癥狀。晚期患者可表現出乏力、體重降低、腹痛等。

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直腸類癌)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直腸指診及內鏡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組織病理學和免疫組化分析可確診,對於極早期的直腸類癌內鏡下切除是一種效果確實的方法,預後主要取決於早期發現、早期確診及早期治療。

「早癌診斷,常抱審慎之心」,自己的耐心、細心、細緻、專註、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發現了這例極隱匿,極易漏診的極早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類癌),並及時採用正確的手術方式切除了它,達到了治癒性切除的效果,挽救了一條年輕的生命,拯救了一個家庭,面對患者年邁的父親和漂亮的妻子,我一身輕鬆,因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同時也替他們開心,父子可以相伴,夫妻可以相守……

內鏡之路,如履薄冰,對自己苛刻,對學生嚴格,我們手裡握的是一根鏡子,也是一條生命,可能一個不留神就會漏診,等早期癌變成晚期癌時,病人的生存品質截然不同。對醫生自己,對病人家屬來說都會抱憾終生。

所以,在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今天,守得住初心,腦子裡時刻繃緊一根弦,狠抓內鏡品質,讓所有人的人生不留遺憾。

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乾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專一行,熱愛生活,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終將收穫精彩人生……

-完-

為了給大家更好的閱讀體驗,我們邀請大家動動手指做個小問卷,只需要5秒鐘哦。感謝您的參與!

往期精彩文章

征 稿

請註明:【投稿】醫院+科室+姓名

來稿以word文檔形式,其他不予考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